汕头市收治异地疑难危重住院病人数排名全省第四!

2022-06-23 23:33
广东

夏日炎炎,市中心医院易地重建项目(重大疫情救治基地)施工现场热火朝天,庞大的地面主体结构工程已经展露初容,近千名建设者挥汗如雨,正全力以赴推进施工建设……这是当前我市深入贯彻落实省第十三次党代会精神、市第十二次党代会精神和市委、市政府有关决策部署,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积极推动优质医疗资源扩容,加快建设区域医疗高地的一个缩影。

△市中心医院易地重建项目加快推进

高水平医院建设扎实推进

近年来,我市推动汕大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和市中心医院实施广东省高水平医院建设计划,引领带动相关医院共同建设区域医疗中心,经过4年多的建设,我市两家高水平医院围绕“技术、科研、人才、学科、制度、示范”六大任务主动作为、加速发展,建设成果凸显。

今年六一儿童节前夕,7岁的脊髓性肌萎缩症(SMA)患者小艾在汕大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成功注射了特效药“诺西那生钠”,这种特效药每针从70万元降到3万多元,而且已纳入国家医保药品目录。脊髓性肌萎缩症的发病率约为万分之一,是目前为数不多、有特效药物的一种罕见病,其特效药就是靶向治疗的诺西那生钠注射液。作为国家罕见病协作网医院,汕大医附一院在医务部门、药剂部门、医保部门的积极推进下,项目得到市医保局、市卫健局的大力支持,特事特办,促进了SMA项目在汕头落地。原本需要到广州进行治疗的小艾,在汕大医附一院就能使用到这个“救命药”。

由于大多数的罕见病为遗传性疾病,相当一部分患者在幼儿发病、有不同程度的生长发育偏离。为此,汕大医附一院早在2019年就申请成为红十字基金会成长天使基金合作医院,关注儿童生长发育,开展校园义诊、校园体检、校医培训、家长健教等活动,努力提高矮小症患儿的就诊率和治疗率,早期识别与生长发育偏离相关的罕见病如小胖威利综合征(PWS)。截至今年上半年,项目组完成汕头市12万儿童的生长发育动态数据收集,筛查出8千余名矮小儿童,给予专业随访、指导或干预,也筛查出多例具有生长发育偏离表现的罕见病例,承担起粤东地区罕见病工作重任。

作为高水平医院建设单位,汕头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连续三年(2018-2020)稳居艾力彼全国地级城市综合竞争力排名百强榜第6位。近三年来医院获得国家卫健委先天性结构畸形救助项目定点医疗机构、全国罕见病诊疗协作网成员医院、全国安宁疗护试点单位、中国房颤中心认证单位等23个国家级称号。成为国家儿童区域医疗中心省内儿童医疗分中心、国家心血管区域医疗中心省内心血管医疗分中心、国家神经区域医疗中心省内神经医疗分中心。普通外科、骨科、胸外科、神经外科、心血管内科、神经内科、儿科等7个专科入选“广东医院最强科室推荐·2021”。

△汕大医附一院承担着粤东地区罕见病救治重任

同样扎实推进高水平医院建设的市中心医院也交出了亮眼的“成绩单”。该院以研究源于临床、服务临床、推动临床为宗旨,不断推进科研平台建设,进一步完善临床医学研究中心组织管理架构和运行机制,挂牌成为“汕头市医学科学院”依托单位,获批汕头市转化医学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重点打造中心实验室、生物样本库、科研数据中心、药物器械试验等科研平台,目前中心实验室Ⅰ期建设项目基础建设已基本完工;在专病随访中心基础上正式成立科研大数据中心,建立完整临床资源数据库;生物样本库顺利通过中国人类遗传资源保藏审批(国科遗办审字〔2022〕BC0008号),成为粤东首家具备人类遗传资源保藏资质的法人单位。国家药物临床试验工作稳步推进,心血管内科、肿瘤内科等5个专业科室具备临床试验专业资格,备案医疗器械临床试验专业26个。依托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等平台,已打造食管癌、乳腺疾病、神经系统疾病、骨科疾病、风湿免疫疾病等五个科研实力较突出的专科疾病研究团队,科研成果产出逐步增加。

△市中心医院高水平医院建设交出亮眼成绩单

现已全面动工建设的市中心医院易地重建项目位于东海岸新城塔岗围片区梅峰路与五洲大道交界处西南角,规划总用地面积为197.79亩,总建筑面积约53.4万平方米,规划床位3000张,概算总投资约46亿元。项目将建成集医疗、科研、教学、保健为一体的大型国际化三级甲等综合医院,届时将有力提高汕头乃至粤东的医疗服务能力,立足于临近华侨试验区的优势辐射东南亚华侨,同时进一步提升汕头应对重大疫情的防控救治能力。目前,项目建设正顺利推进。

