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在非洲要重视讲好自己的故事

贺文萍/中国社会科学院西亚非洲研究所首席研究员
2017-09-14 16:35
来源:澎湃新闻

【编者按】

中国企业在非洲经济贸易领域扮演的角色越来越重要。

国际咨询公司麦肯锡最新发布的研究报告显示,中国在非洲设立企业的数量已经超过10000家,占非洲工业产值的比例高达12%;在基础设施领域,中国企业的市场占有率更高,接近一半的国际工程项目都由中国企业承建。但与此同时,在非洲的中国企业也一直遭到信息不透明等方方面面的指责

那么,应该如何看待中国企业在非洲的行为?又该如何评价目前的中非关系?2017年9月2日下午,在由国际问题自媒体“世界灵敏度”于广州购书中心主办的一场公共讲座中,中国社会科学院西亚非洲研究所首席研究员贺文萍女士与听讲者分享了自己的研究心得。

贺文萍女士认为,总体看,中国在非洲经贸领域的影响越来越大,但在政治、价值观、军事安全、文化领域的影响力还有待提升;中国要解决在非洲被批评的问题,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2016年8月,中国社会科学院西亚非洲研究所首席研究员贺文萍女士(右)在蒙内铁路一处工地考察。贺文萍提供 

2017年5月31日,连接肯尼亚首都内罗毕与肯尼亚第二大城市、东非第一大港蒙巴萨的蒙内铁路正式通车。这条480公里长的铁路全线采用“中国标准”,是一条采用中国技术、中国管理、中国装备建造的干线铁路,造价38亿美元,主要使用的是中国政府的优惠贷款,自开通以来一票难求,估计按时归还贷款不成问题。

自2015年1月开工以来,蒙内铁路在肯尼亚直接创造了约4.6万个工作岗位,其承建及运营和维护方中国路桥工程有限责任公司还在肯尼亚开办了铁路培训学校,为当地培养了一批铁路技术、运营、管理人才。为保护动物、方便动物迁徙,该铁路某些地段的路基采用高架的方式,以便最高的长颈鹿也能顺利从下面通过。

蒙巴萨港是非洲第二大港和东部最大港口,大半个东非的货物都从这里进出,直接辐射了肯尼亚、乌干达、卢旺达、布隆迪、刚果(金)、南苏丹六国。据肯尼亚政府测算,蒙内铁路可使东非货运成本下降79%,商务成本下降40%。而东非铁路的未来规划,正是以蒙内铁路为“龙头”,连接上述六国,成为东非铁路网的大动脉。

蒙内铁路是近年来中国企业在非洲建设的标志性工程。自2009年以来,中国成为非洲最大的贸易伙伴。目前,据国际咨询公司麦肯锡最新发布的研究报告,中国在非洲设立企业的数量已经超过10000家,占非洲工业产值的比例高达12%;在基础设施领域的市场占有率则更高,接近一半的国际工程项目都是由中国企业承建的,从新造的大桥、公路、水坝、铁路、国家体育馆等基础设施,到住宅等民生工程建设,都能看到中国建设军团的身影。

但与此同时,在非洲的中国企业一直遭到信息不透明等方方面面的指责。

那么,应该如何看待中国企业在非洲的行为?

非洲需要中国企业

非洲很多国家原来是英法等欧洲国家的殖民地,加上地理上的接近,非洲之前一直被认为是欧洲的后院,受欧洲的影响很深。但因为金融危机和债务危机的影响,欧洲自身有很多问题,对非洲是有心无力,顾不上。特朗普上台后,对美国没直接好处的事情不感兴趣,大幅度削减了对外援助。

这样一来,非洲需要寻找新的合作伙伴。而中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需要从非洲进口原材料,也需要非洲市场来转移产能。加上中国商品质优价廉,非常适合非洲消费者的需求,中国擅长的基础设施建设,也是非洲迫切需要的,因此双方的互补性很强。

在这一点上,非洲对中国的意义可以和改革开放初期中国对日本的意义相提并论:日本经过战后多年的发展,到1970年代出现了产能过剩的情况,中国在1970年代末开始的改革开放,对日本可以说是恰逢其时。而今天中国的情况和日本1970年代的情况类似。

与此同时,非洲对中国的兴趣和关注度也在提升,希望学习中国的经验。最近一段时间,尼日利亚、南非、加纳等多个非洲国家都成立了中国研究中心或亚洲研究中心,出现了一股“向东看”的潮流。非洲经济的一个大问题是自己生产的不消费,自己消费的不生产。因为工业基础薄弱,非洲出产的矿石、石油等原料大多出口,而非洲急需的日用消费品、工业品则大多要进口,在非洲的很多国家,甚至连矿泉水、塑料椅子这些最简单的工业品都要进口。而制造恰恰是中国的强项,过去三十多年积累了丰富的制造业生产管理经验。虽然非洲工业化程度低,但资源和劳动力丰富、市场潜力巨大。非洲人口结构很年轻,一半人口在45岁以下,人力成本便宜,像埃塞俄比亚,平均月工资只需50美元,是中国的差不多十分之一。

