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评丨《中国戏曲大会》能让“阳春白雪”的戏曲落地吗?

澎湃特约评论员 韩浩月
2017-08-11 18:02
来源:澎湃新闻

继《中国汉字听写大会》、《中国成语大会》等节目之后,央视又推出了《中国戏曲大会》。节目采取综艺的形式,来普及戏曲知识、增强观众戏曲欣赏能力。这个做法虽然冲淡了节目主题的凝练性,可能会让一些戏迷觉得不过瘾,但对普通观众而言,“零门槛”是迈开戏曲欣赏教育第一步的必然做法。

戏曲从来没有完全缺席人们的生活,在许多文化底蕴浓厚的城市,无论高档场所还是平民消费的茶馆,都不乏有戏曲表演助兴,但戏曲毕竟已经远离我们的生活,在由电影、综艺、电视剧等构成的大众流行文化冲击下,戏曲的被边缘化不可阻挡。观赏戏曲正在成为一种越来越陌生的体验。

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国戏曲大会》所做的事情,不可被定位于“复兴戏曲”,这难以承受之重,会让制作者无所适从。这档节目的最大价值,在于用当下观众感兴趣的形式,来普及戏曲基础教育。让看电视的戏曲观众,产生强烈的看现场的愿望,也应是《中国戏曲大会》的努力方向。

在《中国戏曲大会》中,穿插了短小但精粹的戏曲表演,答题者会根据表演内容来回答问题。这些表演长不过三五分钟,是社交媒体时代网民观看一段视频的最佳时长,在观众对戏曲表演产生“不耐烦”心理之前,节目看点就转向了专家点评。事实上和之前的几版“大会”节目一样,专家点评才是观众更感兴趣的环节。戏曲背后的历史、人物与知识,能够与观众兴趣点产生更广泛的衔接。当拥有了一定的知识背景之后再去欣赏戏曲,自然就更能沉浸其中,得到“外行”所无法体会的乐趣。因此,比推广戏曲更重要的,当是普及与戏曲紧密相关的文化。

前两天,中央四部委联合出台了《关于戏曲进校园的实施意见》。《意见》做了许多宏观上的规划,需要许多执行层面上的落实,但有一点可以确定的利好是,有条件省区市的学生们拥有了每年都可以免费看戏的机会。当然,免费也不见得多数学生都爱看,但起码传达了《意见》的一种“零门槛”姿态。以免费为基础展开的校园戏曲教育,有一个很好的想象空间——在庞大的学生群体基数上,哪怕有十分之一、百分之一的孩子对戏曲产生了兴趣,那么他们就会成为未来的观众群,戏曲被边缘化的速度就会减缓,甚至有可能在局部地区重新进入主流娱乐消费。

扩大萎缩的戏曲观众群,从孩子抓起是长远打算。中近期打算也不得不考虑,把最有消费愿望和消费能力的成年人,吸引到戏曲观众中来,可以做的事情还很多。《中国戏曲大会》正在做这样的事情,并且效果不错,但如果想要把节目的成功思维扩大化,取得更大的影响,恐怕还是要大胆地转变一下思路,比如,在肯定戏曲是传统文化中的瑰宝这一事实之余,可不可以不只用“传统文化”眼光去包装戏曲?有生命力的艺术形式,总是要跟随时代变迁有所变化的,梅兰芳先生顶着巨大压力也要搞京剧创新,他把京剧带到了一个高点,梅葆玖先生谈京剧创新,曾主张交响乐进京剧,还表示过自己试图听迈克尔•杰克逊的专辑获取一些新想法……

如果说戏曲创新要在正源、守本的前提下大胆改革,那么戏曲推广则应摆脱各种沉重束缚,在包装、营销方面,多点儿思路甚至多点儿花样。哪怕引起点争议也没啥,戏曲进入不了大众话题圈、慢慢被遗忘,恐怕也与长期无争议不无关系。

要知道,戏曲是要在无数沉迷于平台社交、智能娱乐的数字产品消费者中争取观众,如果没有令人耳目一新、精神为之一振的吸引力,如何能让那些每天低头刷微博、刷朋友圈、打“王者农药”的网民们,对戏曲投以青眼?

别觉得戏曲只要还有一小部分人喜欢、能成为小众艺术就满足了,多少年来,正是这种清高思维,才让戏曲与观众之间产生了距离。

    校对:余承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