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复活144年历史帆船赛,黄浦江上必须有中国人的身影

澎湃新闻记者 陈均
2017-11-02 13:56
来源:澎湃新闻

12条诺卡拉级帆船在黄浦江乘风破浪,与外滩的东方明珠、上海中心等靓丽建筑群同框……

这就是过去一个周末黄浦江上呈现出的盛景。上海杯,这是建国后第一个以上海城市命名的帆船赛事,也是建国后上海的“母亲河”黄浦江第一次举办此类赛事。

近一个半世纪前的1873年,上海就曾开办过一项名为“上海杯”的国际帆船赛事,但随后就因战火等原因中断。

如今,这项赛事终于“复活”,在所有人感叹帆船也能这么美的同时,我们有必要去读懂“上海杯”背后的故事。

帆船竞逐浦江之上。

144年后,船帆重现浦江

尽管帆船运动在中国相对小众,但走进历史的长河,我们发现上海这座城市与帆船赛事渊源已久。

早在1873年11月15日,上海帆船俱乐部为纪念上海开埠30周年,在黄浦江创办了首届上海杯帆船赛,共有6条帆船参赛,这也是中国近代史上的首次帆船比赛。

当时名为“Nimrod”号的帆船因为连续三年获得冠军得以永久保留赛事奖杯,如今这座奖杯留存在英国威尔士卡迪夫俱乐部的博物馆里,是“Nimrod”的船东希尔家族在1995年捐赠给卡迪夫俱乐部的。

时光荏苒,经历了一个半世纪后,“上海杯”如今重现浦江。

按照赛事承办方美帆俱乐部创始人时立宪的说法,“关于‘上海杯’的历史,我们是通过一个会员了解到的,大约在7、8年前,当时我们就在想,什么时候能够重新举办‘上海杯’。”

时立宪说,他一直希望“上海杯”能够成为中国人自己的赛事,因为翻越历史,旧中国的帆船赛都只属于外人。

为了能在黄浦江重现中国人自己的帆船赛,在世界帆联国际诺卡拉17级别协会、中国帆船帆板运动协会、上海市体育总会、虹口体育总会、上海美帆俱乐部的合力下,2017上海杯扬帆起航。

赛事协调,每天“封江”三小时

本次比赛,在黄浦江公平路码头至扬子江码头约1.5公里的竞赛水域,来自10个国家和地区的12条参赛船、共计24名世界顶级选手同场竞技。

值得一提的是,赛事的顺利成行绝不只是邀请到诸多世界顶尖选手那么简单。

由于黄浦江承载着运输功能,比赛期间,赛段需要“封江”,每天各三小时。按照赛事主办方透露,参与协调的各级政府部门就多达十几家,包括海事、边防、交管和沿江各区政府。

业内人更是坦言:“如果没有政府的大力支持,这样的赛事很难落地。”

我们为什么要发展帆船运动?

当然,上海杯的顺利举办不仅仅是回眸历史,彰显当下上海这座城市的软实力,对于中国帆船运动和产业的发展同样意义非凡。

首先,该级别帆船已经在2016年里约奥运会进入竞赛项目,当时中国代表团没有选手参赛,如今上海杯的举办给中国选手和世界顶尖水平同场竞技的机会,对于备战2020年奥运会提供了巨大助力。

此外,帆船运动在国内发展至今依然处在摸索和挣扎的阶段,需要一针强心剂来捅破窗户纸。

在接受澎湃新闻记者的采访时,2017上海杯运营方智烽体育的创始人吴桥就表达了期待,“一个运动想要推广和普及,需要借助顶级赛事的力量,过去人们常说帆船发展不起来是我们的消费水平不行,作为从业者,我觉得这是一个误区。”

“现在国内的帆船培训不过几千元,购买小型帆船的价格也不过几千到几万元。根本原因还是大众对这项运动还比较陌生,需要一个契机来推动,‘上海杯’是最好的机会。”

按照吴桥的描述,在市中心、在黄浦江上进行帆船比赛,在老百姓的眼皮底下展现帆船运动的魅力,这就是一个最好的窗口。

“在国内知道黄浦江、外滩的人肯定比了解帆船运动的人多。”

无独有偶,2007年前国际奥委会主席罗格造访上海,作为比利时皇家游艇俱乐部永久会员,罗格就表态上海应该拥有自己的帆船赛事。

“作为一个国际化大都市,没有帆船元素是遗憾的,看一个国家老百姓的富裕程度,得看那里的桅杆数量。”

如今中国的国力和影响力与日俱增,上海也早已将诸如F1、网球大师赛、汇丰冠军赛等一系列世界顶级赛事收入囊中,随着上海杯的成功举办,上海的体育文化版块实现了又一块重要拼图。

而在中国帆船的历史上,上海杯的回归是重塑历史,再续未来。

    校对:张亮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