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摄影师Daniel Postaer:游荡街头旁观日常

澎湃新闻记者 陈建慧
2017-11-21 16:57
来源:澎湃新闻

 
上海 VII  2014(Shanghai VII, 2014)   本文图片均为 Daniel Lee Postaer 图

摄影艺术家Daniel Lee Postaer经常独自在街头“游荡”,带着大画幅相机拍摄城市里的人物、景观、事件。他的照片初看平淡无奇、再看便觉精妙,构图平衡,色彩完美重现,细节清晰细腻,光影变幻中蕴藏着时空的流转。Daniel Lee Postaer在他拍摄中国城市的展览《故土》图录扉页写道,“如果你用心观察,生活其实充满了喜剧感。摄像机正是为这一切提供了舞台,捕捉、承载着看似平凡的过往。”

成都 I 2016(Chengdu I, 2016)

1978年出生于美国芝加哥,成长于美国洛杉矶的Daniel Lee Postaer在接受西方教育的同时,也深受其出生于上海成长于香港的母亲Lillian的影响,他有个中文名字叫李强。2004年-2008年,Daniel Lee Postaer在上海居住,掌管DMG娱乐的体育营销部门。2005年,他的母亲来上海探望,这是她离开后第一次回到中国。如今的中国已天翻地覆,变化惊人。这无疑对Daniel Lee Postaer造成了强大而复杂的情感冲击,使他在后来本能地将自己的摄影创作热情置于中国的土地上。

后来,Daniel Lee Postaer决然放弃了自己如日中天的集团事业,与此同时,他买了一台相机作为人生新旅程的礼物。在参加了一个摄影夜班之后,Daniel Lee Postaer就与摄影艺术创作“私定终身”了。2015年,Daniel Lee Postaer从旧金山艺术学院(San Francisco Art Institute)获得了摄影艺术硕士学位。这所美国西海岸的现代艺术教育学术中心,致力于艺术哲学意义的探索,对艺术纯粹性的追求不遗余力。这正契合了Daniel Lee Postaer的性格与追求,他的艺术创作风格也深受影响。区别于当代摄影艺术的跨界融合多元趋势,Daniel Lee Postaer更喜欢在摄影艺术语言的范围内记录他眼中的城市生活。

布莱恩特街 2017(San Francisco, Bryant Street, 2017)

2012年的旧金山正在经历由IT产业涌入的大潮引起的市容变迁,各处都在施工改造,抬头皆是起重机。人们稀稀落落地穿梭在街头,他们似乎都生活在自己的“小世界”里,而不管“大城市”发生了什么。那时的Daniel Lee Postaer正在旧金山就读摄影艺术硕士,他带着大画幅照相机,在旧金山街头“漫游”,和其他旧金山人一起体验着城市的喧嚣与个人看似平凡的生活。Daniel Lee Postaer将自己当做一个旁观者,以置身事外的态度捕捉充满情节的画面,定格生活的细节。他的摄影作品让人想起乔尔·斯滕菲尔德(Joel Sternfeld)(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发生于美国的“新彩色摄影”的重要人物之一)的照片。

Daniel Lee Postaer在旧金山拍摄的作品集结成了《新兴都市》(BOOMTOWN)系列,于2015年在旧金山艺术学院展出,其中精选的12幅摄影作品,在今年9月初参展了影像上海艺术博览会。而Daniel Lee Postaer《故土》系列的代表作《北京Ⅲ,2015》则展示于影像上海艺术博览会的《洞见|色彩爆炸:当代摄影的崛起》展览。

重庆 II 2015(Chongqing II, 2015)

《故土》是Daniel Lee Postaer从2014年开始至今且还在持续中的项目,目前他已经走过上海、北京、成都、重庆等城市及其周边,有超过两百幅作品。“每一幅作品都让我对中国都市的理解更加深刻。”Daniel Lee Postaer的《故土》系列作品里,“新”与“旧”常常发生碰撞,在急速变化的中国都市,我们似乎已对此习以为常。Daniel Lee Postaer将那些穿梭于城市、与他毫无交集不知身份姓名的陌生人定格在底片上,试图通过摄影作品将现实带入生活。也许这些生活的日常被定格、打印出来挂在墙上,我们才会去观察城市变化的细节,才会发现“‘新’与‘旧’的变换只是这个复杂的、不断发展的故事的一部分。”

