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南山等新成果将改变防治慢阻肺病的战略:应在早期药物干预

澎湃新闻记者 吴跃伟
2017-09-16 09:11
来源:澎湃新闻

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南山。视觉中国 资料

气促,呼吸困难,是慢性阻塞性肺病的典型症状,患者会因呼吸衰竭而死亡。抽烟或空气污染等因素导致的肺部或气管炎症,最终造成患者气道部分堵塞。

在中国,慢阻肺已成为最致命的三大健康杀手之一。中国约有4000万慢阻肺患者,中国40岁以上人群的慢阻肺患病率高达8.2%。在临床中,患者往往面临治疗效果较差,肺功能大幅度下降的情况。

9月15日上午,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南山领衔的国家呼吸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与广州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广州呼吸疾病研究所、呼吸疾病国家重点实验室等单位,联合召开新闻发布会,报告了他们关于慢性阻塞性肺病(简称“慢阻肺”)干预治疗的最新研究成果。他们首次发现,慢阻肺患者尚未出现症状的早期阶段,或许是治疗该疾病的最好时机。

但此前的医疗指南明确建议,不对早期慢阻肺患者进行药物干预。

钟南山等人基于临床试验结果,明确主张应当对确诊的早期慢阻肺患者进行持续性的药物干预,将显著改善患者症状,挽救其肺功能。

他们的发现颠覆了人们此前的认知。

他们还测试发现了一种有效的药物噻托溴铵。该药物已经上市十余年,此前被用于治疗中度或重度的慢阻肺患者,却从未被用于其早期患者。

钟南山告诉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人们尚不清楚噻托溴铵的作用靶点。目前,研究团队正在测试其他药物的有效性,包括一种国产药物。噻托溴铵应用于治疗早期慢阻肺患者,不需要食药监部门审批。

该论文日前发表在国际权威学术期刊《新英格兰医学杂志》上。

钟南山说,《新英格兰医学杂志》发表的论文,要么是关于新药物或新治疗技术的研究,要么是关于新战略。研究团队的这一最新发现,将改变全世界防治慢阻肺病的战略,将重心从中度或重度患者,转为重点关注此前一直忽略的早期患者。这一战略性的改变,具有里程碑意义,这是中国医学专家为世界做出的贡献。

他希望慢阻肺病也能像高血压和糖尿病一样获得有效的干预,患者的生存质量获得改善。

该论文的两位共同第一作者是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呼吸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主任钟南山教授和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教授周玉民,论文的通讯作者是广州呼吸疾病研究所、呼吸疾病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冉丕鑫教授。

钟南山和冉丕鑫领衔的研究团队经过前期的研究发现,超过70%的慢阻肺患者属于早期患者,在被忽视后,逐渐发展成为中度或重度慢阻肺患者。

同时,由于肺功能检测设备和技术的限制,此类患者往往难以被发现,且就诊率极低。

肺功能下降程度和速率异常是诊断慢阻肺的重要指征。钟南山期待中国率先开展肺功能和慢阻肺病的普查。在慢阻肺防治上,他希望广东省走在中国前列,中国走在世界前列。

钟南山和冉丕鑫领衔的研究团队在全球率先通过实验证实,通过药物干预,早期慢阻肺患者的症状显著好转,肺功能下降程度大大减轻。他们测试的药物是噻托溴铵。

该药物已经上市十多年,是治疗中度或重度慢阻肺患者的一线药物之一。但这是首次被用于治疗早期慢阻肺患者,且被证明安全有效。

该药物和相关临床研究经费由德国药企勃林格殷格翰公司提供并资助。该药物商品名称为思力华,有干粉胶囊和吸入剂两种剂型。患者每日治疗费用分别为13.3元或18.5元。该药物目前已进入中国医保药品目录。

钟南山告诉澎湃新闻,研究团队目前正在测试其他多种药物,包括国产药物。未来人们对早期慢阻肺病的干预应该是多种综合手段,"不是都要用药"。他提到,有研究证实太极拳对慢阻肺患者的病情有干预作用。

钟南山表示,防治慢阻肺病,首先要去除致病的危险因素,如抽烟,空气污染等。最新研究证实,空气中细微颗粒物的污染,会明显增加慢阻肺的患病率。

    校对:张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