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评|曝光平台全国推开,惩治“老赖”进入法治快车道

澎湃特约评论员 欧阳晨雨
2017-10-10 18:22
来源:澎湃新闻

失信被执行人,是指拒不履行法院生效判决的债务人,也就是大家俗称的“老赖”。惩治“老赖”,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对“老赖”来说,普遍的心理是“只要脸皮够厚,手段够黑,总有熬过去的一天。”

据新华社报道,中宣部、最高法、银监会近日联合下发关于创建完善失信被执行人曝光平台的通知,要求各地各有关部门要在2017年年底前搭建完成省级的失信被执行人曝光平台,在两年内将平台建设成为当地家喻户晓的信用平台和执行名片。这是针对“老赖”的又一重大举措,对破解法院执行难、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将产生积极成效。

维护社会信用体系,离不开对违法背信行为的惩戒。早在2013年,最高法就出台《关于公布失信被执行人名单信息的若干规定》,要求全国法院建立“失信黑名单”制度,失信被执行人名单由人民法院向社会公布。但这一规定,尚限于法院系统内。

此次三部门通知,要求认真学习借鉴江西“法媒银·失信被执行人曝光台”经验。据报道,该平台由江西省高院牵头,联合江西日报社和18家商业银行共同打造,于2015年12月4日上线。公众可通过“曝光台”输入姓名或单位名称,点击即可查询到某人是否存在失信行为,或存在哪些失信行为。此外公众还能在线举报“老赖”、监督执行法官行为等。

这项法院、媒体、银行“三位一体”的创新举措,对“老赖”们不无杀伤力,开通仅半年,就有近百万人次查询信息,“老赖”真实面目,在曝光台上一览无余。 

此次随着中宣部、最高法、银监会等部门联合发文,失信被执行人曝光台不再是地方性的治理“老赖”招数,而是全国性的制度安排,有助于在更大范围内挤压“老赖”的活动空间,更好地维护债权人、执行申请人的合法权益。

多年的实践证明,惩治“老赖”,解决“执行难”问题,不能靠司法执行机构唱“独角戏”,而需要借助更多的社会力量,引进更先进的信息技术手段。从2013年我国建立失信被执行人名单库,到今年2月,全国法院共限制615万“老赖”购买机票,222万人购买动车、高铁票。通过制度的精巧设计,让“老赖”与高消费绝缘,为自身行为付出高昂代价。

去年10月28日,中央政法委发出《通知》,要求最高法结合“规范执行行为,促进执行公正”专项整改活动,认真开展一次清理解决执行积案的专项活动,从而建立健全国家执行威慑机制,建立债务人公示制度。从多地法院的一系列举措,到打造“曝光台”、聚合媒体监督和公众监督的力量,从制度设计到司法实践的多维发力,让“老赖”寸步难行,进而倒逼其履行法律义务。

从江西到全国,从法院系统到多部门联手,惩治“老赖”正进入法治快车道。未来在地方试点的基础上,立法完善包括曝光失信被执行人曝光的执行制度,健全社会信用体系,方能让法治社会、诚信社会成为可期的愿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