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芍药 澎湃新闻 图
(传)宋 苏汉臣 《画五瑞图》轴(传)宋 苏汉臣 《画五瑞图》轴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传)宋 苏汉臣 《画五瑞图》轴 (局部)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本幅画竹院芍药,五童子聚戏行大傩舞,或涂面,或戴面具,或播鼓,耳挂环,手川钏,绣绔文裆。案大傩原为古代之驱邪习俗,后演变而为一种民间娱乐活动。画无款印,旧传苏汉臣画五瑞图。(传)宋 苏汉臣 《画五瑞图》轴 (局部)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传)宋 苏汉臣 《画五瑞图》轴 (局部)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苏汉臣(约西元12世纪),河南开封人。曾任宣和画院待诏。北宋亡于金陵,南宋绍兴年间又进画院复职。师刘宗古,工画道释,人物臻妙,尤善婴孩。明 孙克弘 《百花图》卷(局部) 故宫博物院藏
从孙克弘传世作品看,他的花卉画有粗笔和工细两种面貌,此幅《百花图》卷属后者,工笔设色画紫丁香、梅花、山茶、芍药、兰花、玉兰、月季、菊花、桂花等四季折枝花卉。作者破除时空的局限,把不同季节的花卉绘于一幅之中,运笔均为勾勒填色,画法工整,设色清丽,风格雅秀,是孙氏的工笔重彩画的代表作。《芍药花草》 本幅选自台北故宫博物院藏林达“花卉翎毛”册
林达,生卒年不详,字志道,号愧吾,福建莆田人。俊子。正德九年(1514)进士,历官南京吏部考功郎中。工篆、隶,能诗文。有自考集。《续莆阳文献》《名山藏》。台北故宫博物院藏有林达“花卉翎毛”册,包括《剪秋罗鸡》《桃花寿带》《月季麻雀》《月季竹鹅》《辛夷石竹》《玉簪石竹》《竹叶翎毛》《芍药花草》八幅画作。垂露篆 本幅选自台北故宫博物院藏陆一岳“诸体篆书”册
释文:韦斋朱先生诗。芍药。(隶书)。舞罢春风睡思深,东君更与缠腰金。颓檐醉尉华应笑,那有当年幕客心。(篆书)。舞罢春风睡思深,东君更与缠腰金。颓檐醉尉华应笑,那有当年幕客心。垂露篆。李斯后小篆之异体。古石居士。(隶书)。垂云篆 本幅选自台北故宫博物院藏陆一岳“诸体篆书”册
释文:韦斋朱先生诗。芍药。(隶书)。红颜素脸出春残,袅袅传传态自完。香道扬州冠天下,何年跨鹤往吟看。(篆书)。红颜素脸出春残,袅袅传传态自完。香道扬州冠天下,何年跨鹤往吟看。垂云篆。皇帝时作卿云书。后人广其文。而是体行焉。古石居士。(隶书)。鼎小篆 本幅选自台北故宫博物院藏陆一岳“诸体篆书”册
释文:韦斋朱先生诗。书护国上方。(隶书)。久知喧寂两空华,分别应缘一念邪。为问脱靴吟芍药,何如煑茗对梅华。(篆书)。久知喧寂两空华,分别应缘一念邪。为问脱靴吟芍药,何如煑茗对梅华。鼎小篆。汉武帝汾阴得鼎作小篆。古石居士。(隶书)。《芍药》 本幅选自台北故宫博物院藏恽寿平“墨花”册
清恽寿行书跋:文待诏墨芍药卷,为吴门一好事家所藏,余曾借橅,略得其妙。《芍药》 本幅选自台北故宫博物院藏蒋廷锡“写生花卉”册
本幅有蒋廷锡行书自题:万朵珊瑚映玉人,广陵图谱一时新。闲来漫作生绡笔,落尽丰台婪尾春。《芍药》 本幅选自台北故宫博物院藏蒋廷锡“写生花卉”册
《芍药》 本幅选自台北故宫博物院藏蒋廷锡“花卉画册”
清 邹一桂 《芍药》《芍药》 本幅选自台北故宫博物院藏邹一桂“花卉画”册
邹一桂(1688—1772)清代官员,画家。字原褒,号小山,又号让卿,晚号二知老人,江苏无锡人。雍正五年二甲第一名进士,授翰林院编修。历官云南道监察御史、贵州学政、太常寺少卿、大理寺卿、礼部侍郎,官至内阁学士。擅画花卉,学恽寿平画法,风格清秀。在绘画理论上,邹一桂认为要画出好的作品,画家首先必须对绘画的对象有深入的了解。他亲自培植了百余种花卉,好细观察它们的神态特征,获得真切的感性认识,因而使笔下花卉形神俱备。《芍药》 本幅选自台北故宫博物院藏黄慎“花卉”册
黄慎(1687—1772),福建宁化人,初名盛,字恭寿,恭懋,躬懋、菊壮,号瘿瓢子,别号东海布衣。家贫,遂学画,擅长人物、山水、花鸟。他的人物画题材十分广泛和丰富,不仅画神仙佛道和历史名人,也擅长从民间生活中取材,塑造了纤夫 、乞丐、流氓、渔民等下层人民的形象,这在古代的画家当中是十分难得的。康熙间至扬州卖画,人争客之。是中国清代杰出书画家,为“扬州八怪”之一。与郑燮友善。擅草书,后以狂草笔法作画。《芍药月季》 本幅选自台北故宫博物院藏董诰“夏花十帧”册
董诰(1740—1818),字雅伦,号蔗林,浙江省杭州府富阳县(今浙江省杭州市)人,生于顺天府(今北京市),清代大臣、书画家。工部尚书董邦达长子,与其父有“大、小董”之称。清 吴昌硕 《芍药》轴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本幅芍药,红花墨叶,画叶脉如写篆书,笔笔中锋,融书法与绘画为一体,浑然天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