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英百物展”谢幕,38万多人次观展,最长排队时长6小时

澎湃新闻记者 黄松
2017-10-09 07:45
来源:澎湃新闻

10月8日晚9时30分,随着上海博物馆二楼第二展厅卷帘门的缓缓拉下,为期102天的“大英博物馆百物展:浓缩的世界史”落下了帷幕。“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获悉,这一展览观展人数达38.4万人次,最长排队时长达6小时,创下了上博参观人数之最。

在昨晚展览的最后100分钟,上海博物馆同时开设观展夜场,并邀请热心观众和期间为展览辛勤付出的展览工作人员共度“博物馆奇妙夜”,一同回顾2017年夏天,这场述说人类文明的文化盛宴和展览的精彩瞬间。

“大英展的最后100分钟”活动现场

大英百物展“十宗最”,古埃及棺柩、二维码皆榜上有名

“大英博物馆百物展:浓缩的世界史”源于大英博物馆与BBC广播公司合作了一档广播节目,旨在向世人展示一个文字之外,由具体的物品所构成的世界历史。作为全球巡展的第九站,上海博物馆历时两年筹备,以9个主题呈现。从代表帝王权威的大型雕塑、到象征贸易特色的货币、再到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二维码……这百件文物构建而成的文明史中,哪十件让人尤为难忘?

在“大英博物馆百物展”最后100分钟,上海博物馆揭晓了通过网络调查选出的十件人气展品,其中观众步入展厅第一件所见的文物埃及佘盆梅海特内棺被评为“最瘆得慌的文物”。这件文物是一具来自大约2600多年前的古埃及女性棺柩,却开宗明义,讲述人类文明交流融合的早期范例:佘盆梅海特内棺的材料全部来自埃及以外的地方:木料来自于黎巴嫩,黄金来自努比亚,青金石来自阿富汗,沥青来自两河流域。而随着科学和学术的进步,围绕着佘盆梅海特内棺所作的种种研究,不断为我们揭示出新的信息。比如,佘盆梅海特是谁?她的脸为什么被涂成绿色?棺内发现的木乃伊为何是一名男性?在观众们在了解文物背后丰富的故事之后,最初的那一点恐惧就会烟消云散,取而代之的,将是揭开历史层层面纱后的激动与喜悦,这也是本次展览吸引人的奥秘所在。

埃及佘盆梅海特内棺细节

而展览的最后一件展品来自上博微信公众平台的观众票选而出的“二维码”,被选为 “最具创意的展品”,作为“续写人类历史的第101件展品”二维码的出现使我们的生活更加便捷,也承载着海量的信息,“扫码”正成为一种新的生活方式。上博展出的“二维码”被赋予了艺术品的外观(由此次参展的前100组文物所组成的)通过扫一扫“第101件展品”,还能让意犹未尽的观众们,把“大英博物馆百物展”的更多信息“带回家”。

 “最具创意的展品”二维码

除此之外,广受观众喜爱的刘易斯棋子被评为“最呆萌的文物”,奥古斯都头像因其英姿勃发被冠以“颜值最高的文物”,独特而又神秘的莫切武士造型壶被赋予了“最freestyle的文物”的称号。(“大英百物展十宗最”详见文末延伸阅读)

观展人数、公教活动、文创开发均为上博之最

除了揭晓展品之最,“大英百物展”本身也创下了多项纪录,在与“大英百物”相伴的“最后100分钟”主题活动中,上海博物馆副馆长李仲谋回顾了大英展期间的“意想不到”:在上海经历极端高温天气的情况下,“大英百物展”依旧如此火爆,这让他意想不到。他说:“自6月28日展览开幕起,无论烈日或是大雨,每天上博开门之前,门口就已经有大量观众排队,这使他想起了15年前的‘晋唐宋元国宝展’,当时每天限流5000人,而观众如果要看《清明上河图》预计需要排队6个小时。” 而“大英百物展”从6月29日至10月8日共接待参观人数384347人(包括29个夜场接待36725人),而10月3日,上海博物馆单日最高客流达到了8846人(参观“大英百物展”为4384人),最长排队时长超过6个小时,参观人数可谓上博之最。

烈日下排队观展的观众

在展览期间,上博也推出了200场不同形式的公教活动,其中“百物之声——上海博物馆亲子音乐会”可谓一次新的试水,这场亲子音乐会,打破传统的音乐会模式,加入了现场对文物知识及背后历史、文化和艺术等知识的解说,让文物与音乐得到有趣、有料、有机的结合,使家长和孩子们得到音乐、文物、历史等各方面的多重体验。上博也将以此为契机,将展览与文化教育融合,使博物馆从单线条的视觉感受变成鲜活、多维的、多元化的创意平台。暑假期间,上博也结合“大英展”和本馆馆藏推出了夏令营,除了让老师带着学生进入展厅,结合陈列的文物,进行具体的讲解外,也有功夫、诗词、书法、绘画等课程,让孩子们欣赏美的同时,了解文化遗产。除此之外上海博物馆也通过同上海地铁合作“寻宝”活动、编写了《手绘文物世界史》让文化与文明走进生活的方方面面。

