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评|为什么他们连《只此青绿》也敢抄?

澎湃评论员 阳柳
2022-05-24 19:59
来源:澎湃新闻

抄袭风波“一波接一波”,这次从汽车广告抄到了电视节目,从文案抄到了舞蹈。

5月22日下午,《只此青绿》编导周莉亚和韩真发现,一则发布于某电视台视频号的名为《双香径》的舞蹈作品,无论动作元素还是服饰造型,与《只此青绿》“几乎99%相似”。周莉亚称自己发现此事后,跑到该电视台的视频号下留言进行维权,却遭到了对方的拉黑。

5月23日,该电视台发布致歉声明,表示《双香径》为第三方演艺公司策划编排和演出,引发侵权争议后已下架,向《只此青绿》导演和其他主创人员致歉。

你没看错,这次被抄的是央视春晚爆款节目《只此青绿》。《双香径》不管是演员的服化道,还是舞蹈动作,都与《只此青绿》高度雷同,且赫然打上了“原创”二字。现象级舞台艺术作品也敢抄,真把观众当傻子?

从奥迪“小满”文案,到本田“偷走他人人生”广告,再到此番舞蹈节目的神奇操作,真的让人困惑:在互联网和社交媒体如此发达,在尊重版权、保护原创成为社会共识的今天,这些知名品牌或单位,哪来的自信想抄就抄?

或许可以从抄袭风波发生之后,涉事者的反应中窥见一二。

首先是对“是否抄袭”这一基本事实,三起风波中,不管是品牌方,还是广告代理方,基本都是避而不答。本田广告代理方称“所拍内容与宁远女士经历雷同”,玩起了偷换概念的套路,奥迪广告代理方称“直接使用”“版权意识淡薄”,电视台称“引发了舞蹈著作权侵权争议”。就是没人老老实实地承认一句“抄了”。

是否抄袭是个不能回避的问题,它关系到涉事的品牌方和广告代理方、节目制作方和播出单位各自应当承担怎样的责任,也关系到打击侵权行为的治理生态和社会信心。某种程度上说,厘清是否抄袭,让各方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和社会后果,比道歉、下架、赔偿更重要。

再从态度看,各家的道歉是出于真心的认错、悔过,还是迫于舆论压力,要打一个大大的问号。

几起事件中,原创作者最早都是在品牌方官微下留言,但基本都没有得到第一时间的回应,有的还被“拉黑”。等到上了热搜、引发舆情,才等来一个不痛不痒的“致歉声明”。更有甚者,在原创作者多次发文的情况下,品牌方仍保持缄默,只抛出广告代理方出来回应。

这种态度,不仅让“道歉”的诚意大打折扣,更暴露了一些企业和单位的微妙心理。在他们看来,这只是一次侥幸心理下的冒险行为翻了车,点燃了众怒。回应能拖就拖,能糊弄就糊弄,能甩锅就甩锅,熬过眼下的舆情就算完,以后该“借鉴”还是“借鉴”,该“雷同”还可以“雷同”。

从广告创意,到节目编排,包括此前曝光过的一些影剧“借鉴”、网文“洗稿”,频发的抄袭现象说明知识产权保护依然任重道远,一些缺乏原创力的创作者还在违法边缘疯狂试探。

要真正扭转这种对版权缺乏敬畏的行为,需要有更严格且灵敏的监管机制,每一位原创作者死磕到底的较真劲儿,以及全社会对侵权行为的敏感和道德压力。说白了,道歉不是终点,事后该索赔的索赔,该起诉的起诉,一定得让抄袭者付出应有的代价。

    责任编辑:甘琼芳
    图片编辑:乐浴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