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申赋渔谈中华创世神话:中国人的信仰蕴藏在上古神话里

澎湃新闻记者 沈河西
2017-09-19 14:05
来源:澎湃新闻

旅法作家申赋渔的新书《中国人的历史:诸神的踪迹》日前由北京新经典文化出版。9月16日下午,《诸神的踪迹》新书发布会在上海书城举行。澎湃新闻记者对申赋渔进行了专访。

《诸神的踪迹》是申赋渔“中国人的历史”系列的开篇之作,主要讲述了上古的神话故事。该系列计划写十本,从盘古开天地一直写到民国。申赋渔说,《中国人的历史》系列丛书是写给青少年看的,“我大部分时间生活在法国,碰到那里很多华人很焦虑,他们的孩子出生在法国,中文也会讲,但对中国文化了解非常少,他们不希望孩子没有根,但孩子们也不知道从哪里开始看。所以我就想写这样一套书,告诉他们,我们中国人怎么来的。”

上古神话里不屈不挠的精神就是中国人的信仰

盘古开天辟地、女娲造人补天、伏羲创八卦、神农尝百草、精卫填海、夸父逐日、黄帝战蚩尤、后羿射日、嫦娥奔月、大禹治水……申赋渔在书中写了很多这类许多人幼时便熟知的人物和故事,此外,他也写了不那么为人所熟知的人物,诸如伊尹、傅说等。这些故事的材料主要来自于《山海经》《淮南子》《吕氏春秋》等历史资料。

在申赋渔看来,他写这本《诸神的踪迹》,也不只是为了讲故事,而是希望让青少年更清晰地把握我们中华文化的传承和民族精神的精髓。他认为中国人的信仰就蕴藏在很多上古神话里。

“中国人的神要靠自己的努力、抗争,才能成为神,而不是像西方的神那样,一开始就是神。还有中国神话里有一种自强不息的精神。像精卫填海,恨大海把自己淹死,而且她不想让这样的悲剧重演,所以要把大海填掉。夸父追日,不是呆子吗?外国有追风筝的人,但哪有追日的人厉害。还有后羿射日,我们为什么不挖个洞躲起来,而要把太阳射下来。还有女娲补天,天上补了,来洪水来怎么办?大禹治水。西方神话是怎样呢?诺亚方舟,大家觉得活该,收拾收拾上山,等洪水退。所以中国人的信仰在哪里?其实就蕴藏在上古的神话里,这种不屈不挠的精神,对我们今天的意义是非常大的,而且我们自己不知道,其实我们中国人不是碰到什么灾难就躲的,否则哪来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早就被灭掉了。”

申赋渔讲的这一点很类似前段时间刷爆朋友圈的某位哈佛教授的说法:中国人的神话里都是和天地抗争,这种特质让中华民族屹立不倒。尽管该新闻被证实为谣传,但申赋渔也认为这个说法是成立的。

《中国人的历史:诸神的踪迹》

中国神话里,人神鬼是共处的

谈到西方神话和中国神话的最大区别时,申赋渔解释道:“在西方神话,人和神之间是有鸿沟的,不可逾越的。中国神话里,人神鬼是混处的,人和神在一起,人和鬼在一起,人和人在一起。比如家里面有灶神、土地神,祭祖的时候就是祭鬼嘛,鬼回家来看看。人可以变成鬼,人也可以变成神。像土地神,很多是地方上是做了很多公益的人,死了之后变成土地神。或者老子变成太上老君,也是一个例子。”

申赋渔也谈道,西方神话有一个庞大完整的体系,与之相比,中国神话往往是零散的、不成体系的。中国的神因为太多、太家常、与生活的关联太密切,他们的故事被记载得太零散,因而显得行迹缥缈、面目模糊。因此,他希望通过《诸神的踪迹》让这些神祇与英雄的形象清晰起来。

在访谈中,申赋渔还澄清了一些基本的关于神话的问题。比如,是不是封神演义之前才有神?“首先,《封神演义》是小说。第二,在封神之前,天上已经有很多很多神了,封了之后只是增加了数量而已。”申赋渔也谈道,《封神演义》很有意思,“哪些人被封神,取决于在这场改朝换代的大战中,立什么功了,根据你的功绩来,不像后世是成王败寇,失败的全部杀掉。《封神演义》好的地方就在于成功的人给你一个好一点的位置,坏的人也给你一个位置。实在最坏的像申公豹,堵北海眼去了,其他人能给你一个位置还是尽量给你一个位置。”

在神话电视剧中,天上的神远远多于阴间的神。“在上古神话里,阴间叫厚土。专门有神来管理地府,比如扶桑树上有一只金鸡,如果太阳出来鬼还不回到地府的话,会被抓起来,被老虎吃掉。上古神话里,阴间的神不多,到后来就越来越丰富,随着佛教引进过来,就有了阴曹地府,轮回,十八层地狱这些,道教、佛教都结合在一起了。”

当功利完全遮盖信仰,就会出现奶奶庙

谈到前段时间引起争议的奶奶庙,申赋渔认为奶奶庙和中国古代民间的信仰崇拜非常不同。“过去不像现在这么功利,过去把一个人封为神是因为这个人有很大的功绩,做了很多好事,然后封他为神。就像后羿做了很多好事,后人封他为神。现在完全是功利化的,当然过去也说不上完全没有功利,求神保平安这也是功利,是人心,但现在就完全变成只要对我有用就行。”

在中国古代,有没有像奶奶庙这样因为功利化的目的而造出一个神?对此,申赋渔解释道:“古代的信仰是多神教,信仰万物有灵,书有书神,山有山神,这些神不见得是具象的有一个像神话电视剧里看到的人一样的形象但奶奶庙被这个事情推到了荒谬可笑的地步,过去的人是带着一种敬畏之心,奶奶庙是为了捞钱。信仰和盈利不太应该捆绑,之所以很多人嘲讽奶奶庙,就是因为收钱。过去不是,信某个神,给神供奉点吃的,他还要带回家去吃,不会留下。我觉得随着时间的变化,信仰在丧失,功利在上升。当功利完全遮盖了信仰,就会出现奶奶庙这样的例子。”

    校对:徐亦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