百物之声——上海博物馆亲子音乐会”上,教师在曲目间隙进行文物讲解

文创也是“大英百物展”重要的一环,在“最后100分钟”主题活动中上海师范大学表演系的师生们,结合他们专业特色排演了一幕原创情景剧,以直播的形式再现了文创周边产品的多样性。此次,上博文创团队共研发180余种系列化文创产品,累计销售额达1700万元,是以往特展的5倍。“大英百物展”期间,上海博物馆的2楼茶室供应与展览相关的蛋糕、咖啡、曲奇饼干等可以吃的文创产品也成为展览的一部分。

由“大英百物展”带来的今夏最红火的文化现象,和一个个历史记录,上海博物馆馆长杨志刚不忘感谢在“大英百物展”中奉献的全体员工、志愿者和合作方,为了这一展览,上博每天出动200余名安全保障人员,20余名志愿者确保现场安全并提供服务,另有100余位上博工作人员在本职工作之余主动进入展厅维持秩序。正是因为他们不计得失、夜以继日成就了这场广受社会各界好评的展览。

杨志刚也在发言中提到,“大英博物馆百物展”虽然即将闭幕,但上海博物馆传承历史文化、服务社会公众的使命永不会落幕。山西博物院藏“古代壁画艺术”展、俄罗斯国立特列季雅可夫美术馆“俄罗斯巡回画派”展、“贵霜王国的信仰与艺术”展即将为公众带来不同领域、不同风格的艺术享受。而9月27日动工的上博东馆,也将在2020年建成后为公众提供更舒适的参观环境、更精彩的文物展览、更丰富的互动体验。

大英百物展的谢幕

延伸阅读:大英百物展“十宗最”

1.最瘆得慌的文物——佘盆梅海特内棺

炎炎夏日,排了几个小时队的观众进入展厅后,看到的第一件文物,竟然是一具来自大约2600多年前的古埃及女性棺柩,这不禁让人感觉瘆得慌。随着科学和学术的进步,围绕着佘盆梅海特内棺所作的种种研究,不断为我们揭示出新的信息,比如说,佘盆梅海特是谁?她的脸为什么被涂成绿色?棺内发现的木乃伊为何是一名男性?相信,观众们在了解文物背后丰富的故事之后,最初的那一点恐惧就会烟消云散,取而代之的,将是揭开历史层层面纱后的激动与喜悦,这也是本次展览吸引人的奥秘所在。

2.最具原始气息的文物——喀帕苏斯女性雕像(希腊)

这件造型原始古朴的雕像来自希腊的喀帕苏斯岛,因此人们亲切地称她为“喀帕苏斯岛女士”。同时,它也是大英博物馆藏品中最古老的希腊雕像,因此她被评选为本次展览中“最具原始气息的文物”。通过这件雕塑所表现出的鲜明女性特征,我们不难推测,在公元前4500年-前3200年的人类社会,妇女大过半边天。至于这位女士的真正身份是一位当地居民?还是一位受人敬仰的生育女神?文物背后更多的信息还等待着人们去发现。

3.最不起眼的文物——印度河流域印章

本次展览中最不起眼的展品之一,是一组公元前2500年-前2000年间制作的小小印章,它来自于一个失落的文明——印度河文明。在鼎盛时期,印度河文明曾经涵盖了如今的巴基斯坦及印度邻近地区的50万平方公里,却在公元前1900年左右,因为未知的原因悄悄走向了没落,消失在人们的记忆中长达数千年,也没有留下任何文字记载。直到19世纪,考古学家在发掘中发现了大量石头或陶土制成的印章,虽然这些印章上的符号至今无人解读,感谢这些小小印章,让印度河流域的古老文明重新为人所知。

4.颜值最高的文物——奥古斯都头像

英俊的脸庞、高挺的鼻梁、深邃的双眸……展厅里这位安静的美男子,便是罗马帝国的第一位君主、历史上赫赫有名的凯撒·奥古斯都大帝。

奥古斯都是“霸道总裁”的最佳代言人,当时没有美颜相机,那就塑像好了。在位时,奥古斯都在帝国各地都矗立起自己的标准像。尽管他活了76岁,但目前各地所发现的奥古斯都雕像们,却没有年龄变化的痕迹,一直保持他三十多岁英姿勃发的样子,颜值如此之高,被媒体朋友戏称为“冻龄美男子”。不管疆域多么辽阔,奥古斯都大帝都要让他的臣民知晓君主的权威,这尊雕像正是他希望展现的理想形象。

