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岁饶宗颐从香港来到了北京,因为一场金灿灿的荷花书画展

澎湃新闻记者 高丹
2017-11-20 06:58
来源:澎湃新闻

11月18日上午,“莲莲吉庆——饶宗颐教授荷花书画巡回展”在中国美术馆开幕,展出知名学者饶宗颐所作的荷花题材作品与部分书法作品。平时在香港深居简出的百岁老人饶宗颐也专程来到北京并亲临现场,将4件(套)中国画和6件(套)书法,共计10件(套)作品捐赠给国家。

发布会现场

饶宗颐博通于甲骨文、古文字学、上古史、艺术史、诗词学,乃至书画音律。饶宗颐自髻龄习书画,此后未缀丹青,及至百岁高龄亦笔墨挥洒不息。他的书画秉承了中国明清以来文人书画的传统,流露出文人士夫气息。他不仅主张诗、画两个门类息息相关,也主张所有的学问都可与艺术一脉相通。

饶宗颐的荷花素有“饶荷”之称。饶宗颐曾说过,他近年来喜欢绘写荷花是有一定的因由。他父亲为他取名“宗颐”,是要他宗法宋代理学大师周敦颐。周敦颐一生喜爱荷花,他的《爱莲说》是自古以来称颂荷花最重要的一个篇章,但是诱发“饶体荷花”的最重要引子,应为八大山人的《河上花卷》。

中国美术馆吴为山馆长评价道:“饶公主张’学艺双携’,所有的学问皆可以同艺术一脉相通。其生命与学术之研究往往成为艺术创作可汲取的滋养,并能于古人笔墨之上迭出新意,自成一家。细赏饶公画作,笔法、造型和构图乃至整体气韵,落笔之处,既得古风,又有新意。其书,时汉简、时魏碑、羲之、鲁公、东坡、文长……跌宕峥嵘、流水行云,所谓集深厚功力与诗人才情于一体,气质使然也。”

在文人绘画中,题跋占有重要的位置,也有很多讲究,往往是“画之不足,题以发之”。作为文人思想在画面上的一种特别的表达方式,饶宗颐不止于此,他还常常配以对联,如此次展出的如下作品:

“琴伴庭前月,衣无世外尘”
“长乐延年”
“浓艳香风里,美人清镜中”

无论是“琴伴庭前月,衣无世外尘”还是“浓艳香风里,美人清镜中”都有着浓厚的文人意趣,荷花作为一种文化符号,在饶宗颐的绘画世界中,得到了充分的表现。

在我国的佛教艺术中,流行大量地使用金色,这是为了体现佛国庄严。近十几年来,饶宗颐的书画创作也十分喜爱金色,不但在金笺纸上进行书画创作,还以金色作书,以金色作画,《饶宗颐:学术与艺术》中写到饶宗颐在接受李文儒的采访时曾谈到:“我觉得中国的书法及绘画都是不断地推进,不断有新的东西加进去二单是继承古人的成法,只能说是中国艺术长流的一部分工作,更重要的是,要对书画艺术有自己新的见解、新的路向。所以我虽然现在到了这一个年纪,但依然不断思考及不断试验着新的书画技法。……像我写荷花,我有时使用钩金、泼金、泼彩,甚至用金银色彩混杂在水墨中来表达我心中的荷花,我尝试用山水画的宏大结构,甚至干湿浓淡不同的线条来写荷花,就是希望能够打破成法,但又不违物理地去写这种花中君子。”

 香远益清

玉井莲

饶宗颐他还像清代以来的诸多文人那样,把文人把玩的钟鼎制成拓片,然后在拓片上再画荷花,古色古香,文气勃发。

金石延年

吴为山说:“《莲莲吉庆》以出水芙蓉的静雅美好辉映和气致祥的时代,饶公美意乃心之向往与宏愿。在此我也借用石涛和尚的:’在墨海中立定精神,笔锋下决出生活,尺幅上换去皮毛,混沌中放出光明,纵使笔不笔,墨不墨,画不画,自有我在’以表达对饶公艺术的敬意。”

关于饶宗颐的书法风格,学界长认为其书法符合粤人书法的特点:由唐碑入门,初习汉隶,后临魏碑,继以碑法入行草,对于甲骨、钟鼎、帛书、简牍、敦煌写经及历代名迹无不潜心揣摩,博采众长,参以己意。以吸取古人神气为主,胎息古人而不为古人所限,形成了“奇古”的书法风格:在气象平和中追求“奇”,在工美秀整中蕴含“古”,奇是文而

古是质。

饶宗颐 铸古今异字 书法 纸本 34×138cm 1990年 中国美术馆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