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博会观察丨这些职业消失后,我们又如何放心交给数据来干

澎湃新闻记者 袁杰
2017-09-12 19:08
来源:澎湃新闻

因看见、而相信,但你敢“因相信、而看见”吗?

9月10日~13日,2017世界物联网博览会在江苏无锡举行。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记者全程参会。除了主峰会外,本次大会还设有多个主题各异的分会场,比如金融峰会、物联网信息安全高峰论坛、智能制造与工业互联网高峰论坛等等。

这是继2016年世界物联网博览会后,无锡第二次办此盛会。多位参加过前后两次物博会的专家告诉澎湃新闻记者,今年的物博会,在办会规格、质量等方面均有明显提升。

同时,和去年相比,物联网在生产、生活方面的应用如今更加广泛,更加“可见”。然而,事实上,还有太多不可见的未来。

9月10日,参观者在物联网应用和产品展览会上参观。新华网 图

这些职业或将消失?

本次物博会主峰会上,阿里巴巴董事局主席马云发表了主旨演讲。

他说,当物联网和大数据成为人类社会的基础设施、生产资料,成为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时候,对社会冲击之大将远远超出想象。

据其预言,所有程序化的工作未来都会消失,“那些昨天最好的工作都会失去”。

马云以大数据分析师为例。“大数据将消灭所有的分析师,因为没有一个分析师可以分析得了大数据”,他说,分析师只能分析信息,不可能分析数据。

物联网对于传统制造业冲击是巨大的。澎湃新闻记者注意到,有关智能制造取代传统工人导致失业潮的讨论,早已屡见不鲜。

马云对此的观点是,人类未来或许每天只要工作4个小时,每个礼拜工作3天,“原来一辈子只去30个城市,未来能去300个城市,人永远在路上”。

在智能交通与车联网产业高峰论坛上,不少专家围绕车联网展开热烈讨论。

车联网让汽车变为互联网终端,通过车辆数据收集、互联、云中心控制调度这三个步骤,让汽车出行更加安全与智能,最终实现真正的无人驾驶。

奥迪(中国)执行副总裁Saad Metz向澎湃新闻记者表示,智能驾驶能提供服务给不能开车的人,还能能够通过数据分析改善交通流量,减少等待时间,并降低污染物排放。

他说,智能驾驶相当于为日常生活提供了第“25个小时”,乘客可以省去驾车的时间,干一些自己的事情。

到那时,司机、驾校教练职业或将消失。同时,由于智能交通降低了交通事故率,卖车险的也许也要转行了。

当然,不少专家认为,无人驾驶是最高层级,距离实现还很远。中科院自动化研究所复杂系统管理与控制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王飞跃,就并不太看好无人车上路。

他说,他不是不相信无人车的技术,而是不相信人,“特别是看了电影《速度与激情》,无人车都成了被控制的武器,它怎么能上路?”

中国智能交通协会理事长吴忠泽也提出,车联网的发展目前存在智能控制的可靠性、数据信息的私密性、平台互联的安全性等问题。

他建议,车联网的标准体系建设中,首先要以功能安全、网络安全作为重点,同时要加强认证、检验、检测体系建设,以此提升技术和产品的质量。

如何让数据安全可控

事实上,大数据、云计算和物联网大面积取代人工的背后,是亟待重视的物联网信息安全问题。

9月10日下午,本次物博会的分论坛之一——物联网信息安全高峰论坛举办。

澎湃新闻记者注意到,会上,多位专家发出预警称,物联网高速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更大的信息安全隐患,其产生的破坏力将远胜以往。

中国信息安全评测中心主任朱胜涛表示,包括美国大规模停电等案例已经显示,物联网一旦遭遇入侵将产生的巨大破坏力,物联网的安全已从“山雨欲来”转向现实威胁。

据公开报道,2016年10月,有攻击者利用了大量物联网设备对美国最主要DNS服务商Dyn进行大规模DDoS攻击,导致美国各大热门网站无法访问。

断网事件发生后一个月,美国国土安全部发布《保障物联网安全战略原则》,规定物联网制造商必须在产品设计阶段构建安全,否则可能会被起诉。

朱胜涛认为,目前,我国物联网的安全问题有多方面。比如,用户安全意识不高,设备生产厂商在接口、网络服务、传输加密等方面缺乏良好的物联网安全解决方案。

同时,物联网的多样化、复杂化以及设备的庞大数量,使得攻击面更宽,攻击手段更为多样化。

中国科学院院士倪光南认为,要实现物联网安全可控,需要构建完善的安全评测体系,“比如多维度测点保障我们重要的基础设施,保证硬件和软件不受攻击”。

中科芯集成电路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梅滨认为,破解物联网信息安全问题,切不可闭门自居,必须坚持开放包容的理念,加强同世界各国的联系合作。

他认为,物联网信息安全是一个全球性课题,“我们的物联网设备很多都有外国制造的身影,如果不开放包容,将会拉大我们同国际先进间的差距。”

中国信息安全评测中心总工程师王军表示,强调自主研发重要性的同时,生产出来的东西到底经不经得起考验,还需要以检测结果说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