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蓓佳:盲目购物伤害钱包,对环境产生负面影响

澎湃新闻记者 董怿翎
2017-11-10 15:51
来源:澎湃新闻

【编者按】

又到了一年一度的剁手季,消费者被许多双无形的手推着产生大量购买。

“我们以为购物能带来愉悦,事实上那只是因为期待新鲜事物刺激大脑产生了多巴胺。超过50%的人表示购物带来的喜悦不会持续超过一天。”零垃圾生活倡导者、GoZeroWaste创办人汤蓓佳11月9日在国际非营利环保组织绿色倡议举办的“怎样做一份反购物清单”论坛上指出。

盲目购物伤害钱包,对环境产生负面影响,最终伤害的还是消费者自身利益。

实践零垃圾生活14个月,汤蓓佳表示她的改变不仅体现在生活垃圾的减少,更在于内心的变化,理清自己的真实需求,学会拒绝和减少。环保生活的本质不是要选择牺牲自己方便他人,而是不去在意别人的看法,做让自己快乐的事情。

汤蓓佳的亲身试验告诉大家,不剁手也可以很快乐,关键是寻找体验去代替购买行为。

“物品永远都是物品,只有人才能够给你情感,给你快乐和给你爱。”

演讲现场

以下为演讲实录,根据录音整理:

大家好,我叫Elsa。这周末我们又会迎来一年一度的剁手节,所以今天我分享的内容聚焦在如果我们不买东西,生活会变成怎么样,或者说如果我们不买东西,还会像原来一样快乐吗?

我先问大家,你们衣柜里有还没剪吊牌的衣服吗?

一份统计数据显示,有51%的人衣柜里有衣服是全新的,一次都没有穿过,连吊牌都没剪。

我以前的状态是怎么样呢?家里有一个很大的衣柜,里面全是我的衣服,然后每天上班前我会觉得非常抓狂,因为在满满一橱的衣服里,我找不到一件可以穿去上班。这是一件很诡异的事情,大家一方面觉得自己没衣服,另一方面又在不停地买,买回来可能穿的几率又很小,这是对资源的极大浪费。

大家有没有发现,其实很多时候自己好像不太想买,因为绿色和平组织在中国的调查数据显示,有46%的人表示买的东西超出了自己的承受范围。这是一件非常可怕的事情,你明明知道这件东西无论从价格或是需求上,自己没有办法承受。

汤蓓佳日常生活照

再来看这个数据也特别高:72%的中国人会因为看到别人在朋友圈里晒了一件东西,或看到某个大V发了一篇软文,就忍不住要点进去,然后去买东西。大家有过这样的体验吗?明明今天没什么购物欲望,但刷朋友圈的时候看到一篇推文,可能是某个微信大V发了一篇好物推荐——你不可错过的什么,点进去之后你的手就不由自主地打开了淘宝,对吗?

很多时候这些事情的发生都是因为我们在被别人推着去买东西,这说明了购物行为并不是我们最真实的需求。大家可能会说,可是购物让我快乐,花钱让我快乐,我每天等着快递小哥的时候心情是最愉悦的,比等男朋友的心情还要愉悦,但其实这种愉悦来自于什么?

这种兴奋感其实是期待新鲜事物带来的刺激,它会在我们大脑中产生多巴胺。所以你愉悦并不是因为快递小哥来了,你开心也不是因为花了一笔钱,仅仅是因为你脑中在分泌多巴胺。那多巴胺带来的快乐能持续多久?50%的人都表示这种购物带来的快乐,狂欢后的喜悦不会超过一天。所以每天无意之中产生的消费看似好像很刺激,但这个刺激非常短暂,同时它是对自己的钱包有很大损害。那除了钱包还会损害什么呢?

大家都觉得衣橱里有很多漂亮的衣服,但它们真有你想象的这么漂亮吗?有看上去这样光鲜亮丽吗?

现在整个服装业在全球是第二大污染产业,制造上消耗很多资源。除了资源消耗外,现在很多衣服都是用合成面料生产的,不是百分之百的天然面料。合成面料里就会有很多纤维,塑料纤维。有一个数据分享给大家,就是一双尼龙袜子洗一次会产生十几万条合成纤维,这些合成纤维因为太小我们肉眼看不到,但当它通过下水道进入河流、进入到海洋,它会怎么样?会被鱼类吃掉,被鱼类吃掉又会怎么样呢?大鱼吃小鱼,我们吃大鱼,所以这些塑料纤维最后会回到我们自己的身体里,包括在一些大厦的自来水、直饮水的水管里也已经发现了这些塑料纤维,所以其实我们不停地买买买,对于自己的环境,包括饮用水的安全也是有危害的。

再给大家看一个数据,除了这个衣服本身的危害,我们网购这件行为会造成很大的碳排放。比方说在北京有个买家,他下单买了一件衣服,卖家在广州,这件衣服从广州空运到北京的过程会产生2.9公斤的碳排放。所以去年双11仅仅在衣服、鞋子、包包、配饰这几个品类,一天时间里我们产生了25.8万吨的二氧化碳。相当于我们要种258万棵树才能中和这样的碳排放量,也就相当于我们一天买了1.5个西双版纳的原始森林。

汤蓓佳进行的1331试验,13件衣服穿31天,结果她穿了3个月。

今年国家预测双11期间会产生15亿件快递,现在的快递包装基本都是一次性,用完就扔,这意味着我们会产生15亿件一次性垃圾。另外还有很多数据,比方说中国一年用于快递封箱的塑料胶带可以环绕地球400多圈,因为它们都是塑料,没办法降解,就会成为垃圾。这些都是经过我们买而产生的垃圾,那如果要理性消费,如果不想买买买,可以怎么做呢?

