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之外,戛纳电影节连爆负面新闻

澎湃新闻记者 程晓筠
2022-05-28 18:15
来源:澎湃新闻

第75届戛纳电影节已进入闭幕的倒计时,除了参展参赛的影片各具话题外,一些负面新闻也相继曝出。

加拿大原住民着装不被视为“正装”

据美国娱乐新闻媒体《综艺》报道,来自加拿大温哥华的电影制片人凯文·雷德福斯(Kelvin Redvers)在戛纳遭遇到尴尬事件:身为原住民提纳族(Dene)的他,为展示民族自豪感和宣传本土文化,出席全球各地影视交流活动时,习惯穿戴一些带有民族特色的服饰配件,这次受邀参加戛纳参赛片《杏仁剧院》(Les Amandiers)的红毯仪式,结果因为脚上穿着的加拿大原住民传统鹿皮鞋而被安保人员拒之门外。

加拿大原住民传统鹿皮鞋,在戛纳红毯被视为非正装。

加拿大原住民约占其总人口的4%,是那片土地上最早的居住者。十五世纪末十六世纪初,欧洲殖民者陆续来到当地定居,一方面带来了各种传染病,直接导致原住民的人口锐减;另一方面又在十八世纪末强推各种同化政策,改变原住民的宗教信仰、生活习惯乃至语言文字。随着全球各地原住民权益活动的兴起,加拿大政府也开始重视这些本土原住民的民生权利。而自去年开始被陆续揭开的教会寄宿学校残杀原住民儿童的历史黑幕,也让全世界都开始关注这部分加拿大原住民的利益。

在此背景下,今年加拿大电影局派出一支全由原住民电影制片人组成的考察团,专程前往戛纳电影节寻找创投机会,也希望能借此全球最大电影文化的交流平台,展示自己特有的文化遗产。因此,凯文·雷德福斯这次走红毯,特意换上了很能代表自己族人文化特色的美丽鹿皮鞋,但身上穿着的仍是符合戛纳着装要求的黑色西服套装。“这双鞋是我妹妹亲手做的,能穿着它走上戛纳的红地毯,我原本非常兴奋。”他遗憾地表示。

戛纳的安保团队向来以执行纪律一丝不苟而著称,大到着装规范以及手机自拍,小到包内的食物,都是他们严格管控的对象。曾经,这里还有过女性必须穿高跟鞋才能走上红毯的不成文规定,2015年时便有女性电影人因穿着平底鞋而被安保拒之门外的负面新闻爆出。近几年,因为各种女性权益运动的蓬勃兴起,再加上部分女性电影人身先士卒挑战陈规的做法,戛纳对于女性穿什么鞋子,终于彻底松绑。但对于男性衣着,却还是几十年不变的黑色或深蓝色正装要求,甚至就连红毯边拍摄照片的新闻记者,戛纳都始终要求他们必须穿着黑色燕尾服,目的自然是要维护戛纳所谓的时尚、魅力、典雅、格调好的品牌形象。

或许是今年的红毯仪式已先后出现多位不速之客的关系,安保团队也是越来越加强戒备,毫不放松。于是,凯文·雷德福斯甫一踏上红毯,就有眼尖的保安注意到了他穿着的传统鹿皮鞋,要求其即刻离开。此后虽有他的同事用法语与这些保安反复沟通,并且强调戛纳对于民族风格的服饰如印度纱丽或苏格兰裙,一向都是网开一面的,结果却还是碰了一鼻子灰。

“有位相当凶悍的保安直接拦在我面前用英语说,‘你得离开这里。马上离开,马上离开,离开!’”雷德福斯回忆说,“那一刻我真的是既一头雾水又感到难过,感觉自己被人轻视了。我只不过是按照我们民族传统打扮了一下,结果却被戛纳当作罪犯一样来对待。”

最终,雷德福斯回去换了一双皮鞋,重新进入了《杏仁剧院》放映现场。而收到加拿大电影局方面投诉的戛纳电影节主办方,第二天也委派秘书长弗朗索瓦·戴卢梭等人登门致歉。但道歉完了,秘书长仍向雷德福斯解释说,规矩就是规矩,如果下次他还是这么穿鞋的话,很可能还是会被戛纳拒之门外,因为在戛纳看来,这双鹿皮鞋就是不符合他们对于“正装”的定义。

身着加拿大原住民传统鹿皮鞋的凯文·雷德福斯。

“这实在是太荒谬了。”雷德福斯告诉记者,“这些对于我来说,就是正装的一部分啊。戛纳的做法,等于是给正装这两个字,预先就定下了一个固定的框框,而且完全就是典型的西方人所定义的正装。”

之后的加拿大影片《未来罪行》的首映礼,雷德福斯继续穿着他的鹿皮鞋来到红毯。“迎面碰到的第一位保安又注意到了我的鞋子,正准备要过来说些什么,他身旁的另一位保安和他说了些什么,然后我们就被放行了。”雷德福斯表示,“但这并不代表我们所有的目标都实现了,我们希望的是,他们可以认识到鹿皮鞋也好,丝带裙也好,看在他们眼里或许觉得这不是正装,但在别人的文化里面,这正是我们原住民出席重大仪式时才穿着的非常隆重的正装。”

