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考古博物馆(本版图片均为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提供)
湖北考古博物馆
反映七十余年考古成果“千年文脉——长江文明展·湖北”展厅现场
木兰湖基地现已收藏有文物标本2万多件,它们来自上世纪五十年代以来发掘的200多处湖北考古遗址,包括三峡工程正式开始前的宜昌杨家湾、白庙、三斗坪,秭归官庄坪等遗址,以及上世纪五十年代的丹江库区调查文物,还有建始人、郧县人、鸡公山、屈家岭、石家河、盘龙城、铜绿山、雨台山等多个湖北重要考古遗址发现的文物标本。“千年文脉——长江文明展·湖北”展厅现场
“千年文脉——长江文明展” 按时间顺序,分为“满天星斗”“文明演进”“夏商南土”“周之南国”“江汉入秦”等大的板块。通过出土文物,反映湖北地域上,从旧石器时代、新石器时代、夏商时期、西周到东周,到秦大一统时代,器物的变化所反映的文化的更迭、融合与变迁。“千年文脉——长江文明展·湖北”展厅现场
“千年文脉——长江文明展·湖北”展厅现场
方勤告诉澎湃新闻,“长江文明展”将以展示陶器类文物标本为主,也会有少量的青铜器出土标本。“我们考古学研究都很重视陶器,因为陶器是反映文明变化最敏感的标本,它是人类日常生活的反映,包含的文化信息、文化变迁是非常敏感的。”方勤说,此次展出的文物标本大部分是陶器,但是将按照一定数量成团、成组地展出,可以直观反映不同时期不同地域陶器间的差异。“千年文脉——长江文明展·湖北”展厅现场
“总之,我们想打造的博物馆跟其他综合性博物馆不太一样,我们是考古专题类博物馆,将以考古学最敏感的陶器等文物标本反映湖北地区的文化发展历程,同时传递一些考古理念和知识。”方勤说。“千年文脉——长江文明展·湖北”展厅现场
“千年文脉——长江文明展·湖北”展厅现场
根据所展文、图显示,已发现距今1.2万年以前的湖北地区旧石器时代遗址200多处,主要分布在鄂西北、鄂西南山区。所展文物多为湖北旧石器时代遗址出土的石制品和动物化石。“郧县人”遗址出土Ⅱ号头骨化石
距今1.2万年到1万年的旧、新石器时代过渡时期,长江中游地区存在着江西万年仙人洞吊桶环遗址、湖南道县玉蟾岩遗址、湖北长阳桅杆坪遗址等,这些地区是长江流域最早进入新石器时代的遗存。荆州鸡公山遗址出土石器
距今7500年到5500年,湖北史前文化呈现多元发展、群星闪耀的格局,即所谓“满天星斗”。鄂西南、鄂西北、鄂东南、江汉平原地区分别形成了相对独立的文化体系,不同文化交流、融合,它们为湖北地区新石器时代晚期文化一统奠定了基础。薛家岗文化典型陶器
荆门屈家岭遗址出土陶器
天门石家河遗址出土陶塑品
天门石家河遗址出土玉人像
文明在继续演进。距今5500年左右,湖北地区的多个文明系统开始整合,屈家岭文化和继之而起的石家河文化,代表了长江中游史前文化的高峰。距今4200年到4000年,进入国家文明形成的关键期,长江下游的良渚文明衰落,长江中游以石家河城址为代表的大型中心聚落出现,将文明推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盘龙城遗址出土典型陶器
武汉盘龙城遗址出土大铜钺
周灭商后,周王朝通过分封,确立了对湖北地区的统治。分封到湖北的周人与当地土著,共同创造出当地的文明,这为南北文化融合奠定了基础。这一时期的考古成果丰富,重点展示了曾(随)国、鄂国、邓国、长子国等考古成果。此为“周之南国”。具体展示各诸侯国遗存出土陶器标本。郭家庙墓地2014~2016年发掘墓葬分布图
战国后期的公元前278年,秦将白起拔郢,标志着秦逐渐取代楚在湖北的统治,到公元前223年秦灭楚,湖北全境统一于秦,即“江汉入秦”。秦人在湖北的统治由鄂西向鄂东推进,以郡治和县治为中心,考古成果呈现出由中心向外围,控制力量渐次减弱的趋势。云梦睡虎地秦墓出土“黑夫木牍”
云梦楚王城外睡虎地墓地外景
这一板块的展览,展示了云梦(古安陆)楚王城外围秦墓考古成果,展出了一批出土陶器。还展出了郢城城址外围秦墓考古成果,和邓城城址外围秦墓考古成果。这些秦墓出土文物都明显分为楚式风格的鼎、盒、壶等,和秦式风格的釜、蒜头壶、扁壶、小口瓮等。墓主有秦人、楚遗民,也有秦地迁来的中原诸国人。“重修武侯祠碑记”碑拓片
“三峡考古湖北成果展”将展出“巴风”摩崖石刻拓片
由于湖北考古博物馆建于木兰湖风景区内,周边环境优美,该馆还打造了一个室外阳光展厅,展出距今7500年~8000年的关洲遗址出土石器和距今4500左右石家河遗址出土的陶器。透明玻璃房中海量摆放的陶器和石器标本营造一种田野考古氛围,仿佛置身于考古现场。室外阳光展厅
室外阳光展厅展出距今7500年~8000年的关洲遗址石器
室外展出距今7500年~8000年的关洲遗址石器
方勤称,展览通过出土文物除了展示湖北千年文脉,更重要的是展示长江文明的辉煌。大量考古成果表明,长江流域同黄河流域一样,是中华文明的摇篮,它们共同构建了灿烂的中华文明。湖北考古博物院位于风光秀丽的木兰湖风景区
据悉,湖北省考古院木兰湖考古整理基地,还是全国首个“海峡两岸考古教学交流基地”和湖北多所高校文博教学实习基地,也是长江文化的考古实证和长江国家文化公园建设的重要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