2017年9月,Daniel Lee Postaer的《故土》系列作品在上海举办了个展,他在展览图录扉页写道:“我的职责是将日常生活的碎片拼凑在一幅幅作品中,以此来表述我所了解的、正在尝试去了解的、并且将永远无法完全了解的中国大都市的瞬间定格。这就是我的故土:她永远难以捉摸、充满奇迹。”

上海 III,2015(Shanghai III, 2015)

澎湃新闻专访摄影艺术家Daniel Lee Postaer

澎湃新闻:为什么放弃集团事业而转向摄影艺术创作?深思熟虑的吗?

Daniel Lee Postaer:这个决定并没有很多考虑。辞职之后我并没有急于开始,而是花了一段时间去想接下来会做什么。本来我想自己创业,但是我买了一台相机给自己,作为辞职的礼物。我在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参加了一个摄影夜班后,就被摄影深深地吸引了。最终,我决定去旧金山艺术学院攻读摄影艺术硕士学位。

澎湃新闻:有没有让你印象深刻的照片或摄影师?

Daniel Lee Postaer:安德里亚斯·古斯基(Andreas Gursky),2001年我在纽约现代博物馆欣赏了他的作品回顾展,这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古斯基通过他的作品来呈现宏观的全球状况。透过他的作品,我觉得自己非常渺小,而世界却无比伟大。古斯基通过他的作品探讨的许多主题,与我观看世界的方式产生了共鸣。第一次看到他的大画幅作品时,我感觉世界就在我眼前。摄影作品释放出强大的影响力,古斯基给我展示了摄影更多的可能性。

澎湃新闻:你在自己母亲那里获得的中国印象和你自己看到的有什么不同?

Daniel Lee Postaer:我的母亲在她三岁的时候(1951年)就离开上海去了香港。她对中国大陆并没有什么记忆,不过我的母亲成长于香港,她告诉我一些她在香港的生活经历。

澎湃新闻:在《故土》的创作中,你的拍摄关注点是什么?在美国长大又深受成长于中国的母亲的影响,这会怎样影响到你看待中国?

Daniel Lee Postaer:其实关注点很广泛且相对开放,主要是在时间和空间上理解都市中国。我在洛杉矶长大,很想知道如果我的外祖父母没离开上海,生活会是什么样子。在我上一段职业中,这个念头驱使我来到上海工作。辞职之后,我想进一步了解中国的愿望从未停止。现在,我用摄影的方式继续追梦。

北京 V 2015(Beijing V, 2015)

澎湃新闻:为什么会选择在上海、北京、重庆、成都等这些城市拍摄?

Daniel Lee Postaer:我是一个“城里人”,我出生于芝加哥,在洛杉矶长大,曾在纽约、旧金山、上海和北京生活过。我很适应在城市的生活,尤其是城市特有的混乱很吸引我。城市的每一个瞬间都是短暂易逝的,变化迅猛。与其他媒介不同的是,摄影能将那些快速消失的瞬间定格下来。照片不会遗忘。

还有很多的中国城市我还没来得及走过,随着项目的持续,我希望能去更多的中国城市,创作更多的作品。

澎湃新闻:长距离长周期的拍摄,有遇到过什么挑战吗?

Daniel Lee Postaer:路上很孤独,但也让人平心静气。通常来说,在路上的精神状态很纯粹。我可以不受平日生活的分心,专注于创作新作品,心无杂念。不过呢,在我主要进行拍摄的城市,都会有很好的朋友陪我吃饭。

上海 VIII 2016(Shanghai VIII, 2016)

澎湃新闻:你的照片都是对某一瞬间的定格,但看上去这种定格并不是随意的,可以看出你对图像的控制非常严谨,你是怎样选择画面的?等待?后期做了怎样的处理?

Daniel Lee Postaer:我所有的照片都是不一样的,因为未经排练的世界是不可预测的。也就是说,我依靠直觉来控制画面,相信自己的眼睛。有时候会等很久,而有时候画面也会自然出现。

后期编辑包括两个阶段,先是选择照片。再精心处理画面,能让印刷品精确地再现当我按下快门那个时刻的真实世界。

澎湃新闻:《故土》项目还在持续吗?