给大家看两个三角形,第一个三角形在零垃圾理念里经常被提及到,它是全球零垃圾运动的发起人贝亚•约翰逊(Bea Johnson),一位生活在美国的女士提出来的5R原则,五个单词都以R打头。第一个叫refuse要拒绝,第二个reduce减少,通过这两个单词我们可以去梳理哪些东西是真正需要的,然后可以拒绝一些。再来是现在有的东西有没有可能重复使用(reuse)

第四个R,recycle(回收)我特别提一下。大家会觉得衣服可回收,比如在上海设置了许多衣物回收箱,包括现在很多小区里有回收箱,非常方便,我们只要把衣服丢进去,内心好像就没有那么内疚了。但刚刚看到一则新闻,H&M大家都知道,门店是可以回收衣服的对不对?他们每年有很多衣服是直接烧掉的。所以recycle永远只是一个创可贴而并非解决方案,只是到了最后一步没有别的办法才会进行回收。所以我更希望倡导再往源头走一步,当去购买、要去点购买键的时候想一想,这件东西我们真的需要吗?

另一个三角形大家可以看到,最上面的购买其实是最后一步,如果不想去到购买那一步我们可以怎么做?比方说最下面use what you have就是利用好大家手上现有的东西不要去买新的,然后可以去借别人的东西(borrow)跟别人进行交换(swap)买一些回收商店的东西(thrift)自己做一些DIY(make)

很多人会问,你让我不要买买买,好像是一件很反人性的事情,因为买让我很快乐,你这样是在剥夺我的快乐吗?

但其实不剁手,我们也有不剁手的快乐,比方说我们在家进行一次断舍离。当你对你的物品进行梳理和审视后,会发现自己需要的其实很少,你并不需要一整橱的衣服来满足每天的着装需求。

今年夏天我接触到一个很好玩的项目叫1331,它是一个胶囊衣橱的idea,就是用13件衣服穿31天。我在7月份的时候开始执行这个计划,发现衣柜从来没有像这样整洁,每天再也不纠结今天要穿什么,直接穿上就可以走。结果我用这13件衣服穿了整整三个月,通过这样的实验让我知道我的需求真的不多,而且说一句很鸡汤的话,你快不快乐跟你穿13件衣服还是穿一整橱的衣服都没有关系,大家可以体会到极简生活的快乐。

我们刚说很多东西不需要买新的。在北京有很多二手交换活动,大家把一些自己用不到的东西拿去跟别人交换,包括衣服、鞋子、书、日用品等等。今年我很幸运换到了几个自己特别想要的东西。以前生活不太环保的时候我用的是胶囊咖啡,是一次性的。后来我想改变这个生活习惯,就在一次二手交换上换来一个全新的摩卡壶,有了摩卡壶之后我想要有一个磨豆机,因为每次要出去咖啡店让别人帮我磨会不方便,然后就在前两周我又在一次活动上用一支口红换来了一个磨豆机。现在家里有很多我特别喜欢的东西其实都是带着别人的故事来到了我身边。

我现在会不会买东西呢,偶尔还是会买,但买的时候我会有自己的原则。首先这个东西是不是我真正需要的。其次我是不是真的会使用它,还是我买回去就把它放在柜子里。第三,它是不是能给我的生活带来价值。同时我也会用这三个标准对现有物品进行梳理,满足了我就会把它留下,如果不满足就会把它转赠给其他人。

我们还可以用体验来代替购买,这也是我过去一年中实践最多的尝试。以前我很喜欢送别人东西,我也很喜欢别人给我送东西,包括我跟我先生所有的纪念日,都是通过一个有形的物件给对方回忆,那现在我们更倾向于用一些体验代替实物的购买,比如今年在北京、上海、广州,我们做了一系列的零垃圾野餐活动,让大家能够聚到一起,度过一个周末的下午,然后我们也会去农场进行一些简单的农活,包括除草、挖地,还有运动和低碳旅行,这些都能够给我们生活带来快乐,但又不会让我们不理性消费。

最后,我想给大家分享一句话:“love people, use things, the opposite never works.”这是极简主义的一句话,我特别喜欢,它说的你应该怎么去看待你的物品和你身边人的关系,因为物品永远都是物品,只有人才能够给你情感,给你快乐和给你爱。

    校对:丁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