美国展台借实习生岗位敛财

另据美国电影媒体“杀青”(The Wrap)报道,在戛纳电影节美国展台服务的多名实习生,今年也遇到了包括免费劳动、职场骚扰在内的多重麻烦。熟悉戛纳电影节的读者或许会注意到,除了各大电影厅之外,海岸线边那一长排白色的帐篷,每年电影节期间也都是人头攒动的热闹场所。来自多个国家的官方或民间组织都会在此组织自己的国家展台,宣传本国电影,也为各路嘉宾提供一个交流沟通、信息集散和休闲歇脚的站点。

有展台就得有服务人员,大多数国家展台都会选择在当地聘请或是由国内派遣,而这些服务人员也能获得不错的薪酬。据说唯独已有33年历史的美国展台别出心裁地采用了“学生项目”的招募办法,不光不需要向服务人员支付费用,还能倒赚一大笔报名费。

“想要在全世界最重要的电影节获得第一手的工作经验吗?想要知道世界上最有魅力的国际电影节幕布后面是什么样子吗?想要看到来自世界各地的电影吗?想要获得电影行业、娱乐行业、大型活动组织行业的相关经验吗?我们的戛纳电影节学生项目,就是专为你而设的!它的意义,可远不止是做实习生哦。”

戛纳电影节的美国展台

借着官网上这充满诱惑力的宣传语,每年的美国展台都能吸引到约200名17岁至20岁的学生报名这项实习活动。说是实习,其实学生还要向主办方支付4000美元的活动费,该笔费用仅包含从尼斯机场至戛纳的交通费和在戛纳当地的集体住宿费,剩余的美国至法国机票费用以及每日的饮食费用、置装费用和日常开销,都由学生自己负责。尽管如此,为了能在戛纳获得第一手的体验,向往着能在美国展台遇到来自世界各地的大牌电影人,或许还能撞上什么贵人,每年报名参加这个实习项目的美国年轻人依然络绎不绝。

不过,真到了现场,他们中不少人才发现,事实根本就没那么美好。最先关注他们困境的,是来自美国的电影学者和独立编剧史蒂芬·福罗斯(Stephen Follows)。他在戛纳美国展台走访三十多名服务人员后发现,虽有少数人表示确实在所谓实习过程中学到了不少东西,但更多人还是抱怨付出与收获不成比例,大有受骗上当的感觉。

戛纳美国展台的各种服务,均由实习生提供。

首先是白白劳动,展台每天九点开到六点,随时提供各种付费餐食和饮料给过来歇脚的注册会员,而负责给他们上餐和之后的收拾,全是这些实习生的工作,却拿不到一分钱的报酬。按照展台官方的说法,他们提供给这些年轻人的报酬就是认识业内人士的机会,但在实际操作中,这些忙于上菜送酒的年轻人,连和客人进行实质性对话的机会都十分少,所谓的拓展人脉,不过是一厢情愿的幻梦而已。

其次,即便真获得了对话机会,这些年轻学生也频频遇到诸如性骚扰、辱骂、以强凌弱的不快经历。外表光鲜亮丽的戛纳背后,也并非人人都是谦谦君子,尤其是在这些一看就还只是社会新鲜人的学生面前,不少展台会员仗着自己的行业地位,做出各种不合适的举动,都让这些身在异乡的实习生叫苦不迭,而展台方面也未能给予他们足够声援和保护,就更让他们感到寒心了。

史蒂芬·福罗斯在个人博客上详细记录了这些年轻人的声声血泪,经过“杀青”等媒体的报道,也引来美国展台的官方回应,但各种辩解基本只是在强调自己一切行为皆遵守美国和法国两地法律。他们并未对这种付费实习的模式加以否认,也并不觉得其中有任何不妥之处。

事实上,按照今年多达223名实习生的规模来估算,光是报名费这一项,美国展台就赚入近百万美元。而对于想要进入展台,获得这些实习生服务的嘉宾而言,成为美国展台标准会员,也需要付出275美元的会员费。换句话说,精明至极的美国展台做着两头赚钱的好生意,稳赚不赔。而据了解,在戛纳各主要国家展台中,向来宾收取入会费的,其实也仅美国展台一家而已。

今年年初,美国潘世奇媒体公司(Penske Media)宣布买下戛纳美国展馆的经营权,以求扩展自己在戛纳电影节的影响力。成立于2003年的潘世奇媒体公司,目前旗下拥有包括《好莱坞记者》杂志及网站、《综艺》杂志及网站、“死线”网站(Deadline)和“独立在线”网站(IndieWIRE)网站在内的四家好莱坞强势媒体,而或许这也解释了为什么关于这些实习生受到无情剥削的新闻,暂时并未出现在上述任何一家媒体上的原因。

    责任编辑:程娱
    校对:张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