Daniel Lee Postaer:目前这个项目已经有超过两百幅作品了,还在持续增加。每一幅作品都让我对中国都市的理解更加深刻。这个项目还会持续,最终我想出版整个《故土》系列的摄影专著,举办全面的个人摄影展。

北京 VIII 2016(Beijing VIII, 2016)

澎湃新闻:在你的《故土》作品中可以看出,你对中国城市的关注涉及到很多“新”与“旧”、现代与传统的观察,你怎么看这种“新”与“旧”的关系?

Daniel Lee Postaer:“新”与“旧”常常发生碰撞,通常“新”会占据优势。走在中国城市街头,每个人都能够感受到这一点。我试图通过作品将现实带入生活,然而这也只是我的中国作品想要呈现的一部分,那些镜头无法呈现完整的城市中国。“新”与“旧”的变换只是这个复杂的、不断发展的故事的一部分。

富兰克林街 2014(San Francisco, Franklin Street, 2014)、上海 X 2016(Shanghai X, 2016)

澎湃新闻:你在旧金山拍摄的《新兴都市》中,大部分作品人在画面中只占据了很小的空间,而在《故土》中,很多作品中人成了绝对的主角,为什么这两个系列的处理方式会有这样的差别?

Daniel Lee Postaer:好问题。在影像上海艺术博览会(Photofairs Shanghai)上展出的《新兴都市》作品,都是以相似视角拍摄的,有一种类似的精神。在那个系列中,其实还有从不同角度拍摄的作品。

《故土》也是这样,视角总是变化的。靠近某些陌生人让人不太舒服,而另外一些就舒服多了。在城市的体验具有多重视角,每天的景象和他们各自的背景都呈现出不同的特点和样式。我觉得这是更为典型的城市体验。

费尔摩街 2014(San Francisco, Fillmore Street, 2014)

澎湃新闻:《新兴都市》作品中的人要么是孤零零一个,就算是几个人同时出现在同一个画面中,从细节看上去,人与人之间也是孤立的,背后却是高楼林立。

Daniel Lee Postaer:我们都生活在自己的“小世界”里,而不管“大城市”发生了什么。当我一个人在大城市里穿行的时候,我能强烈地感受到这一点。看见别人、观察他们。个人与集体时而连接、时而断开。我希望这些感觉、精神和现实的状态,能通过照片呈现出来。

加利福尼亚街 2015(San Francisco, California Street, 2015)

澎湃新闻:你的作品可以说是“真实”世界的一个“客观”切片,但我们都知道,这种纯粹的客观实际上是不存在的,你怎样看待这种“客观”,你手中的镜头和被摄者的关系又如何理解?

Daniel Lee Postaer:透过取景器,我看着人们走过城市,我可能永远都不会知道那些人是谁。我只知道我的照片中包含的东西都是那一瞬间真实存在的。相机能记录某种真相。这种非虚构的场景,从建筑的背景到天空中的云,都在那一瞬真实地存在。人们在那一瞬间里,保留了未知和些许虚幻,我很喜欢那种方式。因为我总是很好奇他们是谁,要去哪里,他们在想什么,在我们共同生活的城市里。

澎湃新闻:如今,纪实短视频如火如荼,对你来说,静照有什么样的魅力?

Daniel Lee Postaer:我深信相机有能力让时间定格。摄影,不同于其他媒介,可以捕捉瞬间。那个瞬间捕捉的画面为生活赋予了时间和空间意义。相机定格下再也不会回来的瞬间,为我们短暂易逝的生活提供某种解脱 。

常州 I  2014(Changzhou I, 2014)

澎湃新闻:接下来的创作有什么打算?

Daniel Lee Postaer:工作室还有很多个项目等着我去整理编辑。我在上海、重庆、东京、哈瓦那、巴西、洛杉矶、旧金山拍了不少新照片。生命不息,摄影不止。(My life is : photograph - edit - print - repeat. Wouldn’t trade it for anything.)

    校对:张亮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