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学生”的中国暑假:忙实习当北漂,期待深入了解中国

澎湃新闻记者 何利权 实习生 游淑华
2017-08-24 18:37
来源:澎湃新闻

眼下中国各大高校陆续开学,长达一个多月的暑假接近结束,在中国留学的“洋学生”暑假是怎么过的?

据教育部公布的数据显示,2016年来华留学生规模突破44万,比2012年增长了35%,中国已成为亚洲最大留学目的国。在这些留学生中,许多人选择利用假期回国探亲,也有不少人留在中国,通过实习、学习或者旅游等多种方式,试图更深入地了解这里的生活与文化。

沙卫诗和其他留学生参加汉语桥节目(采访对象供图)

暑假当“北漂”,期待留华工作

“以往的暑假好像很轻松,这次好像什么都要自己来。”谈及自己这次的暑假生活,在厦门大学学习的菲律宾姑娘庄嘉诗这样说道。从六月份放暑假到现在,庄嘉诗并没有回自己的国家,而是选择留在中国。“过去两年暑假我都会回国,但今年要留在这儿实习。” 庄嘉诗告诉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对于自己做出的这个决定,家人还是挺支持的。

庄嘉诗坦言,自己毕业以后有留在中国工作的打算。“我觉得毕业就回国工作,如果稳定了就很难脱身,一想到一辈子就在那里工作,还是想先漂泊。我不太喜欢生活太过平静,希望自己的人生丰富点。”她觉得在中国实习对自己而言是个不错的经验,也希望通过这次经历能更了解这里。

一个多月前,庄嘉诗独自一人来到北京租房子,开始了自己长达数月的“异国北漂生活”。庄嘉诗坦言,她特意提早了半个月来,想在实习开始之前好好在北京游历一番,加深自己对中国认识。“在这半个月里,北京的那些景点除了万里长城应该都去过,感觉还挺神奇的。”

目前,庄嘉诗正在北京一家做旅游的公司实习,每天的主要工作是做英文内容的编辑。她表示经过一段时间的适应,现在已经慢慢跟上这座城市的步伐。每天清晨都要走进人山人海的地铁站,努力在人群中挤上一辆地铁,颠簸一路,赶在九点之前到达公司,然后开始一天的工作。“在北京生活挺好的,就是有点热。”

来自巴西的浙江大学留学生布莱恩暑假留在中国的主要目的是“旅游”,接触中国不同地方的文化和景观。8月23日,布莱恩告诉澎湃新闻,他前后去了南京、无锡、杭州等多个城市,目前正在前往黄山的路上。恰逢2017年世界女排大奖赛总决赛8月初在南京举行,这是世界最高水平的商业赛事时隔5年再度来到中国。布莱恩现场观看了巴西女排和中国女排的比赛,这是他第一次现场观看国家队的比赛。“现场气氛很热烈,感谢中国朋友。”

与庄嘉诗、布莱恩不同,来自韩国的留学生赵垠彬因为对家人的思念,在这个暑假一开始就选择回到了自己的国家。但由于对汉语文化的喜欢,赵垠彬在韩国也报了一个汉语培训机构,继续学习中国文化。她表示学习汉语很有趣,以后也想考与汉语相关的研究生并且从事与汉语打交道的工作,比如中韩翻译。

“我发现学汉语越学越难。”赵垠彬表示现在自己每天上午都会花两个小时上汉语课,下午也会到图书馆继续钻研。“最近天天在读一些中国的新闻和新闻评论,发现汉语词好难。比如最近读到的‘啃硬骨头’、‘涉险滩’、‘闯难关’这三个词就好难掌握。”

也门小伙参加“汉语桥”学中华才艺

沙卫诗和其他留学生参加汉语桥节目(采访对象供图)

来自也门的沙卫诗是中国石油大学大三的学生。同往年一样,这个暑假他依旧选择留在了中国,并和他的留学生同学一起参加了央视举办的“汉语桥”2017全球外国人汉语大会。

沙卫诗来中国三年,但对这里异常“熟悉”:他的父亲上世纪70年代来到上海同济大学求学,对中国产生了深厚的情感,并于2010年再次来到同济大学读完博士。“每年春节,爸爸都会依照中国习俗在也门的家中挂起中国的红灯笼。”沙卫诗说,他和他的哥哥姐姐受此影响,也来中国留学。

重新回忆起参加汉语桥的初衷,沙卫诗表示是因为自己对汉语的热爱以及对中国的传统文化和历史的喜欢,而且也想更深入地了解中国的各方面。“当时其实非常犹豫和困惑,不知道到底要不要去参加。我问了很多人,包括老师,朋友,甚至是我爸爸,他们都非常鼓励我参加,同时也建议我自己觉得什么事情对我来说更重要,通过一段时间的思考之后,我最后就决定要参加了。”

据了解,今年6月中旬,沙卫诗和同学在受到学院老师的推荐,在网上上传视频进行了报名并参加了笔试。“我们报了团体赛和个人赛,团体赛通过了,但是当时个人赛没通过。团体赛是三个人组一队,在团体赛上表现好的话,也会有晋级个人赛的机会”.由此,沙卫诗正式开启了他的汉语桥之旅。

7月10日,沙卫诗和同学一起来到了北京。“来北京前三个星期,天天都会花一天的时间来背题,研究中国的传统文化和历史。另外,还会练习好多中华才艺,比如相声,脱口秀,双簧,评书等各种曲艺节目。除了曲艺类的,还会练武术,腰鼓,中国歌曲,戏曲,诗歌朗诵等等。”他坦言,这个过程非常辛苦,基本每天都要熬夜到很晚。

除了赛前准备,沙卫诗坦言录节目的过程其实也并不轻松。“录节目真的是非常累。不仅天天都要录,而且每一天都得录八九个小时,中间只休息半个小时。”据沙卫诗介绍,在北京的24天里,他和他的小伙伴基本只去了三个地方,也就是:宾馆,食堂 ,演播大厅。

“虽然我们团体赛没有拿到擂主,但是我们团体里的两个人表现得很好,个人分都很好,所以我和我同学一起晋级到个人赛。”虽然过程辛苦,但沙卫诗觉得这是非常值得的,有非常多的收获,而且对自己的表现也非常满意。“我如果不参加汉语桥,我用一两年的时间都积累不到这么多的知识。我们仅仅在两个多月的时间里学到了非常非常多的东西,包括知识和才艺。”

比赛结束后,沙卫诗又像往年一样,参加了高校传媒联盟组织的大学生记者训练营,跟一些中国学生到贵州六盘水参观,直到8月20日结束,回到青岛。他被贵州的风景和文化所折服,每一天都会用拍好的照片配上中文,放在朋友圈和人分享。“印象最深的是参加彝族篝火晚会和火把节,很奇特,而且非常欢乐。看着他们跳自己都会忍不住跟着他们跳。”沙卫诗告诉澎湃新闻。

对于剩下不多的暑期生活,沙卫诗也做了安排。“接下来回学校做一些事情,比如准备考汉语水平考试6级,学快板,准备下学期的社团活动等等。”说起对中国说唱艺术快板的热情,沙卫诗坦言也是受到了汉语桥的影响。“当时汉语桥导演组给108个选手发了快板,并教了我们最基础的打法,接触快板之后觉得很好玩,就特别想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