此外,非洲的基础设施薄弱。中国在埃塞俄比亚首都亚的斯亚贝巴帮助建设的轻轨是非洲的第一条轻轨,连南非都没有。蒙内铁路也是肯尼亚122年来建设的首条新铁路。未来,非洲建筑业将保持持续发展趋势,到2020年,建筑业支出将达到2000亿美元左右。而中国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有资金、经验、设备、技术等方面的强大比较优势,这意味着中国对非工程承包和劳务合作前景看好。

2006年,中国在北京主办了中非合作论坛峰会,2015年12月4日,习近平主席在中非合作论坛约翰内斯堡峰会上提出了未来三年中非合作的“十大合作计划”,并承诺提供总额600亿美元的资金支持。很多人以为,这些钱是中国无偿提供给非洲的,是中国在乱撒钱穷大方,事实并非如此。这600亿美元中的相当一部分其实是用在中国自己身上的,比如其中的100亿美元工业产能合作基金,是支持中国企业到非洲做工业项目的;50亿美元买方信贷,蒙内铁路的贷款很多也来自这项,用于支付中国工人的工资,以及购买中国的机车和设备,大多也是用在中国自己身上。

中国帮助非洲建设的很多项目,往往连螺丝钉都是从中国采购的,因为非洲自己制造不了,欧洲美国的又太贵,这些设备和部件用在非洲的基础设施上,其实也是在输出中国的工业标准。因此,这些钱带来的效应是立体的。

中国在非洲遭遇的难题

当然,非洲对中国人和中国企业的质疑也很多。一大质疑是中国从非洲拿走了很多资源。

产品质量差是非洲人对中国的另一个埋怨很大的领域,我去那里,十次开会,八次会被问到这事情。在这方面,中国其实挺委屈的,因为中国是世界工厂,制造水平是不差的,很多奢侈品都是在中国制造的。在非洲的那些不合格产品,其实大多是非洲人自己下单在中国制造的,而因为成本太低,导致质量不佳,但最终这笔帐要算在中国头上。

另外,中非之间贸易不平衡,不少非洲国家对中国都有巨额逆差,中国商品和中国人的大量进入也冲击了当地相关产业。比如BBC曾在一部题为“中国人来了”的电视纪录片中描述,在某些非洲国家,中国人到那里经营养鸡场,实行工业化管理,导致当地养鸡的农户和小型鸡场破产。中国部分企业对非洲的出口也存在着各自为战、分散经营、重复经营、为获取短期利益不惜低价竞销等弊端。以机电产品出口为例,经营对非洲出口的中国机电产品企业就达千家以上,出口额多则上亿美元,少则仅有几万美元。为竞争市场,许多企业过度追求眼前利益和自身利益,竞相压价,既损害了国家整体利益和形象,也损害了企业自身利益,还给一些国家对中国出口产品提起反倾销调查提供了口实。

恐怖袭击也是一个大问题。近年来非洲的“索马里青年党”、“博科圣地”等恐怖组织非常活跃,制造了多起恐怖袭击,中国企业和个人也不可避免地成为受害者。2015年11月20日,马里首都巴马科的丽笙酒店遭枪手袭击,数十人遇难,其中就包括3名到当地洽谈项目的中资企业高管。

中国对非洲的了解也需要加强。中国在非洲的利益不断增长,但中国对非洲的了解总体上还是很表面的,人脉也远远不如西方广泛深入。比如南苏丹问题,西方外交家可以做到对当地政客的私人生活都了如指掌,比如某人的女朋友是谁,前任女朋友又在干什么。这些都搞得清清楚楚,我们目前还远远做不到这一点。我们也替非洲做了很多培训,但基本上上完课就结束了,后续没有跟进,也没有经营这些人脉的意识和相关措施。

非洲虽然经济发展落后,但在殖民者的影响下,民众的法律意识很强,英法两种体系并存,法律的规定也很详细。在非洲的中国企业就遇到员工在工作中故意把手弄伤然后索取赔偿并以打官司相威胁的个案。还有一些国家经常罢工,各行各业轮着来,也会影响企业的经营。

中国人和非洲人的工作伦理和习惯也很不相同。非洲人很会享受生活,不肯加班,认为下班是自己的时间,也没有储蓄的习惯,只相信当下;而且家族观念很强,一大家子人,今天婚礼明天葬礼,都要请假,中国企业主对此很不习惯,总以为这些人是撒谎找借口不想来上班。而中国企业在非洲为了赶工期,经常三班倒不休息,对员工的管理也很严。两种不同文化的碰撞,也是中国企业要克服的难题之一。

总之,目前中国和非洲之间关系可以描述为:政府之间关系不错,企业之间关系不错,人民和人民之间的交流和理解则还远远不够,军事领域的合作也还刚刚起步

拿最后一点来说,在2011年利比亚战乱之前,中国一般不提和非洲的军事安全合作,总觉得有干涉他国内政的嫌疑,有限的参与也主要在联合国维和框架里进行,在联合国维和框架内,早年派出的是医疗工程等方面的文职人员,现在开始有了持枪的作战人员。2011年利比亚撤侨行动之后,中国意识到要维护自己的利益,进行军事方面的合作不可避免,才有了后来在非洲东北部亚丁湾西岸国家吉布提的军事后勤保障基地的建立。

