如何做强特色产业、打造中国“药港”,连云港问计院士专家

澎湃新闻记者 陈卓
2017-11-21 15:32
来源:澎湃新闻

恒瑞、康缘、正大天晴、豪森——已有“医药四强”并立的江苏连云港,在新兴医药产业未来的发展上,还“缺”些什么?

11月16日,嘉宾在2017中国(连云港)国际医药技术大会开幕式上进行启动仪式。   东方IC 图

在日前举办的连云港国际医药大会上,有一个议程备受关注——院士专家建言献策座谈会,包括杨宝峰、李连达、王广基等多位院士在内的十几位医药行业专家为港城发展医药“指点迷津”。

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注意到,此次座谈会的形式是“围坐四方”,院士专家与连云港市领导对坐,两边则分列着连云港四大药企的负责人。座谈会由连云港市委书记杨省世主持。

市委市政府问计专家“如何做大做强”

地处苏北的连云港,经济总量上虽在省内不占优势,但其医药产业却是一枝独秀。官方提供的数据显示,2016年该市医药产业拥有规模以上企业66家,实现产值580.8亿元,同比增长19%,在江苏全省占比为12.9%,全国占比为1.8%。

其中最耀眼的当属本土成长起来的四大药企——正大天晴、恒瑞、豪森、康缘。在今年9月工信部发布的“2016年度中国医药工业百强榜单”中,上述四强分列第14、15、19、29位,且共有7个品种的年度销售收入超过10亿元。在国家13个1.1类创新药物中,上述药企占到了4个。

“中国医药看江苏,江苏医药看连云港,连云港的医药产业可以说是领跑全国。”有多位专家表示,但是,要放到国际层面上来讲,连云港还不够重磅——“还没有突破性药品的出现”。

自从上世纪70年代治疗疟疾的青蒿素问世以来,我国还没有推出一款“重磅炸弹”药物,大多是以仿制药为主。不过,在如今国家大力发展生命科学的背景下,新一代的制药公司正在转向研制更高价值的药品,以及竞相推出下一款“中国制造”的药物。

而在四大药企之外,连云港其余药企的产值占比和税收占比其实并不大,大中小企业梯次结构不够好,“只见树木,不见森林”,且未无法形成从研发到销售的完整产业链条,也未能吸引其他相关产业进行强链补链,甚至没有一家外资企业或知名内资企业落户。

在这个时候,连云港市委市政府问计“如何做大医药产业,做强药港”,可谓是正当其时。

如何用好政策、引来人才

澎湃新闻记者注意到,政策和人才是上述院士专家提及最多的两个方面。

新药研发具有“长周期、高风险、高投入”的特点,创新的环境以及良好的政策,对推动医药产业的发展至关重要。

近几年来,国家加大了对制度、机制等方面的改革力度,据国家食药监总局副局长孙咸泽在会上介绍,特别是自2015年以来,国家大幅开展审评审批制度改革,今年10月8日国务院办公厅出台《关于深化审评审批制度改革 鼓励药品医疗器械的创新的意见》,大大简化了审批流程,新药上市的时间也将大大缩短。

具体到连云港,可以从解决临床试验瓶颈入手。孙咸泽表示,比如改革临床试验机构管理,变资格认证为备案管理。连云港医药企业多,但医疗结构相对苏南等地较少,此番放开将会使一些二级医院和较小规模的三级医院有望获得临床试验资质,缓解被视为药品一致性评价最大障碍的临床机构不足问题。

第一次来到连云港的中国工程院院士、哈尔滨医科大学校长杨宝峰更是在座谈会上直言,“能不能在连云港建一个医药的特区,国家给足它政策,怎么有利于发展就怎么给,提高地方的积极性。”他说,虽然是第一次来港,但是“这里的领导班子给我印象很深,是做实事的政府。”

同时,连云港各级政府也要拿出诚意和决心,比如在审批程序、服务、地方纳入医保、知识产权保护等方面,先行先试,“国家给了政策,然后就是看哪个地区能拿出一套更好的创新方案,打造出更好的医药产业集聚区来。”中国药理学会理事长张永祥教授进一步表示。

再者就是人才。“要想国际化,光靠这(企业)四强可不行”,杨宝峰院士说,要把大腕引进来,才可能做成国家“国家药港”,怎么引进?“政策,重赏之下,必有勇夫。”

连云港属于三线城市,位于中国沿海经济带和陇海兰新产业带的结合部,连接南北,沟通东西,但其重要的战略位置似乎对人才的吸引力还不够,交通不便是一主要因素。目前连云港未通高铁,尚未融入上海、南京2小时都市圈。而其近邻徐州作为京沪线上主要据点在数年前就已通高铁。

人才的需求是多层次的,既要“外引”也要“内培”。这种情况下,在当地培养本土人才就显得颇为重要。虽拥有淮海工学院和南京医科大学康达学院,但连云港的科教资源远不如苏南丰富。

“康达学院毕竟是本科层次的,能不能搞个研究院,毕业之后就留在这里的?”中国工程院院士王广基在此前担任中国药科大学副校长期间,好几次来到连云港都是在谈这个“产学研融合”的问题,“我建议可以继续跟中国药科大学谈合作,建立研究生院,培养能够为企业服务的高层次人才。”

招商引才应避免产生“内耗”

“需要注意的是,在引进人才和企业时,产业结构布局要合理,减少在发展中内耗和不必要的同质性竞争。”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物研究院副院长杜冠华提醒说。

江苏是医药强省,新医药产业主要分布在连云港、泰州、南京、无锡、苏州、常州六大区域。其中,泰州与连云港的实力可堪一比,两者都曾因交通不便影响发展(泰州位于长江以北),两地也都本土培养出了领先药企——泰州的扬子江药业、济川药业和苏中药业均入围“2016年度中国医药工业百强榜单”,扬子江药业还位列榜首。

不同的是,泰州目前已通高铁,且拥有我国唯一的国家级医药高新区——中国医药城,这给其人才和国际知名药企的引进方面带来帮助,与之相比,连云港的“招商引才”则因交通条件、政策等略逊一筹。

不过,连云港虽“外力”不够,但其内生力量却是让人惊艳。与省内其他区域相比,连云港医药产业的发展路径思路和定位可以说是比较清晰——重点开发新型抗肿瘤药、新型肝病药物和现代中成药,这三个方向正是连云港四大企业的主打优势:恒瑞和豪森专攻抗肿瘤药,正大天晴专攻新型肝病药物,康缘则重在现代中成药上,其研发的桂枝茯苓胶囊已进入FDA三期临床,有望成为中国第一个走向美国FDA的中药。而且,这本土成长起来的“四强”企业,并非各自为阵,形成内耗,而是各自差异化发展,进行有益补充。

有学者曾提出建议,连云港位于江苏北部,又毗邻山东,可以向南利用苏南资源,向北借山东之力,山东是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程度较高的地区,若能打破区域界线,加强各层面的合作,这时的区位也是一种优势。

“我们(连云港)现在已经到了一定水平,能不能培养出千亿级企业,推出几个‘重磅炸弹’,这是打造‘中国药港’的要义,亦是国家的需求。”王广基院士表示。

    校对:余承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