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单 | 爱惜自然,从认识自然开始

2022-05-24 16:53
上海

澎湃新闻记者 王昱

变幻莫测的天气、多姿多彩的雨林、神奇的植物,甚至桌上的蔬菜,大自然里蕴藏着人类所需要的一切,滋养哺育着我们。

然而,由于缺乏对生态环境系统的科学认知,人们在处理与自然界的关系时,总是不自觉处于掌控位置,认为自然界只因“一切为了人”而存在。于是,滥伐森林、污染河流、烧毁土地、捕杀动物等行为屡屡发生,由此带来的生物多样性被破坏、气候变暖导致的各类灾难不断给人类社会敲响警钟。

因此,当谈论人与自然该如何相处时,我们应该通过接触自然、亲近自然,了解自然的价值和重要性,从而身体力行地爱惜自然、保护自然。 只有我们了解得越多,越能认识身边的美好家园。

《浮动的海岸:一部白令海峡的环境史》

[美] 芭丝谢芭·德穆思 著,刘晓卉 译;译林出版社;2022年5月

白令海峡,亦称白令陆桥。沿岸居民主要来自三个语言群体,即因纽皮亚特人、尤皮克人和楚科奇人。除了他们之外,任何人都是外来者。但在漫长的20世纪里,挪威人、波兰人、之前作为奴隶的非裔美国人、德国人、乌兹别克人、夏威夷土著等都来到了这里。

这是一部关于白令海峡——从俄罗斯到加拿大的北极陆地和海域——的综合性历史著作。作者通过讲述白令陆桥动物和矿产资源的历史,揭示了一百五十多年来人类如何将这一偏远地区的生态财富转化为经济增长与国家力量的过程,以一种新鲜的视角重新审视了白令陆桥这一被忽视的景观。

在书中,德穆思根据自己与当地人一起生活的经历,并利用对当地人的采访资料及相关档案,揭示了人类的巨大需求与野心给这个资源有限的星球带来的动态变化和无法预见的后果。与许多环境史学者一样,面对人类对地球系统所造成的影响,德穆思不再认同英国历史学家柯林伍德在20世纪30年代所提出的观点,即自然和人类必须拥有不同的历史。在德穆思的笔下,自然与人类的历史是相互交织的,人类及其观念与地域、动植物、矿藏资源等非人类部分彼此互动,相映成趣。

《电闪雷鸣》

[美]劳伦·瑞德尼斯 著,罗猿宝 译;北京联合出版公司|后浪;2022年5月

这是一本关于天气的记忆之书,也是一本关于记忆的天气之书,它用一个个人类故事样本,拼贴出我们与自然时而和谐、时而冲突的漫长拉锯。

人类会根据天气来实现自己的设想,但天气可以不加理睬,可以助攻,也可能会反噬。从靠近北极的岛屿到智利的阿塔卡马沙漠;从欧洲小冰河期的猎巫到越战时扭转局势的“造雨计划”;从试图人为改变气候的地球工程到《老农历书》的天气预测公式……作者收集了与天气有关的探险故事、社会新闻、历史事件、民俗传说和科技应用,混编出几千年来人类与天气之间的张力纠葛,带我们在万花筒般的视野中,观察天气于恒常和异常之间的瞬息万变。

气象的更迭通过生物的感官被察觉和体验,而它们仍然以不确定性、可能性和复杂性,吸引和困惑着每一个人,

《树的邀约》

[法] 维克多·古塔尔 著,洪越 译;北京联合出版公司|后浪;2022年4月

古往今来,树木都是诗意的象征与神话的符号,滋养了许许多多的社会与宗教。这种庞大的多年生有机体处处可见。甚至在城市之中,我们都有幸与越来越多的树木相伴。然而,我们会有一天厌倦它们吗?

当然不会,人类自始至终都对树木抱有浓厚的兴趣,而树木也只是刚刚开始揭露自己的秘密——它可以让动物们有物可食、有处可居,还能净化大气,形成一道美丽的风景;树木提供了木材、果实、种子、油,甚至是纸张,在人类社会活动与经济活动中占有一席之地。据估算有超过10 亿的人口直接仰仗森林生存。

作者用简单易懂的手绘插画,为读者呈现了一幅树的全景图,不仅详细解析了分布于全球的75种常见树木,还介绍了树木背后各种令人惊叹的冷知识,是一本适合全年龄段看的“树的知识图解”。同时,这也是一份来自树木的请柬——在花园深处与槭树相遇,在公园之中与巨杉相会,在街道边与悬铃木相交,在山林中与松林相逢,邀请你认识生命中的棵棵树木。

《非常植物》

[法] 弗朗西斯·阿雷 著,郭芊叶 译;北京联合出版公司|后浪;2022年4月

法国植物学家弗朗西斯•阿雷手持速写本,探索世界各地的热带雨林,四十年往来不辍。这一次,他邀请读者一同走进热带雨林,探访那些令人惊奇的植物——会“走路”的树、会“跳舞”的草、与蚂蚁共栖的树、“克隆”出的森林……这些植物的演化过程和适应能力往往超乎我们的理解范围,激发我们的无穷想象,唤起人们的好奇心,也唤起人们对热带雨林的保护之心。

在本书中,作者不会讨论“热带雨林之殇”这一悲剧且宏大的主题,而是从亲切且更易入手的植物,聊聊在雨林中的意外趣事。在他笔下,热带雨林是一个相当神奇的小宇宙,在偶尔到访的来客面前,展现着它们的生命,回应着对美的追求,对诗意的追求。

植物可以给人以怎样的惊喜?它们的故事有趣到何种程度?希望你能够通过这本书,重新认识一个美好的热带雨林。

《中国的蔬菜》

张平真 著;北京联合出版公司|后浪;2022年4日

民以食为天,佳膳蔬为先,蔬菜是中国人餐桌上最长情的陪伴。我国的蔬菜栽培历史悠久,种类繁多,在数千年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了丰富灿烂的蔬菜文化。然而,由于地域辽阔、民族和方言各异,各种蔬菜及其名称无论是在现代人们的生活交往中,还是在古代浩如烟海的文献典籍里,都呈现出种类繁多、名实混杂的现象。

在《中国的蔬菜》一书中,资深蔬菜研究学者张平真将276种中国蔬菜分作18大类目进行了系统阐释,提及各种蔬菜称谓逾5000个,基本包括了我国现有主要蔬菜的实体及称谓。另外广览史料,详实考据,对中国蔬菜的所属类别、起源地域、栽培历史、名称由来、构词手段及其食用指南和保健常识等进行了全面而详细的科普及文化解读。

菠菜的家乡在哪里;竹笋的别名“玉板”从何而来;苏武牧羊饥饿时吞掉的“毡”实际上是哪种蔬菜;爱吃白菜还为它写诗的清朝皇帝是哪一位;明清时蒙古草原上的蘑菇圈是如何形成的;“河豚欲上时”长出的蒌蒿怎么做最好吃……你不知道的蔬菜冷知识尽在其中,另外还附有《中国蔬菜正名、别称通览》《蔬菜拉丁文学名总汇》等,堪称“蔬菜文化一本通”。

    特别声明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s://renzheng.thepaper.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