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多区中小学循环用教材:少数科目能循环,全面推广有难度

郭会桥 余睿/楚天都市报
2017-11-21 14:28

上课前发,下课后收,循环教材这样流动起来。 楚天都市报 图

新学期学生拿到新教科书,小心使用一学期,然后留给下一级学生使用,如此反复,实现循环……

这样的循环教材,2008年秋季开学起,就出现在了武汉市东西湖、汉南、蔡甸、江夏、黄陂、新洲等新城区的公办初中、小学中。今年9月,硚口区也扩大了循环教材的使用面,全区40余所小学全部加入到“循环教材”计划中。

循环教材是怎么运行的?20日,记者来到硚口区几所小学,进行了探访。

少数科目能“循环”

上课领书下课上交

20日,记者在东方红二小美术教室,体验了该校三(1)班40余名学生上的一堂特别的美术课。

特别之处在于,学生们进教室时不带书,出教室时也不带书。“开学时,他们就没有发美术课本,课本都由我保管。”上课的美术老师黄明杰说,课前,美术课代表会给同学们发书,课后再收回。“他们现在用的教材,就是去年的同学们用过的。”

从2015年起,东方红二小开始了循环教材的试点,当年的参与科目是美术、音乐、信息技术、科学、品德、卫生与健康。“这些科目的共同特点是,书面笔记少,课后复习少,依赖书本也较少:很多课程会采用PPT等电子手段教学,有些课本内容甚至在网上就能下载。”该校副校长王端说,需要反复翻阅的课本,不会列入循环。

循环教材也会视情况进行调整。试用一年后,因发现《品德与生活》上有一些学生练习,2016年,该书退出了循环,《国学经典》、《生命安全》等校本教材或综合实践活动教材加入了进来。

循环教材很卫生

开学前花半月焕新

王端介绍,该校最大“年纪”的循环教材已经满“3岁”了。“只要旧课本保存较好,教材内容没变化,就可以一直用下去。”

一本教材被连续使用3年,卫生状况如何保证?在3年的试点中,东方红二小摸索出了很多办法:

学校设置保管员、保管教室。该校德育主任易赟是循环教材的校级保管员,她介绍,学校设有朝阳、通风的专用保管教室,循环教材由学校集中管理,有专人负责。“学校专门设置了紫外线消毒教室,在开学前对教材进行集中分拣和消毒,整个过程历时近半个月,确保书本卫生。”

学生树立“循环”意识。20日上午,记者在该校美术教室看到,正在上课的学生们都小心翼翼地捧着书听课,没有人卷页、折页或者涂画。“这样后面的弟弟妹妹还能用。”六(2)班学生洪雨佳说。“在我校,‘循环’意识已经深入人心。每年开学前,学生们会观看师生自编、自导、自演的《爱惜书本,让课本流动》等视频,环保素养还是评‘优秀少先队员’和‘三好学生’的考评条件之一。”王端说,对于循环教材中损坏的部分,该校每年按照35%的折损率补充新课本,可以满足学生们的需求。

环保背后付出不少

全面推广有难度

一本小教材,带来的也许是大节约。硚口区教育局介绍,循环教材在该区小学的全面推广,将节省财政资金100多万元。“减少财政投入,节约资金之外,循环教材更能让学生从小就树立环保、节约的意识,培养良好的整理习惯。”武汉市教育局有关人士表示,该市一直鼓励中小学推广循环教材。

也有学校表示,环保虽好,学校和老师要做的额外工作太多。“要取得家长同意,要消毒、保管;还要教育孩子保护教材。”汉口一所小学校长说。

有些家长也表示反对。家长王先生说,他很珍视孩子的课本,因为它是孩子成长的轨迹;而且,孩子听课时如果有所感悟想做笔记,却因为教材要循环而不能记,感觉也很可惜。“一本书也就20元左右,省不省无所谓。”“在欧美发达国家,教材循环非常普遍。我们要想做到这点,还需要解决学校和家长的后顾之忧。”武汉市教科院副院长朱长华说。

(原题为:《小学教材循环用 全面推广有难度》)

    校对:余承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