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7系列电影60周年海报
不消去看文章,对于007电影的拥趸而言,闭上眼睛,脑海中就会自动生成一幅再熟悉不过的画面:一声狮吼,米高梅经典的厂标logo浮现。旋即,伴随着电子乐队,小号圆号长号萨克斯齐鸣协奏出的“邦德序曲”,两个硕大的白色波点从黑色幕布的右上方交叠着快速闪向另一端。身着正装的邦德,在枪膛来福线框定的视窗中款步走出。他猛然一个转身,对着大银幕前的观众举枪便射,砰!一片血红自上染下……好戏开锣。首部007电影《诺博士》片头,邦德(图中人并不是肖恩·康纳利,而是他的替身演员 Ben Simmons)在枪管的漩涡视窗中亮相,向观众射击的经典造型
60年一个甲子,亦是一个轮回。而007官网这篇置顶文章,标题先就抓住此次大庆的“循环”意涵,足见殊途同归,道不远人。说起来,能指的符号(上述刻印人心的片头)与所指的意义本身(60年间,25部007电影)结伴,让007系列电影连带它所关涉的一切,早已成为一种全球现象级的文化存在,至今热度不减。莫里斯·宾德在片场
作为第一部007电影《诺博士》(1962)的片头设计师,莫里斯·宾德 (Maurice Binder,1925—1991)为整个系列电影所设定的基调和节奏沿用至今,居功至伟。《诺博士》1962年10月6号在英国首映时的电影海报
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谁也不曾料想,宾德为007电影制作的独特风格片头后来会备受推崇,成为业界竞相模仿的对象。莫里斯·宾德和他设计的007电影片头
漩涡视窗既让人联想到007,“睡觉时,都把手枪压在枕头下”的特工身份,也像是他正在被人偷拍,相机快门摁下一瞬间的影像定格。横竖都吻合且凸显出他那云诡波谲的间谍生涯和电影宏旨。制片人布洛克里后来将这一经典片头比作一个巨大的情绪节拍器,“只要它一出现,观众的脉搏就会瞬间加速跳动。接来下的字幕序列一般不会超过两分半钟。这一并奠定了邦德电影所具有的视觉影响力和那份轻松快意的幽默感。”莫里斯·宾德同007饰演者罗杰·摩尔(左)在片场
莫里斯·宾德于1991年因肺癌离世,可以说陪伴了冷战岁月里的007电影。他仅仅在《来自俄罗斯的爱情》(1963)、《金手指》(1964)两部中,暌违电影的片头制作。自1995年,第五任邦德饰演者皮尔斯·布鲁斯南担纲出演的首部007电影《黄金眼》起,丹尼尔·克莱曼(Daniel Kleinman)接替宾德,出任系列电影片头的视觉设计师。《无暇赴死》中丹尼尔·克雷格在片头枪管漩涡镜头中亮相
去年,在丹尼尔·克雷格卸任之作《无暇赴死》中,致意往昔的桥段俯仰皆是,片头更是遵循“古法酿制”——除了干脆将此次电影的发行商环球影业的logo的,那个“球”直接泛化为闪过的白色波点,更在片头字幕环节动用了大量莫兰迪色的彩色波点,这显然是在呼应1962年《诺博士》片头闪烁的彩色亮斑。《诺博士》风格的圆点
丹尼尔·克莱曼就此解释说,“片头开始时有《诺博士》风格的圆点,是对过去的一种致敬。尽管我的圆点现在比莫里斯·宾德制作的原始圆点要复杂一些。技术让我可以令它们飞来飞去,然后吹走,做一些莫里斯当时做不到的事情,但它们仍然刻意看起来像那些波点。我很高兴能重复这些。”也由传统的相片屏蔽转为计算机动画,表现更精致的光影变化,但依旧维持枪管片段的经典特色。2021年公映的第25部007电影《无暇赴死》在片头致敬首作《诺博士》:同样的彩色波点元素
回首当年007电影的初创岁月,宾德对《诺博士》的片头处理无疑是抽象化的:彩色圆点不停地闪现,并改变形状、移动位置以组合成各种图案,为观众呈现出万花筒般眼花缭乱的眩晕感。这部电影整体上也洋溢着明亮色彩——从片中人物库洛(约翰·奇兹米勒饰演,他的代表作是《汤姆叔叔的小屋》猩红色T恤,到邦德卷起的蓝色裤管都得到了体现。《魂断蓝桥》剧照
而投射到大银幕上,不管是1928年,随着华特·迪士尼的一次意外打翻墨水事件,历史上第一个波点装偶像——米妮诞生!还是《魂断蓝桥》(1940)中,费雯·丽一袭轻盈的波点连衣裙都可以窥见这样的妩媚。到了20世纪五六十年代,伴随着波普艺术到欧普艺术的盛行,波点开始在时装中大行其道。在电影《七年之痒》(1955)中,波点泳衣覆盖了玛丽莲·梦露傲人的身材。奥黛丽·赫本在《龙凤配》(1954)中,则用高腰的波点连衣裙内搭黑色圆领打底衫,衬托出修长鹅颈的高贵优雅。007电影片头汇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