让非洲听见中国的声音

近年来,中非之间关系发展迅速。2000年,中非贸易首次突破100亿美元,此后连续8年以年均30%以上速度高速增长,2006年突破500亿美元,2008年历史性突破千亿美元大关,达1068亿美元。2015年2000多亿美元。2016年有下降。中国已成为非洲第一大贸易伙伴。中国对非直接投资存量近千亿美元,最近国际咨询公司麦肯锡的报告认为,在非洲落户的中国企业数目已经有上万家,其中95%以上为私营企业。

针对中非贸易不平衡的问题,中国积极采取措施,努力扩大从非洲的进口,同时向非洲产品开放中国市场。从2005年1月起,中国陆续给予28个非洲最不发达国家194个税目的商品零关税待遇;2006年11月,中非峰会承诺,要将零关税待遇进一步扩大至440多种商品;2009年,中国对与中国建交的非洲国家95%的产品给予免关税待遇。对非零关税充分体现了中国帮助非洲国家发展的诚意,有力促进了非洲最不发达国家的对华出口,使非洲人民得到实实在在的好处。

中非之间人员往来也愈发频密。保守估计,目前在非洲的中国人总数已逾百万。中国已为非洲国家培训5.4万名各类人员;派遣中方技术人员、青年志愿者、农业专家36万多人次到非洲;中非合作在31个非洲国家设立了37所孔子学院和10间孔子课堂;目前,中国在非洲42国还派驻有43支援外医疗队,队员近千名;来华学习、经商和交流的非洲人也越来越多,2013年,非洲仅在华留学生总数就约3.3万人。

现在,中国在非洲面临的最大问题是在舆情和软实力方面。西方批评中国在非洲的一些活动,非洲则担心中国的影响太大会让自己失去自主性。而中国在半个世纪前对非洲的无私帮助,随着时间的推移也渐渐被淡忘。2010年我在坦桑尼亚,想去中国援坦专家公墓(下图)看看,结果出租车司机根本不知道这个地方。

中国援坦专家公墓位于坦桑尼亚首都达累斯萨拉姆市西郊,距市中心24公里。这里安葬着51名在援建坦赞铁路及随后的技术合作过程中牺牲的烈士,另有18名在其他中坦合作项目中献出生命的工程技术人员也安葬于此。图为公墓入口处。贺文萍 图 

应该说,中国在非洲做了很多好事,中国的很多做法都是替非洲国家着想的,比如中国在苏丹开采石油的同时,也帮助苏丹培训技术和管理人员,把他们送到中国的石油大学学习,确保有一天中国人离开了,他们自己也可以独立运营;除了开采,中国还帮苏丹建设炼油厂,建立完整的石油产业链,苏丹现在可以出口汽油了。反观西方,他们在尼日利亚开采石油多年,却从来不在尼日利亚建炼油厂,以至于尼日利亚虽然是非洲第一大产油国,但直到今天汽油还要靠进口。

但中国做的这些好事,在非洲媒体上报道很少。这一方面是因为,中国人有一种“只做不说”的思维定势,不太好意思宣传自己,只知道埋头苦干,遇到误解也往往一笑置之,总觉得清者自清。这样的结果就是,在非洲听不到中国声音。我们做了西瓜大的事,却连芝麻大的反响都没有;西方则是反其道而行之,做了一点事就大肆宣扬,搞得尽人皆知。

另一方面,我们还面临着如何讲故事让别人愿意听的挑战。近年来,中国加大了在非洲的宣传投入,很多官方媒体都增加了在非洲的人员和站点,而西方媒体因为经费的问题纷纷在非洲裁员撤站,这本来是中国的好机会。但如何讲好中国故事,我们现在还在摸索阶段。

政治的东西,非洲人是不爱听不爱看的,他们偏爱生活化的内容。尼日利亚有个电影制作基地叫瑙来坞(Nollywood),是和美国的好莱坞、印度的宝莱坞并称的世界三大电影制作基地之一,这里制作的电影就大多围绕着三角恋、复仇以及家长里短等生活化主题展开。前一段时间有人把中国的电视连续剧《媳妇的美好时代》配成斯瓦西里语在东非播出,产生了近乎万人空巷的效果。通过这部剧里面的婆媳关系和家长里短,非洲人也看到了中国人家里的摆设、人们穿的衣服和街景,意识到中国其实挺发达的。这也就无形中达到了宣传中国的效果。(斯瓦西里语是非洲使用人口最多的语言,约5500万人使用。——编注)

总体看,中国在非洲经贸领域的影响越来越大,但在政治、价值观、军事安全、文化领域的影响力还有待提升;“中国机遇论”要取代“中国威胁论”,中国要解决在非洲被批评的问题,还有很长的路要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