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西哥新天方夜谭④胡奇坦:全球化时代最后的母系社会

陈勇
2017-09-12 08:33
来源:澎湃新闻

2017年9月7日接近半夜12点(北京时间9月8日下午1点),墨西哥南部恰帕斯州附近海域发生8.2级强烈地震,并引发海啸。截止到当地时间9日午夜,已经确认有71人在地震中死亡。其中瓦哈卡州离震中较近的海滨小城胡奇坦受灾最重,大量房屋倒塌,有30多人在地震中不幸罹难。墨西哥总统涅托亲临现场,指挥抗震救灾。插在废墟上的一面墨西哥国旗,成为全国寻求团结一致的新象征。于是,这个面积400平方公里、人口只有8万的海滨小城,一时间受到世人的瞩目。不过,我在这篇文章要讲述的,却是胡奇坦不为世人所知的另一面,即它异常丰富奇特的民俗文化传统。

胡奇坦在国际上长期被誉为“全球化时代最后的母系社会”。一方面,它处于泛美公路和两洋铁路(连接大西洋和太平洋)的交汇点,是一座战略位置重要、交通便利的现代城市;另一方面,它同时保留了独特的语言文化和风俗习惯,在很多人看来,它具有近乎“母系社会”的特征。

20世纪90年代早期,法国时装杂志ELLE率先报道胡奇坦的独特民俗,称之为“最后的母系社会”,还煞有介事地宣称这里的女人可以有两个丈夫,甚至可以找男妓。报道一出,引起当地人的极大愤怒,认为文章有严重扭曲和夸大的地方。即便如此,包括《洛杉矶时报》等其他国际媒体和杂志后来也纷纷跟进,不少学者也把注意力投注到了这个奇特的地方。与胡奇坦在国际上名声鹊起相比,其在国内的知名度并不高。

对于“母系社会”的称号,当地居民一再否认,他们只承认男女间是平等和协商的关系。然而,女性的地位在这里的确很高,她们在家里掌握财权,参与决定重大事情,在街头巷尾兜售各种各样的食物和商品。胡奇坦地处滨海平原,经济主要靠农业和渔业。男人们要么在田地里劳作,要么在湖里海边打鱼。家里的事务以及街上抛头露面的商业活动,就交给女人来办。在习惯上,男人们也普遍不擅长跟人打交道,认为交易买卖是女人的专场,如果有男人加入这一行,反倒被人看不起。

除了被誉为“母系社会”以外,胡奇坦也历来被看做是变性人的天堂。这些叫做Muxe (读作“穆谢”)的变性人或跨性人,原本是男儿身,但是从小被当做女儿抚养,或者长大以后选择成为女人。他们在与人接物、婚恋关系以及生活习惯上都把自己当做女人看待。胡奇坦地处美洲的萨波特克文明区,早在西班牙人入侵之前,就已经有变性人Muxe存在了。历史上,萨波特克人把这些变性人看做第三性别,跟男性或女性相比,没有孰优孰劣之分。对于有些母亲来说,自己的Muxe儿子往往是“最好的儿子”,因为他一般不会娶妻生子离开父母,在双亲有病痛或衰老的时候,更有可能留在身边照顾他们,在经济上和心理上都是一个保障。有的家庭没有女儿,甚至要选一个最宠爱的儿子,刻意把他当做Muxe来抚养,希望老有所依、老有所养。现在,这些习俗已经比较少见了,做Muxe的更多是出于自我选择。胡奇坦的变性人在总人口中占的比例,没有权威的统计数字。上世纪七十年代中期的一项人类学调查,发现约百分之六的男性人口是变性人。如今这个比例可能有所下降,但是在胡奇坦中心的几个街区以及市场上,仍然可以经常看到Muxe。他们往往精心打扮自己,穿着色彩艳丽的女性服饰,怡然自得地走在大街上。