据了解,在医疗卫生机构基础建设方面,2020年以来我市各级累计投入80多亿元,推动27个医疗卫生项目新改扩建,完成8个疾控中心疫苗冷库和48个发热门诊(诊室)规范化建设。市中医医院、市皮肤性病防治院已建成投入使用,为完善我市东城区医疗救治网络发挥积极作用。

收治异地疑难危重病人数提升

今年6月6日,汕头大学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儿童医院新生儿科经历了一场惊心动魄的抢救:一名从揭阳市转运至汕大医附二院新生儿科的超早产儿、超低出生体重儿出现大量心包积液,导致心包填塞,NICU、小儿外科及超声介入科等多学科联合实施床边心包穿刺术,最终成功救治患儿。这也是我市区域医疗辐射带动力持续提升的一个典型病例。

当天凌晨,一名出生胎龄29周+4天,体重仅0.8kg的巴掌宝宝因病情加重、生命体征不稳定,经汕大医附二院儿童医院转运救护车气管插管接呼吸机辅助通气下从外市转至汕大医附二院新生儿科。虽然路途遥远,患儿生命体征不稳定,转运风险极高,但在汕大医附二院新生儿科医师专业的技术及具备“先进转运温箱、转运呼吸机、监护急救系统”为一体的转运车辅助下,患儿顺利转入病房。然而,这仅仅是个艰难的开始。入院后患儿呼吸机辅助通气下,生命体征仍不平稳,听诊心音低钝遥远,心电监护显示心电图呈低电压,医生立即急查床边胸片及心脏彩超。胸片提示球形心,心脏彩超提示大量心包积液、心包填塞。这可是致死率极高的危重症,随时可能心跳骤停,危及生命。NICU值班医师、联合小儿外科及超声介入科医师,在超声引导下紧急行心包穿刺抽液。起初B超下可见大量心包积液,心脏填塞,心脏跳动弱;穿刺针进入心包,可抽出乳白性液体,共抽出乳白色心包积液30ml;随着积液的抽出,在B超屏幕上可见心包积液逐渐减少,心脏慢慢恢复正常跳动,患儿生命体征恢复正常。

据悉,2021年,我市共有12个临床专科入选“广东医院最强科室”(非大湾区)推荐名单,居粤东西北各市首位,我市收治异地疑难危重住院病人达到1.4万例,收治异地疑难危重住院病人数排名全省第4位。其中,市中心医院2021年异地医保住院病人同比2020年增长了14.50%,肿瘤外科、PICU、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乳腺疾病诊疗中心、骨外二科等专科收治异地病人收治占比较高。

高标准建设区域医疗高地

我市医疗技术和医疗质量也持续提升。数据显示,2020年以来,各医疗机构新增百万元以上医疗设备125台,增设MDT门诊、产前诊断中心等一批新专科和诊疗中心,提高了专科专病治疗水平。市级以上医院开展全主动脉置换术、复合手术室一站式TAVI手术等新技术170多项,其中填补省级以上技术空白7项。2021年,市属医院和汕大附属医院开展四级手术26164例、微创手术18143例,分别比增20.07%和17.69%。各医院开展疑难危急重症诊疗技术协作,组织专家院外会诊2553人次,抢救转诊危重病人1260例。5个区域医疗中心省分中心接纳粤东各市进修学习人员155名。部分医院通过医联体和对口帮扶方式支持揭阳、潮州等地医疗机构开展新技术、新项目124项,为粤东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保驾护航。

△汕大医附一院扎实推进高水平医院建设

市卫健部门表示,我市将深入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高标准建设区域医疗高地,加大市中心医院、市公共医学中心、汕头国际眼科中心、汕大医附属肿瘤医院、市第二人民医院、汕大精神卫生中心等重点项目推进力度,确保重点工程按期完工。要以5个国家区域医疗(医学)中心省分中心和眼科、整形外科等优势专科为核心,以市级和区县级医院为支点,建设若干个省内先进、有较强辐射带动力的专科区域服务网络。建立健全疑难危急重症诊疗联盟,组建各专科领域首席专家团队。培育心血管、神经、肿瘤、整形外科和眼科等优势专科创建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培育儿科、消化内科、泌尿专科等大约20个专科创建省级临床重点专科,使高水平医院大多数专科达到省的先进水平。构建高水平公共卫生体系,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按照三甲医院标准筹建。区域疾控中心加快省级公共卫生检测实验室建设,全面提升全基因测序、病毒分离培养和快速移动检测能力。推进公立医疗机构设置公共卫生科室。全面提升院前急救体系,完善基层急救站设置和急救运载工具配套。推进胸痛、卒中、创伤、新生儿、高危孕产妇和传染病闭环转运等急救网络建设。同时,以创建广东省国家中医药综合改革试验区为导向,建设地市级中医特色重点医院,做优做强一批中医优势专科,打造粤东地区中医诊疗中心。加强临床学科带头人和高层次医学团队引进工作,为创建重点专科提供人才支持。

原标题:《汕头市收治异地疑难危重住院病人数排名全省第四!》

阅读原文

    特别声明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s://renzheng.thepaper.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