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8国际博物馆日”中国主会场活动海报
“国际博物馆日”由国际博物馆协会于1977年发起,每年5月18日,世界各地博物馆都将举办各种宣传、纪念活动庆祝自己的节日。中国于1983年正式加入国际博物馆协会,每年均组织“国际博物馆日”的相关活动。从2009年起,国家文物局采用主会场的方式开展博物馆日活动,已在重庆、广州、沈阳、南宁、济南、南京(2届)、石家庄、呼和浩特、北京(2届)、上海、长沙举办了13届。湖北省博物馆
湖北全省博物馆馆藏可移动文物藏品250余万件(套),其中一级文物3339件(套),代表性文物包括举世瞩目的曾侯乙编钟、享誉海外的越王勾践剑、弥足珍贵的郭店楚简、精美绝伦的楚国丝绸等,这些收藏在博物馆里宝贵的文化遗产,既是璀璨夺目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体现湖北悠久历史文化的物质载体和实物见证。曾侯乙编钟
主题展览聚焦中国早期乐器文化陶铃 湖北省博物馆藏 天门石家河三房湾遗址出土
乐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传统和谐观形成的心理基础。展览共展出116件展品,通过展示先秦时期的重要音乐文物,系统呈现了早期乐器的品种由少到多,结构由简到繁,制作技艺日渐成熟,音乐性能臻于完善的发展过程。从乐器之“和”到制度之“和”、观念之“和”,展览通过音乐文物展现了礼乐文明的形成与发展过程。商代象纹铜铙 湖南省博物馆藏 湖南宁乡师古寨出土
秦公镈 宝鸡青铜器博物院藏 宝鸡县杨家沟太公庙窖藏出土
据湖北省博物馆相关负责人介绍,远古至战国时期是中华文化的生成期,这一时期的音乐具有教化民众、维系秩序的社会功能,承载了华夏儿女的情感与希冀。早期乐器与音乐的发展,见证了古代社会对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和谐关系的认识和探索。兽面纹铜鼓 湖北省博物馆藏 崇阳县白霓出土
此次展览在内容上,设立“神人以和”“既和且平”“以和邦国”“和而不同”和“天地同和”五个单元,在全国范围内遴选代表性音乐文物,完整梳理了早期乐器的发展历程,展示了礼乐文化在不同发展阶段的形态特征,见证礼乐制度的滥觞与成熟。展览期间,将邀请国内外顶级专家举办线上线下相结合的系列讲座,将乐器背后的技术、文化理念传播给公众。浮雕十弦琴 湖北省博物馆藏 枣阳九连墩2号墓出土
彩漆竹篪 湖北省博物馆藏 随州曾侯乙墓出土
展品选择上,来自全国6个省(市)十五家文博机构的百余件套展品将亮相湖北省博物馆。其中不乏崇阳铜鼓、秦公镈等大家熟知的音乐文物,也有跨湖桥骨哨、石峁口簧、楚季编钟等重要的音乐考古新发现。展示方式上,此次展览力求直观化、形象化地展示乐器、音乐,通过视频、音频还原乐器的原生语境,使观众身临其境地领略几千年前的声音,还将采用非遗表演形式与文物展览结合,反映中国传统音乐生生不息的绵延力量。展览在湖北省博物馆将持续3个月。编钟 四川博物院藏 1972年四川涪陵小田溪出土
“全国博物馆十大陈列展览精品”将公布,活动线上线下开展入围终评项目名单
此外,5月18日在湖北省博物馆将举办“博物馆的力量:潜力与能力”主题论坛。除了博物馆界代表外,论坛还将跨界邀请多位文化、教育等领域专家,围绕“博物馆的力量:潜力与能力”主题,开展深入研讨与交流,探索博物馆通过展览、研究、教育、传播、文创等工作,以怎样的方式影响当今世界和人们的生活,展现博物馆的力量。在5月17日举办的“博物馆的力量:青年人在行动”青年论坛上,将有十余位青年学者受邀,现场分享关于博物馆的思考和体会。明 ,《江汉揽胜图》,武汉博物馆藏
湖北省还将开展“博物馆的力量——湖北再出发”融媒体100小时大直播,选取不同的专题,为相关博物馆提供与观众沟通交流的平台。武汉市各大博物馆将推出系列新展览,如盘龙城遗址博物院“色如天相 器传千秋——中国古代绿松石展”、武汉革命博物馆“复兴路上 青春闪光——共青团成立100周年专题展”、武汉博物馆“元青花四爱图梅瓶联展”、武汉大学万林艺术博物馆“万里千年——敦煌石窟考古特展”等。武汉市内博物馆还将联动开放夜场,在展厅及公共空间举办专项活动,用沉浸式表演、特色节目展演、展览展示、教育传播等形式,为观众创造互动参与的空间。元青花四爱图梅瓶
除主会场及所在城市的活动,全国各地也将按照国家文物局统一部署,在5月18日前后开展相关活动,搭建博物馆与公众互动沟通的平台。如北京、辽宁、江苏、江西、广东、新疆等省区市将举办本地区的主会场活动;福建博物院、海南省博物馆、三星堆博物馆、敦煌研究院等多家博物馆将在5月18日前后推出新展览;浙江、福建、甘肃等地多家博物馆将举办“博物馆奇妙夜”活动。此外,各地博物馆在落实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相关要求下,将围绕今年“国际博物馆日”主题组织开展流动展览等线下活动,并将推出“云展览”、“云课堂”、文博知识竞答、征文比赛等线上特色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