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莎车-江孜-浦东”书画摄影展开幕,三地艺术家新疆笔会

澎湃新闻记者 彭珊珊
2017-09-28 11:53
来源:澎湃新闻

上海浦东、新疆莎车、西藏江孜——三个地理位置和风土人情都相去甚远的地方,最近因为艺术的交流而拉近了距离。

9月26日,第二届“莎车•江孜•浦东”三地美术、书法、摄影艺术交流展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莎车县开幕,来自上海和西藏的十余名艺术家赶赴古城莎车,并在27日举行笔会,现场交流切磋。

此次展览由上海市浦东新区文化广播影视管理局指导,中共莎车县县委宣传部、西藏江孜县文化广播电影电视局、上海市浦东新区文化艺术指导中心、上海援疆指挥部莎车分指主办,共展出150件作品。这些书法、绘画和摄影作品分别出自汉族、维吾尔族和藏族艺术家之手,展示了民族团结、乡土、民生、自然等丰富的主题。

展览现场

今年30岁的阿卜杜艾孜孜·艾尔肯毕业于新疆师范大学油画专业,现在是莎车县的一名小学美术老师。他在油画作品《乡村》中描绘的图景,是莎车县的“昆仑第一村”——阿尔塔什村,这个村庄因是进入喀喇昆仑山和帕米尔高原的必经之路而闻名,阿卜杜艾孜孜认为这里的风景最能体现莎车的色彩风格。

阿卜杜艾孜孜说,自己从小喜欢绘画,从简单的铅笔画开始,尝试过素描、水彩、油画等,最近三年还在自学国画,作品以乡土题材和人物肖像为主。他告诉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自己的作品在当地已经小有名气,尽管可以靠绘画作品获得收入、保障生活,但他还是希望能多教学生、带带徒弟,尽可能为教育资源相对稀缺的莎车县培养一些人才。

阿卜杜艾孜孜•艾尔肯和他的作品《乡村》

来自西藏江孜县文广局的索朗次仁是在去年的第一届艺术交流展上认识阿卜杜艾孜孜的,这一活动也成了他们互相了解对方民族文化的契机。这次索朗次仁带来了他的藏文书法作品《美丽江孜》。

索朗次仁的藏文书法作品

藏文书法是是藏族文化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于2008年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据索朗次仁介绍,写藏文书法通常使用竹笔,仅拇指和食指执笔,便于将“长脚”字母写得笔直有力。“最难的地方在于将字写得疏密有致,结构均匀。藏语中有谚语说,写字要大小相等、空隙均匀,能做到这样的话就很好。这需要长期练习,我觉得自己目前也还没有达到这样的境界。”索朗次仁说。

索朗次仁也学过汉字书法。他向汉族的朋友解释,汉字书法通常用生宣,而藏文书法用熟宣,防止字迹晕开。“汉字书法通常是临摹字帖,而藏文书法除了临摹课本之外,还会参阅经书中的写法,过去经书中的书法被认为是最好的。不过,现在越来越流行写出自己的风格和特点,而不是模仿哪一种写法。”索朗次仁说。

藏文书法主要有乌金(楷书体)和乌梅(行书体)两大书体。
展览现场

作为江孜艺术家领队的朗杰则在摄影作品中不遗余力地推介江孜之美。“江孜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之一,也是一个新兴的旅游城镇。它是西藏地区比较大的县,经济发展水平比较高,人口在7万左右。”朗杰告诉澎湃新闻。

朗杰的作品《骑射》抓拍的是江孜特有的传统节日——达玛节的盛况。据他介绍,这一节日已经有690多年的历史,“达玛”在藏语中意为跑马射箭,但过节时除了赛马还会有拔河、文艺表演等项目,非常热闹。此外《沐浴节》、《白居寺》等作品也反映了江孜县的人文传统。

朗杰曾就读于中国音乐学院,完成四年学业后又赴上海戏剧学院进修一年。在交流中,学音乐剧表演出身的朗杰提出建议,在未来的三地艺术交流中融入歌舞表演艺术,这个想法也得到了浦东新区文化艺术指导中心有关专家的认可。“有静态的交流,也有动态的交流,我想这样我们的交流会更深入、更有意思。”朗杰说。

来自江孜县文化艺术馆的朗杰

朗杰摄影作品《骑射》

上海市浦东新区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周青峰表示,这次选送的展览都是协会历年的获奖作品,水平较高,数量较去年有所增加;上海的艺术家也在活动中与莎车、江孜的艺术家结下了深厚的情谊。

浦东新区文化艺术指导中心主任王玺昌认为,通过交流活动,能够展示文化援疆成果,加强三地文化艺术交流,提高三地艺术水平,使祖国各民族增进了解,也给三地书画家提供了互相交流学习的契机。

据悉,这一艺术交流展览由上海浦东、新疆莎车、西藏江孜三地轮流举办,去年第一届活动在浦东圆满落幕,而第三届交流展将于明年落地西藏江孜。

展览作品《艾迪莱斯传承人》,作者阿不力米提·依达依提。艾迪莱斯是新疆当地一种别具特色的手工织品。

浦东世博家园实验小学和莎车米夏恰热克学校的学校结对,两校学生各为展览画了一幅画。左为上海学生作品,右为新疆学生作品。

展览现场

周青峰水墨画作品
    校对:丁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