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拳王赛首条金腰带诞生,中国拳击也走上了“职业化”之路

澎湃新闻记者 陈均
2017-11-03 16:04
来源:澎湃新闻

2017年10月28日,天津市,2017大唐地产中国拳王赛第三站金腰带赛,来自四川的20岁小将王港成功斩获64公斤级“中国拳王金腰带”。  视觉中国 图

日前,2017中国拳王赛第三站在天津落下帷幕,20岁的四川小将王港斩获64公斤级金腰带,这也是中国拳王赛历史上的第一条金腰带。

王港之前,熊朝忠、邹市明、杨连慧、徐灿等人都曾拿过世界拳王或洲际拳王金腰带,论名气和影响力,王港还无法与前辈比肩。

但这条金腰带的诞生背后,却有着不一样的意义。

王港夺得金腰带一刻,中国拳击的新航程也就此开启。  视觉中国 图

打通业余和职业拳坛的鸿沟

作为国内首个被国家官方认定的职业拳击赛,中国拳王赛的特殊性在于:打破了奥运拳击与职业拳击的壁垒。

说得更直白点,这项比赛,让体制内的拳手获得了“打职业拳击”的机会。

以2016年年底的首届比赛为例,参赛拳手为里约奥运会回归的8位国家队成员以及2016年全国拳击锦标赛的12位冠亚军得主。

而从赛事规则和运作上,赛事别于过去体制内选手进行的拳击,拳手不再穿戴背心,计分更看重击打效果而非打点得分,赛事运营也与商业化的职业拳击看齐。

对于广大拳迷而言,过去相对熟悉的无疑是四大职业拳击组织(WBC、WBO、WBA、IBF)为核心的职业拳击赛事。

由于职业拳击和奥运拳击为代表的业余拳击泾渭分明,业余拳手想要打职业拳击必须面临着从业余转职业的选择,而职业选手想要回过头来参加奥运会也在相当长的时间里不被允许,直到2016里约奥运会才打开先河。

中国国内,这样的鸿沟也同样存在。

此前活跃在职业拳坛的选手要么纯粹来自职业俱乐部的培养,比如熊朝忠和徐灿,要么是从体制内跳出的运动员,其中有拿到奥运冠军的邹市明。也有在体制内成绩算不上突出,早早改投职业拳击的拳手,比如杨连慧。

但邹市明以32岁“高龄”才踏足职业拳坛一直被很多人视为一种遗憾。怎样让体制内的拳手在黄金年龄接触职业拳击,也是国内拳击圈一直在思考的问题

邹市明以32岁“高龄”才踏足职业拳坛一直被很多人视为一种遗憾。

把体制内的精华输送出来

“这是国家体育产业改革的需要,并且顺应了世界拳击市场化发展的基本规律。”中国拳击协会主席张传良坦言。

“中国拳王赛汇聚了体制内众多精英,与世界职业拳击机制全面接轨,打破了奥运拳击与职业拳击间的壁垒,有望使过去体制内拳击赛事关注度低的问题得以解决。”

在王港夺得金腰带一刻,中国拳击的新航程也就此开启。

而在中国拳王赛应运而生之际,也有一些声音认为,在中国体育产业大发展的阶段,这是体制内向市场“争夺资源”的一个信号。

过去拳击圈中一直存在着一个观点:中国的职业拳击并不能代表中国拳击的最高水平,因为最好的选手都在打业余赛事。

抛却邹市明年过三十再战职业拳击的例子不说,很多在世锦赛、全运会上有过上佳表现的体制内选手压根无缘职业拳击。

整体而言,在当下职业拳坛占据较大比例的俱乐部选手中,相当一部分人的技术能力与体制内的专业拳手存在较大差距,现在中国拳王赛,等于是把中国拳击最精华的一部分输送到了职业拳击中。

例如此番的金腰带获得者王港,他在20岁的年纪就拿到了2016年全国锦标赛冠军和全国拳击公开赛冠军,2017年更是将天津全运会冠军收入囊中。

而在今年中国拳王赛5个月的比赛周期里,60余位拳手大多来自于奥运参赛选手、中国拳击国家队队员和全国锦标赛前三名获得者。

杨连慧一直都以强悍的拳风著称,现在的职业生涯战绩是19胜2负14KO,但最近的两场比赛,均以失败收场,2016年还在职业生涯第一次被对手KO。

未来发展还需观察

“中国拳王赛对于奥运战略和职业化都有推动作用。”这是张传良反复强调的一点。

同时,他也认为这给拳击运动员的职业生涯提供了更多选择,“奥运拳手可以一边征战职业拳击,同时备战奥运会等国际赛事。”

毫无疑问,如今体制内拳击和职业拳击的“融合”开始,对于中国拳击发展的意义不小。

但未来,这项赛事会面临怎样的竞争,仍然还是一个未知数。

当下,四大拳击组织都已经开始在中国“跑马圈地”,一些国内经纪公司和推广公司也依托相关的职业拳击组织,“搭台唱戏”做起了自己的职业赛事。

按照中国拳王赛的官方说法,赛会允许体制外选手参加,同时也鼓励自己的拳手去打其他组织的职业赛。

但对于其它赛事推广方而言,是敞开怀抱拥抱这些体制内选手还是另作他想,还需要拭目以待。

事实上,高度商业化的职业拳击,不仅是竞技体育,更是一门商业至上的生意。

四大组织之间“约架”,尚且要费些周折,猛然从体制内跳出来的新面孔,是否能顺利融入这个圈子,还需要时间的检验。

    校对:余承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