胡奇坦以及周围地区,习惯上叫做特万特佩克地峡,从古到今民风极为彪悍。早年在阿兹特克帝国大扩张的时候,他们就英勇地抵抗了帝国的军队。后来西班牙人来了,他们又成功地狙击了来犯之敌。19世纪法国入侵墨西哥并几乎占领全境之际,胡奇坦人也击溃了高卢鸡的斗志。有一个民间传说,当年入侵的一艘法国军舰在胡奇坦海边沉没,于是女人们纷纷出动,到船难处各自认领一个法国士兵,带回家养好以后就变成了自己的丈夫。就彪悍一项来看,巾帼的确不让须眉。墨西哥独立以后,很多州长和市长都是由中央政府直接任命的,但是胡奇坦前前后后抵抗过无数次这样的中央任命,屡败屡战,绝不屈服。直到如今,当地人还经常抗命墨西哥政府的一些政策或工程,游行示威、流血冲突、乃至肝脑涂地,都是家常便饭。比如,政府邀请一家德国公司在当地建风力发电厂,胡奇坦人为了保护当地的生态环境以及他们自己的生活方式,若干年来一直在奋力抗争。历史上,墨西哥军队里的胡奇坦籍官兵尤其多,他们都出生入死,骁勇善战。

不过,最能代表胡奇坦形象的,是一张名为“卖蜥蜴的女人”的黑白照片,出自墨西哥著名摄影师伊蒂尔比德之手,摄于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在这张照片中,一位身材健硕的胡奇坦妇女,身着传统服装,头上顶着五六只蜥蜴,神情镇定地看着前方。照片之外的故事是,她正顶着蜥蜴在市场上叫卖。在胡奇坦,体型肥大的蜥蜴是当地人的美食,也是重要的营养补充来源。瓦哈卡州总体的经济发展水平比较落后,但是在胡奇坦以及周围地区,看不到营养不良的情况,就是得益于当地丰富的海产品和蜥蜴等蛋白类食物。这位“卖蜥蜴的女人”所穿的服装,是胡奇坦女性的典型服饰,当地一道亮丽的风景。如今在大街小巷,中老年妇女还日常穿着这样的服装。但是在每年五月的狂欢节以及其他的重要节日,胡奇坦所有的女性,从小女孩到老太太,都会穿上自己最珍爱的盛装,加入到载歌载舞的游行队伍中。

外地人来到胡奇坦,他/她会发现这里的精彩远不止这些。在这里,你会被一种无所不在的热烈氛围和沁人心脾的气息所包裹。空气是炙热的,海风是微咸的,街上充满了各种鲜花、水果、小吃、鱼肉产品等等的混合气息,让人眼耳口鼻都应接不暇。在中国俗称的鸡蛋花,在这里最常见不过,街头上可以成堆地卖。爱美的女人往往买上一大串,挂在脖子上,摇曳生辉。长达一两米、重达一二十斤、貌似独木舟的棕榈花,摆在市政府前面的市场上售卖,更是绝无仅有的风景。大街上的许多人,尤其是中老年人,都能说流利的萨波特克语。即便是其他地方的墨西哥人来到这里,也仿佛到了异国他乡。当地还有不少萨波特克语广播电台,播放着特万特佩克地区独有的民歌乐曲。墨西哥家喻户晓、传唱不衰的民歌《泣美人》(La Llorona)和《山东嘎》(La Sandunga),就出自这一地区。

我于2014年和2016年携家人两次游访胡奇坦及周边地区,每次都留下极为深刻的印象。于我来说,它还有一个额外的吸引力,就是当地还有大量人口仍在说萨波特克语。该语言属于奥托曼格语系一个分支,与汉语有不少相似的地方。比如,萨波特克语也有语调,有的方言三个声调,有的方言五个声调。更重要的是,它还存在大量的单音节词汇,跟古汉语一样。从1到10的十个数字中,9发音为ga,疑似跟广东话接近,10发音为chii,也跟汉语的发音似乎接近。胡奇坦的市政府门楣上用萨波特克语写着Yoo la'hui',就是“市政大厅”的意思。Yoo在萨语里就是“房子”的意思,似乎与古汉语的“宇”不谋而合(想想“琼楼玉宇”、“峻宇雕墙”等成语)。两次经过市政厅门口的时候,都想把那三个大字拍下来。无奈每次都有若干警察站在门前,我不想惹麻烦,就作罢了。没想到在这次地震中,市政大厅被震塌了一半,想必那几个字也跟着坍塌了吧。

此篇献给在地震中不幸罹难者。

(文章经授权转载自微信公众号:中拉智讯。原题为:墨西哥新天方夜谭④胡奇坦:一朵遗世独立的文化奇葩)

    校对:徐亦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