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西都市报刊文:全裸公示信息的惯性违规者该反思了

李晓亮/华西都市报
2017-11-21 09:51

近日,多地政府信息公开网站被曝泄露居民身份证号、联系方式、银行卡号,甚至是患病情况等个人隐私信息,引发关注。而从市级政府信息公开网到高校学院官网,各涉事方接受记者采访时大多回答,并非刻意泄露。

多年前,曾整治过一轮政务网站“僵尸”“睡眠”现象。所谓政府网站或网页“僵尸”现象,是说官网存在“不及时、不准确、不回应、不实用”等问题。而上述所提到的个人信息泄露事件,可说是另一种“僵尸”行为。从动机看,其还真不是故意伤害,更像同样懒政思维下误伤,“各涉事方接受采访时大多回答,并非刻意泄露”。尴尬就在这,这种事儿,论迹不论心,误伤也是伤,只要粗暴公示带来的信息泄露和隐私侵害风险确实存在,那就脱不了责。

事实清楚,责任明晰。所以“关于开展涉及个人隐私政府信息排查工作的通知”和“关于开展第一次全国政府网站普查的通知”“加强政府网站信息内容建设的意见”一样,迅速出炉,查缺补漏,不在话下。

因为这事儿肯定不能甩锅程序员推给技术。虽然看起是技术原因,但既然连个营销号骗粉都能设置“先关注后留言”“先转发后抽奖”,那为隐私信息打码、设立个人信息保护技术防区,显然小菜一碟。所以,还是有心就有力的问题。

只要易地而处,换位思考即可,既不想自己身份证、银行卡、疾患信息被泄露,己所不欲,何施于人?这种信息泄露事件,还是监督不力,问责缺位,习非已久自然成是。当然,更根本还在于社会整体的个人信息法律保护氛围,信息贩卖产业化,电信诈骗日常化,而违法成本却近乎零,这显然是极强的负面示范,以致于高校发个全裸信息公示的数据表格,甚至意识不到这有什么问题。

网络时代,信息安全就地加锁,得像保护财产一样保护个人信息。而社会思维转变、全民公示形成,有时是需要强效执法来强制纠偏敦促的。特别需要一两件惩罚性赔偿、影响性诉讼等标志性个案来警醒普法。希望执法雷霆风暴早来,那些一键发布、全裸公示毫无思想障碍的惯性违规者也反思了,希望其今后不要再重蹈覆辙、继续酿错。

(原题为《信息公开不留死角 隐私保护当设技术防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