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姑娘”安妮·维亚泽姆斯基病逝,终年70岁

澎湃新闻记者 程晓筠
2017-10-06 11:48
来源:澎湃新闻

据法新社报道,法国女演员安妮·维亚泽姆斯基(Anne Wiazemsky)因癌症不治,已于当地时间10月5日在巴黎去世,终年70岁。

安妮·维亚泽姆斯基。

维亚泽姆斯基不满20岁时就在名导罗伯特·布列松的《驴子巴特萨》中出任女主角,之后又作为“新浪潮”导演让-吕克·戈达尔的《中国姑娘》的女主角以及与后者的一段婚姻而为人所知。今年的戛纳电影节参赛片《敬畏》(Le Redoutable)反映的正是两人的关系如何走向分崩离析。

维亚泽姆斯基出身在一个显赫的家庭:父亲是俄罗斯留里克王朝缔造者留里克家族的后裔,与俄罗斯诗人彼耶特尔·维亚杰姆斯基(Pyotr Vyazemsky)系出同宗;母亲是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弗朗索瓦·莫里亚克的女儿。

19岁时,维亚泽姆斯基凭借布列松的《驴子巴特萨》初登大银幕。第二年,她旋即在《中国姑娘》里出任主角,该片反映了1960年代法国资产阶级出生的年轻人如何以马克思主义和毛泽东思想践行革命。除了《中国姑娘》外,她还出演过戈达尔的《周末》和《一加一》。

然而,当时维亚泽姆斯基并没有因为这些作品而获得电影界的瞩目,为人津津乐道的是她和戈达尔在戏外的关系。据理查德·布罗迪(Richard Brody)在《万事皆电影》(Everything is Cinema: The Working Life of Jean-Luc Godard)一书中记载,两人相识于1966年夏天。维亚泽姆斯基在当年6月参加了中学毕业会考,但没能通过口头问答,于是请哲学教授弗朗西斯·简森(Francis Jeanson)对她进行辅导,后者向她引荐了另一位“老师”——让-吕克·戈达尔。

维亚泽姆斯基与戈达尔合影。

彼时36岁的戈达尔刚刚向女演员玛丽那·维拉迪(Marina Vlady)求婚被拒,很快就和比他小17岁的维亚泽姆斯基走到了一起,并且顺理成章将她培养成作品里的新缪斯。这边《中国姑娘》还没有拍完,那边两人已经秘密结婚。当他们一同出席《中国姑娘》的发布会时,没有媒体关心电影怎么样,大家的焦点都放在莫里亚克的外孙女和风头正劲的年轻导演到底发展到哪一步了。

可惜好景不长,随着1968年五月风暴的来临,戈达尔对社会运动的热情压过了对年轻妻子的柔情。当年,维亚泽姆斯基在接受法新社采访时抱怨:“走得越远,我们两人的路就分得越开。”拖到1979年,这对银幕夫妻终于还是分道扬镳。

除了戈达尔之外,维亚泽姆斯基还和诸多其他名导有过合作,包括帕索里尼的《定理》(1968年)和《猪圈》(1969年)、马克·费雷里的《男人的种子》(1969年)、菲利普·加莱尔的《孩子的秘密》(1979年)、安德烈·泰西内的《情陷夜巴黎》(1984年)等。

从1980年代晚期开始,她在银幕露脸的次数越来越少,而是转向幕后,作为导演为电视台拍摄了一系列纪录片。1994年,她和法国女导演克莱尔·德尼联合撰写了电视电影《美国回老家》(1994年)的剧本,该片呈现了居住在巴黎郊区的少女对于成人世界的焦虑。

或许是得益于家庭的熏陶,在步入晚年后,维亚泽姆斯基在小说创作上达到了新的辉煌。她在1993年写作的《犬》(Canines)赢得了法国小说界的最高荣誉龚古尔文学奖,而其作品中最畅销的则是记录她和戈达尔从相恋到分离的《勤学的一年》(Une Année Studieuse,2012)和《一年后》(Un An après,2015)。不过,她并非以自曝秘辛夺人眼球,而是以隽永的文字风格记录从女孩到女人的心路历程赢得外界赞誉。

今年,曾执导《艺术家》的法国导演米歇尔·阿扎纳维西于斯根据以上两部作品拍摄的《敬畏》在戛纳电影节首映。只可惜原本作品中呈现的复杂的情感变化,两人的种种挣扎,被以简单的戏谑取而代之,就连戈达尔为情自杀的桥段也不例外。而尚在努力拍摄新片的87岁的导演在去年接受媒体采访时,也明确表示了对该片的不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