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一间穿越30亿年的客厅

李静云/编译
2017-10-09 15:01
来源:澎湃新闻

当把空间从时间维度上展开之后会发生什么?在理查德·麦奎尔的《这里》中,作者把一间位于美国新泽西郊区的小小客厅(其实就是作者从小长大的家)变成了透视历史和未来的万花筒。在客厅的四方天地中,跑过了史前的恐龙,站立着发现新大陆之前的印第安人,回荡着二十世纪的钢琴声,最后客厅在一场火灾中被毁,又在几十年后被洪水淹没。

麦奎尔和黑白简笔画

如同《这里》中不同时空的碎片拼接重组的风格,麦奎尔本身也是一个兴趣极为广泛,仿佛是许多不同元素拼贴在一起的人物。他出生于1957年,是黑白简笔插画家(Spot drawing)、漫画家、动画制作者、平面设计师,是儿童书作者,是音乐家(他是乐队“Liquid Liquid”的创始人和贝斯手),也是玩具设计师。

作为插画家,麦奎尔长期给《纽约客》绘制简笔黑白插画。几十年来,每一期杂志的插画都是分给几位不同的插画家绘制,每个插画都是独立的,只是让读者在阅读文字时能有所切换和放松。2005年的80周年纪念刊,编辑找到了麦奎尔,说他们想让一个人来绘制一整期杂志的插画。对于麦奎尔而言,这样的契机和他之前制作动画的经验让他将不同的插画更加看作是一个连续体。2016年11月,麦奎尔在《纽约客》的插画被集结成册出版。

麦奎尔为《纽约客》创作的松散又有趣地关联着的黑白简笔插画

麦奎尔在《纽约客》的采访中也说,自己的雕刻艺术背景让他把每本书都想象成待雕塑的对象,就像一块方砖。在这本插画集中,他特意将不同的插画单独放在不同的页面。“因为这些插画之间的叙事联系非常松散,如果放在一起的话,人们会把它当作四格漫画,但其实每一张插画都需要特别的注意。”在这本插画集中,读者能感受到麦奎尔的绘画风格:简洁的笔触、有趣的创意、细致的观察、还有那么一点故事性。这些特点的组合让阅读麦奎尔的漫画的体验格外有趣。

《这里》:时间的剪辑和拼贴

在《这里》中,麦奎尔打碎了一个场景中看似静止的时间,把几十亿年的历史用蒙太奇式的方式重组。《这里》的初版是六页的黑白漫画,在上世纪80年代一经出版,便成为一部地下实验漫画的经典。新版《这里》扩展为300多页的彩色漫画,于2014年出版,并于2016年获得安古兰漫画节大奖。

《这里》中文版,[美]理查德·麦奎尔(Richard McGuire)编绘,廖伟棠译,北京联合出版公司·后浪出版公司2017年10月

“每一本漫画都是时间谱成的乐章,但《这里》是一首交响。”对于也是音乐家的麦奎尔来说,整本书都极富音乐性。由于全书没有主人公,麦奎尔曾经也在担心整本书如何流畅地进行下去。“有人曾经在访谈中问过我,这本书的主人公是这个房间吗?我认为不是,因为这个房间也不是一直存在的。如果一定要说这本书有主人公的话,我觉得是时间。”

麦奎尔用画笔巧妙地把时间叠加在了一个小小的客厅中。正如《星期日书评》所言,一个多世纪以来,不少富有冒险精神的小说家就已经在尝试如何用文字折叠时间,几代之后的电影人也在不断朝这个方向努力,比如克里斯·马克的《堤》或者阿兰·雷奈的《莫里埃尔》,但是由于文字和影片本身都受制于线性的时间,小说和电影往往不能很好地呈现这种同时性,而图画却给在同一空间内描绘不同的时间创造了可能。

《这里》的拼贴式风格来自于麦奎尔从Windows系统中获得的灵感。如果你把一个空间想象成你的电脑桌面,上面同时打开了很多窗口,而每一个窗口都指向同一地点在过去的不同时间。《这里》正是如此。每一页画面都以某个具体年代的同一客厅为背景,但在不同的位置又嵌入了小方格,为读者打开了一扇透视过去和未来的窗口。

在下面的这幅漫画中,一个女人弹着钢琴,为来自1932年、1993年和2014年的三个不同时代的跳舞者伴奏。不同的时代里,相同的位置上陈列着不同的家具。尽管来自不同时代,但三个舞者的舞姿又似乎隔着时空遥相呼应。

一间客厅,横跨四个时代

在接受NPR(美国国家公共电台)采访时,麦奎尔说:“很多时候我只是想寻找一些微小、真实的时刻,只是因为我很喜欢让人觉得亲密的细节。在我的画中,你能看到一个女人在帮孩子系鞋带,这样的细节我会放在一起,比如在房间的另一头,你看到有人拿了一个猫篮子,还有人在手中玩绕绳子,然后在图片的右下角,有两个男人拖着一具神秘的带血的尸体。”

右下角血迹斑斑的插图碎片只是一个历史故事的冰山一角

图片的背后也都隐藏着一个个复杂的故事。比如右下角的来自1777年的那个碎片,据麦奎尔回忆说,在他为这本书做背景研究的时候,他发现在美国独立战争期间,他的故乡没有打仗,倒是有这么一起奇特的事故:一艘船驶进了港口,发射了一枚炮弹,炸掉了一匹马的头。事发地点就离他家一个街区。麦奎尔很想把这则故事放进他的书里,但是却找不到一个合适的地方,因为它太戏剧性了。所以最后它就被镶嵌进了这幅画的一个角落。

一个关于家庭、关于地球的隐喻

在麦奎尔的父母去世之后,麦奎尔整理了家里遗留下来的各种物件。麦奎尔说,他的父亲每年都会在同样的地方给一家人拍照,来记录一家人的成长。一沓沓的家庭照片提醒着他埋藏在时光深处的旧日回忆,这些回忆最后也成为了《这里》的一部分。他还在书中埋下了许多属于自己的彩蛋,比如开篇的那个场景就是他出生的那一年。

麦奎尔对《这里》的资料收集也不仅局限于他自己的家庭相册。他发现,其实每个家庭都拥有相似的仪式——拍照留念、家庭出游、一起看电影等等。麦奎尔说:“几乎所有的家庭照片都是相似的。”可能在《这里》中出现的角色原型是麦奎尔的姑姑或者舅舅,但是麦奎尔认为这并不重要,因为家庭中出现的情景是普遍的,而每个读者都会在阅读的时候代入属于自己家庭的梦想或者记忆。

除了家庭的温馨细节之外,这本书中又充满了历史和未来的厚重感。《卫报》这样评论:“《这里》的核心精神是与道德相关的。因为它总是在不断地警告我们人类对地球的占有和经营。在一页上走过的是恐龙,在另一页上作者就在幻想未来的灾变,在两者之间,有麦奎尔的家人,有在独立战争前夕来到附近一间住处和自己疏远的儿子争执的本雅明·富兰克林,也有在欧洲殖民者到来之前定居在这里的印第安人。”恐龙消失,印第安人被驱逐和屠杀,战争的硝烟已经过去。或许我们一生的足迹只是历史的沧海一粟,但我们却依然负有来自历史和开启未来的责任。

    校对:丁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