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中医医院皮肤科专家提醒:老人全身瘙痒长疱要重视

2022-05-24 09:55
云南

近日,82岁的李老先生身上长了一片红斑水疱,奇痒难忍,就诊后发现既不是湿疹、荨麻疹,也不是带状疱疹,而是皮肤病中死亡率最高的疾病之一 —— 大疱性类天疱疮。

老年人皮肤长水疱最常见的疾病有两个

不久前,李老先生突然发现手臂、腹部的皮肤长出了一片红斑,上面还有大大小小的水疱。

这些水疱很快就向身体其他部位蔓延,手掌、脚底,脸上都有,让李老先生全身奇痒难忍,水疱破处还伴有火烧火燎的疼痛和血水。

“老年人皮肤长水疱最常见的疾病有两个,一个是带状疱疹,另一个是大疱性类天疱疮。这两个病都是年龄越大,发病率越高。”云南省中医医院皮肤科主任医师张佩莲表示,带状疱疹是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感染引起的,有自限性,皮疹的特点是沿着神经走向分布红斑水疱,分布在一侧肢体不超过正中线。比如长在一侧头皮前额或胸背部等,同时伴有疼痛,疼痛呈阵发性一般不会累及全身,皮损痊愈后常留下神经疼痛。

大疱性类天疱疮,是一类严重的自身免疫性大疱性皮肤病,是由于患者体内的免疫细胞产生了攻击自身皮肤、黏膜结构的抗体,进而导致了皮肤、黏膜离解,形成了水疱大疱糜烂,伴剧烈瘙痒。该病不是感染性疾病,就不存在病原体,也就不存在传染性。

年龄越大发病率越高

随着我国社会逐步进入老龄化,类天疱疮的患者人数呈上升趋势,近年发病率逐年增长,约每年增长17% 。

张佩莲介绍,大疱性类天疱疮是一个典型的老年病,绝大部分患者都超过60岁,年龄越大发生率越高。80 岁以上的人群,相较于60岁人群发病率增加了 12 倍以上。患有神经系统疾病、长期服用某类药物的人群,患病风险更高。

老年人患类天疱疮后,有不同表现。非大疱期,患者皮肤上会出现湿疹样、风团样的表现,可持续数周或数月,有20%的病人确诊时仍没有明显的水疱大疱。因此对于慢性、重度、复发性的“湿疹”“荨麻疹”患者,尤其是伴有奇痒难忍,常规治疗效果不佳的老年人,应警惕是否为类天疱疮,应该及时到医院就诊,早诊断早治疗。

在大疱期,患者皮肤上会出现水疱和大疱,伴有基底部风团样的浸润性红斑斑块,10%至30%的患者有可能伴有口腔、眼耳鼻咽喉、生殖器部位的黏膜糜烂。还有临床变异型的类天疱疮,患者仅在手足部位出现水疱,皮疹类似结节性痒疹等。

不及时治疗会出现多种并发症

类天疱疮与其他皮肤病不一样,病情易反复,病程长。随着中老年患者中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等“三高”群体不断增加,脑血管意外发病率增加,加之一些药物使用机率增加,疱性类天疱疮已成为威胁老年患者生命的疾病。

如果不及时治疗,皮损会泛发全身,导致体液流失、创面感染等并发症,是皮肤病中死亡率最高的疾病之一。

张佩莲介绍,治疗时根据患者皮疹特点和血清特异性抗体的型别、滴度的检测,对患者病情进行评估。西医治疗,轻型的大疱性类天疱疮是基于外用糖皮质激素基础上的综合性治疗方案,强调单独外用中、强效糖皮质激素软膏或者联合小剂量糖皮质激素口服,显著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中、重症需要系统应用糖皮质激素与细胞毒药物等免疫抑制剂治疗,还需监测并发症,随着病情的控制,逐步减少至停用激素及免疫抑制剂。

类天疱疮患者发病群体又主要为老年人,老年人常伴有一些系统疾病,包括高血压、糖尿病、脑血管意外或骨质疏松等,这些疾病在使用激素时存在绝对禁忌症或相对禁忌症。张佩莲说:“因此,我们紧跟学科发展,对于难治性的重症类天疱疮,根据病情评估,适时采用静脉注射人免疫球蛋白、生物制剂治疗,同时中西医协同,尤其是在中医辨证论治结合中医护理方面有其特色,增强疗效减少药物副作用,不仅提高了患者的总体生存率、疾病控制率,安全性也相应提高。”

此外,张佩莲介绍,类天疱疮这种疾病需要三分医治、七分护理。通过护理,能降低复发率或复发程度,减少并发症、降低死亡率。老年人应该保持心情愉快,定期到医院门诊随访,调整药物治疗剂量和类型,不能随意停药。饮食以低脂肪、高蛋白为主,若有口腔糜烂时避免进食辛辣刺激食物。冲淋洗浴,水温应该在35度至37度,时间 3分钟至5分钟,避免使用沐浴产品,结束用毛巾轻轻拭去水珠,浴后及时涂药,利于外用药的吸收。坚持外用药的涂抹,外用治疗虽然起效较慢,但副作用小,预后好。新发水疱不宜自行用手弄破,破溃结痂处不宜用手抠剥,避免皮肤感染。云南省中医医院每周二上午还开设免疫性皮肤病专病门诊。

昆明日报全媒体记者:张晓莉

编辑:张捷

    特别声明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s://renzheng.thepaper.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