匈牙利国宝导演卡罗利·马克去世,享年91岁

澎湃新闻记者 程晓筠
2017-09-03 22:14
来源:澎湃新闻

据匈牙利塞切尼文学与艺术学院公布的消息,该学院主席、匈牙利“新浪潮”旗手、著名电影导演卡罗利·马克(Károly Makk)已于当地时间8月30日过世,享年91岁。他的《莉莉雯菲》(Liliomfi)、《爱》(Love)、《躲猫猫》(Cat’s Play)、《另一个天堂》(Another Way)等作品曾六次入围戛纳电影节,其中,《爱》赢得了1971年的评审团大奖。

卡罗利·马克

卡罗利·马克1925年12月22日生于匈牙利的东部小城拜赖焦新村。由于家中经营了一家电影院,他很早就获得电影启蒙。据Peter Hames主编的《中欧电影》(The Cinema of Central Europe)中收录的大卫·罗宾逊(David Robinson)的文章记载,他的电影生涯始于1943年,在表现主义实验短片《2 x 2》里担任助理导演。

“二战”结束后,马克进入布达佩斯戏剧与电影艺术学院学习,师从著名导演吉扎·拉德瓦尼(Géza von Radványi)。尚在学习阶段,他就和日后匈牙利“新浪潮”的另一位代表人物费利克斯·马里亚(Félix Máriássy)一同参与老师拉德瓦尼执导的影片《欧洲的某个地方》(Somewhere in Europe)的拍摄,该片由电影理论先驱贝拉·巴拉兹(Béla Balázs)执笔。

《欧洲的某个地方》

毕业后,马克就职于一家拍摄新闻短片的电影厂,但由于得罪了经理,被发配到偏远的农场工作六个月。直到马里亚因为生病无法继续他的第二部作品《小凯特琳的婚姻》(Kis Katalin házassága)的拍摄时,马克才被召唤回布达佩斯担任助理导演。在拍摄了几部短片,并帮助瓦尔科尼·佐尔坦(Zoltán Várkonyi)完成入围威尼斯电影节的《西蒙·梅尔基奥尔的出生》(Simon Menyhért születése)后,他的长片处女作《莉莉雯菲》终于在1955年问世。凭借这部入围金棕榈奖的爱情电影,他在匈牙利乃至国际影坛一鸣惊人。而《莉莉雯菲》更重要的意义是打破了当时匈牙利电影类型的单一化,证明社会主义现实主义以外的作品同样能赢得观众的共鸣。

《莉莉雯菲》

《莉莉雯菲》之后,马克开始尝试各种类型的电影,既有批判现实的《第九号病房》(Ward No.9),也有喜剧《十二点的故事》(Tale on the Twelve Points),还有以刻画人物心理见长的通俗剧《岩下屋》(The House Under the Rocks)。不过,这些作品在国际上的影响力相对有限,直到1970年代,马克才迎来导演生涯的顶峰。

1971年,他最重要的作品《爱》问世。这部电影根据匈牙利作家Tibor Dery的两篇小说改编而来,以1950年代为背景,讲述一位病入膏肓的老妇人在人生的末路上,一边回顾往昔的生活,一边忧心在美国担任电影导演的儿子的未来。然而,她的儿子当时因为政治问题被关押在监狱,善良的媳妇怕老人伤心,苦心编织了一个美好的谎言。电影结尾,儿子终于获得特赦,却还是没能看到母亲的最后一面。

扮演母亲一角的是在匈牙利出生、早年前往好莱坞发展的老牌女星莉莉·达维斯(Lili Darvas)。电影拍摄时,她已68岁,但片中角色的年龄还要老得多。日后,她在接受《泰晤士报》采访时回忆起有一天早上,她来到片场,马克和摄影师立刻围了过来,问她:“昨晚睡得怎么样?”她回答:“不错。”于是,两人露出一脸嫌弃的表情,导演告诉她:“昨天你的眼睛周围有世上最美的皱纹,现在它们都消失了。拜托今晚可别再睡觉了。”

《爱》

《爱》在当年的戛纳电影节引起巨大反响,最终和瑞典导演波·维德伯格(Bo Widerberg)的《乔·希尔》(Joe Hill)分享了评审团大奖。莉莉·达维斯和扮演媳妇的匈牙利女演员玛丽·德勒契克(Mari Töröcsik)双双被授予电影节特别奖。

《爱》以诗意的黑白镜头语言反衬现实的哀伤。“这部电影的确包含一种政治观点,但首先它关乎于人的价值。”马克当年在接受《纽约时报》采访时说,“重要的不是大环境,而是两个女人的表现。”

对此,《卫报》影评人Derek Malcolm曾写道:“在逼仄的卧室中,忧虑的老妇人和内心焦虑却设法显得平静的媳妇通过点滴回忆构建的戏剧张力复杂而细腻,并形成一种静止的反射力量,成就了一部杰作。”

即便如此,该片的成型其实殊为不易,马克花费了六年时间才等到允许开拍。去年,戛纳电影节“经典修复”单元放映了经过4K修复的《爱》。

《躲猫猫》

《爱》之后,马克又在1975年完成了他的另一部代表作《躲猫猫》。这部电影通过一对姐妹的书信往来,展现在父亲因为被污蔑而自杀后,两人走过的不同的人生旅途。《躲猫猫》不仅入围戛纳,还获得奥斯卡最佳外语片的提名,可惜先后输给了科波拉的《窃听大阴谋》(The Conversation)和费里尼的《我记得,想当年》(Amarcord)。

此后,马克继续开拓各种迥异的题材。1977年的《厚德之夜》(A Very Moral Night)是关于一家妓院的奇幻故事;《另一个天堂》聚焦了1956年匈牙利事件后,一个女同性恋政治记者的死亡事件;由克里斯托弗·普卢默(Christopher Plummer)和玛吉·史密斯(Maggie Smith)主演的英语片《莉莉的爱情》(Lily in Love)则是一出关于一位百老汇演员硬要在老婆执笔的电影中旮上一角的滑稽喜剧。

而在马克的晚期作品中,较为著名的有根据陀思妥耶夫斯基半自传体小说改编的《赌徒》(The Gambler)和《布达佩斯漫长的周末》(A Long Weekend in Pest and Buda)。

1997年上映的《赌徒》中,最为人瞩目的是好莱坞黄金时代红极一时的女演员路易丝·赖纳(Luise Rainer)。她因《歌舞大王齐格飞》《大地》两度拿下奥斯卡影后,还曾主演歌舞片《翠堤春晓》,1943年拍完《人质》后便退出银幕。在圈内好友罗迪·麦克道维尔(Roddy McDowall)和安东尼·霍普金斯(Anthony Hopkins)的鼓励下,才决定以87岁的高龄重新出山,参演《赌徒》。在她的印象中,马克是一位很爱操心的导演:“他担心我已经忘了怎么演戏,怀疑我是不是还能上场。这让我觉得太滑稽了。”(Leo Verswijver,采访集《Movies Were Always Magical》,2003)

《布达佩斯漫长的周末》

《布达佩斯漫长的周末》则是《爱》里的“夫妻档”玛丽·德勒契克和伊凡·达维斯(Iván Darvas)的重新聚首,讲述一位因为匈牙利事件而离开故土的老人,多年之后回到布达佩斯,与昔日的恋人旧情复燃的故事。

纵观卡罗利·马克的一生,最大的遗憾可能就是六度入围戛纳电影节主竞赛单元,却无缘摘下一叶金棕榈。然而,他的多部杰出的作品,不仅是匈牙利的瑰宝,也是世界影坛的琼珍。

    校对:余承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