5.最匪夷所思的文物——仪式用球赛腰带(墨西哥)

观众们第一眼看到这件石头制成的文物,估计怎么也想不到它的用途,这竟然是腰带?戴着这么重的大石块真的能打球?简直匪夷所思!但如果看到展品标牌上注明的“仪式用”三个字,那么就好解释多了,它可能是一件在球赛前或赛后的仪式中使用的物品。

玛雅文明中,球赛不仅仅是竞技体育,同时也是重要的仪式活动,具有更深层的象征含义:在玛雅人的宇宙观中,这项运动象征着生与死的不断争斗。这件腰带被雕刻成一只巨型蟾蜍的造型,而蟾蜍被认为是一种与土地丰饶有关的动物,它也是中美洲大地女神的象征。

6.最freestyle的文物——莫切武士造型壶

“你有freestyle吗?”这是最近非常火的一个流行语。参观过大英百物展的游客们也评选出了他们认为本次展览中“最freestyle”的文物——莫切武士造型壶。借用观众的话来说:“欣赏着这组莫切武士造型壶,可以感受到莫切人似乎是想法特别奇特,脑洞特别大的一群人。”

莫切人是公元100-700年居住在如今的秘鲁地区的部族,他们尊崇武士阶层,文化自成一体,似乎从未与欧洲和亚洲发生过联系,也许正是由于这个原因,他们的文明独特而又神秘,他们的艺术也令人着迷,这组文物就是最生动的写照。

7.最呆萌的文物——刘易斯棋子(英国)

刘易斯棋子因发现于苏格兰的刘易斯岛而得名。它们是大英博物馆最著名的中世纪藏品之一,也是《哈利·波特》电影中会打架的国际象棋的原型。国际象棋在公元500年前后起源于印度,其后被传播到中东,进而传入欧洲,每到一个新地方就和当地文化进行融合而改变。在信仰基督教的欧洲,棋子中增加了“皇后”和“主教”。因为在中世纪的欧洲宫廷,皇后作为国王的顾问,一起出谋划策,但是皇后权力受限,棋子一次只能斜着走一格,所以她一手托着腮,一副忧心忡忡的样子。这些棋子表情生动,大多数都是瞪着眼睛,带着些许呆萌,因而观众们也亲切地称这些棋子为“表情包”。

8.科技含金量最高的文物——希伯来星盘

如果说哪件展品看起来最高端且结构复杂,这件希伯来星盘一定是榜上有名。在中世纪的西班牙,基督徒、犹太人和穆斯林一度和谐共存,这种多元文化的生活创造了一种极其浓厚的知识氛围,并为数学、地理学、天文学等自然科学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因此希伯来星盘可以称得上是当时最先进的科技产品。它所蕴含的科技含量也是十分地惊人,这件和人的手掌差不多大小的精密仪器,可以用来导航、进行数学计算、占星和显示时间,可谓“方寸之间,自有天地”。

9.最意想不到的展品——信用卡

我们每个人的钱包里或多或少都有几张信用卡,乍一看,这张卡片似乎没有什么特别之处,也难怪观众们将其评选为“最意想不到的展品”。事实上,一张小小的卡片背后,却蕴藏着丰富的信息。上世纪五十年代,信用卡的诞生与普及,彻底改变了世界的经济行为。仔细看,这张信用卡的发行银行为汇丰银行,是一家亚洲银行;信用卡的品牌为visa,是一家美国公司;而这张信用卡的制作与发行,则是在阿拉伯地区——它汇集了来自三大洲的影响,是全球联系日渐紧密的重要体现。将信用卡纳入此次展览,虽有些“意料之外”,却又在“情理之中”。

10.最具创意的展品——二维码

在参观完全部100组展品后,大家将会惊喜地发现上海博物馆为本次展览特别构思的“续写人类历史的第101件展品”:二维码。二维码的出现使我们的生活更加便捷,二维码也能承载海量的信息,“扫码”正成为一种新的生活方式。“第101件展品”的诞生,来自上博微信公众平台的观众票选,随后经过了博物馆人的艺术加工。你发现了吗?展厅中最终呈现的“第101件展品”正是由此次参展的前100组文物所组成的。扫一扫“第101件展品”,还能让意犹未尽的观众们,把“大英博物馆百物展”的更多信息“带回家”,有着如此独具匠心的设计,这件展品毫无悬念地被观众们评为“最具创意的展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