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琦代表:“人民”贯穿十九大报告,彰显使命和担当

澎湃新闻记者 李闻莺 发自北京
2017-10-24 10:03
来源:澎湃新闻

10月24日,党的十九大进入最后一天。早上7点不到,来自上海市代表团的郑琦代表早早起来,做好前往人民大会堂参加闭幕会的准备。

她告诉澎湃新闻,来北京这些天,每天都感到十分充实、振奋。特别是10月18日大会开幕那天,习近平总书记作报告时,“人民”二字贯穿始终,这让坐在台下的郑琦深刻体会到了共产党人的使命和担当。

郑琦代表(图片由本人提供)

今年38岁的郑琦,是上海长途客运南站的一名检票组组长。作为一名知青子女,她从小生活在新疆,上世纪90年代末回到上海,第一份工作就是在当年的徐家汇长途客运站担任检票员。

郑琦说,那个时候,对上海方言还不熟悉,觉得能和南来北往的旅客打交道也挺不错,但实际入了行,才发现并非想的那么简单。

“过去售票、检票,全部是人工的。我们每检一张票,撕下来的那部分,最后都要和发售出去的一一清点核对。” 据郑琦介绍,担任检票员,最需要耐心和细心。他们没有节假日,越放假越忙碌,特别是遇到高速堵车、车辆晚点等情况,很大一部分精力要用来安抚旅客情绪。

2006年,随着上海南站交通枢纽全面启用,郑琦和同事们转入上海长途客运南站工作。这一年,她曾遇到一位旅客,对方从宁波托运来一只皮箱,到了上海,却在车站行李房怎么也找不到。

“按理说,这不是检票员分内的事,我们也很难清楚行李去向。”据郑琦回忆,当时那位旅客显得很焦急,一直念叨箱子必须当天送出国,不然就面临违约。于是,她给车站调度中心打了电话,再通过好几位同事帮忙,才找到那只皮箱。

受此事启发,从那以后,上海长途客运南站设立了“首问负责制”。旅客如果寻求帮助,车站工作人员要拿出负责到底的态度——能直接解决的尽快解决,不能解决的就协调相关人员帮助解决。

郑琦坦言,她所从事的这份工作,没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无非是检票、提醒旅客不要乘错车、帮旅客解决一些燃眉之急。特别是近些年,随着自动检票机全面启用,人工检票已不是最主要的检票方式了。

但这并不代表检票员会闲下来。据她介绍,随着发车班次增加,现在每个检票口,发车间隔时间只有3-5分钟。这也意味着,检票员根本不能离开岗位,最忙的时候,他们一天要站立走动超过10个小时。

正是这些长年累月、点点滴滴的付出,让郑琦获得旅客认可,也获得了上海市劳动模范、全国五一劳动奖章等荣誉。

这次当选党的十九大代表,郑琦觉得光荣又兴奋。她告诉澎湃新闻,从拿到十九大报告那一天起,每天都要把报告翻来覆去看好几遍。特别是看到有公开报道说,报告3万多字,提到“人民”约203次,心里暖洋洋的。

“报告里有这么一句话,永远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永远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 郑琦说,听到总书记这样说,让作为一名基层党员的她非常自豪,而今,她已经迫不及待地想把这些体会带回去和大家分享了。

    校对:徐亦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