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俄记|特朗普“黑化”、美俄回归对抗基调,俄罗斯还有牌吗

澎湃新闻特约撰稿 马斌
2017-08-11 08:01

美俄斗法在过去的两周再次成为国际社会的热点话题:先是美国提出制裁俄罗斯的新法案,接着是俄罗斯“驱逐”美国驻俄外交人员。此外,特朗普签字通过制裁法案更是打断了不少关于美俄关系的大胆想象。毕竟,特朗普对普京和俄罗斯的“友好”态度一度曾使对俄强硬派担心他可能改变美俄关系基本态势。新制裁法案似乎及时遏制了特朗普。实际上,如果我们仔细回顾过去大半年的美俄关系变化就可以发现,两国此番较量让去年底就已飞出的“子弹”终于落地,美俄关系再次确认了对抗的基调。

7月7日,在德国汉堡举行的G20峰会上,美国总统特朗普与俄罗斯总统普京握手瞬间。

美俄关系转暖的“星星之火”被掐灭

2016年12月,奥巴马政府驱逐了35名俄驻美外交官,关闭了俄罗斯在马里兰州和纽约州“用于情报活动”的两处房产,以惩罚俄罗斯“干预2016年美国总统大选”。对此,尽管俄罗斯外长拉夫罗夫当时就建议对美实施同等制裁,但总统普京认为俄罗斯可以宽大回应,等特朗普就职典礼结束后再采取行动。

俄罗斯单方面的克制和忍耐使冲突没有立即升级,同时,也为美俄关系改善提供了“机会之窗”。2017年的美俄关系看起来是实现了“重大突破”:美国国务卿蒂勒森4月份访问俄罗斯并与俄外长拉夫罗夫会谈、美国总统特朗普7月份与普京借G20汉堡峰会的机会实现会面并进行长谈。美俄关系似乎开始朝着改善的方向发展。然而,推动美俄关系转暖的“星星之火”在尚未“燎原”之际就很快被打断。

在美国方面,7月25日和27日,美国众、参两院先后通过了制裁俄罗斯的议案;8月2日,特朗普在制裁议案上签字,使之成为法律。在俄罗斯方面,7月31日,俄罗斯“通知”美国755名外交人员必须离开俄罗斯,并冻结了美国在俄罗斯的部分房产。美俄关系由此延续了去年年底就已开启的新一轮对抗。

从制裁的措施看,新法案在维持此前各项手段,如冻结财产、取消签证、限制出口和融资等的基础上,又对俄罗斯从国际市场融资和进行国际能源合作施加了更严格的限制。此外,新法案还规定美国在与盟友协调后,可对向俄罗斯能源出口管道、商品、服务、技术等发展投资超过100万美元,或者12个月内投资超过500万美元的行为体实施制裁;对总额超过1000万美元、有利于俄罗斯私有化国有财产的投资者实施制裁;对向叙利亚出口、运输或通过其他方式提供武器、物资或技术以支持叙利亚政府的行为体实施制裁。新法案还明确规定,总统需要向国会相关委员会提供报告,证实引发制裁的事项已经发生改变后,才能采取减轻或解除制裁的措施。

回旋余地小,“错位应对”将是俄基本方向

面对美国的新一轮制裁,俄罗斯国内提出了众多进行反制的建议,包括:缩减俄罗斯驻美人员,将同美国的外交降至最低水平;抛售美国国债(截至2017年5月,俄罗斯至少持有1000亿美元的美国短期国债);禁止对美化肥、核原料等的出口;废除与美国签署的国际空间站运输合同;破坏美国的对朝政策;限制美国对俄罗斯的药品出口等。此外,梅德韦杰夫还表示,俄罗斯可能会将此事务提交国际法庭裁决。不过,这里提到的大部分反制措施要么是“杀敌一千自损八百”,要么是违反相关国际规定,可行性较低。因此,还有建议提出俄罗斯不必立即采取行动,可以等美国国内政治斗争进一步激化,美国与欧盟之间因制裁产生的嫌隙进一步扩大时,再相机而动。

尽管俄罗斯国内主张强硬的声音很多,但到目前为止,俄罗斯并未就美国新制裁进行全面回击,它采取的直接回应措施主要包括:限制美驻俄外交官数量、冻结美国房产、提出抗议和批评等。如果将俄罗斯的这些回应与美国新的制裁内容相比就可以发现,俄罗斯并非是“针锋相对”地回击美国制裁,而是以“错位应对”为主。所谓“错位应对”,一是以应对“过去”为主,一是突出舆论和道德谴责。前者主要是指,俄罗斯削减美国外交人员额度和冻结房产两项措施与奥巴马政府2016年底的制裁措施如出一辙,它在一定程度上可被看做是对奥巴马政府的制裁的回应;后者主要指俄罗斯对美国新制裁提出了强烈批评,比如,俄罗斯总理梅德韦杰夫声称美国发起了反对俄罗斯的“全面贸易战争”,“俄美关系已改善无望”等。当然,俄罗斯此前实施的对美制裁措施,也可被看成俄罗斯的反制措施之一。但即使如此,俄罗斯对美国新一轮制裁的回应仍显地相对克制。

究其原因,主要还是因为俄罗斯受制于严峻的国内经济形势以致于很难推出重量级的经济反制措施,受困于乌克兰危机以来国际政治外交环境以致于回旋的余地有限。接下来,俄罗斯可能会根据美国制裁措施的具体实施情况,陆续推出相应的反制措施。但总的来看,可供俄罗斯选择的,既可以有力反制美国,自身损失又相对较小的政策并不多。因此,维持克制应是俄罗斯在短期内的基调,“错位应对”会是俄罗斯的基本方向。换句话说,美国通过制裁施加给俄罗斯的压力要远大于俄罗斯通过反制裁给于美国的压力,俄罗斯在新一轮的美俄斗争中将更加被动。

白武士“黑化”,更严厉的制裁可能还在后头

对俄罗斯而言,美国在提出和通过新制裁法案过程中表现出的浓厚“反俄”倾向是更大挑战。这种浓厚的“反俄”政治环境使美国在其他领域或地区与俄罗斯发生冲突的可能性大大增加。

在新制裁法案重新固定了未来两年内美国对俄政策基本方向,同时又极大限制了特朗普政府单独改善美俄关系可能性的情况下,俄罗斯需要一个更加稳健的长远规划,而不是与美国争一时之长短。美国新制裁将推动俄罗斯放弃或降低此前对特朗普政府的期待,转而寻找制衡美国对俄政策的新支点。美国推出新制裁使俄罗斯明确,特朗普尚无力扮演改善美俄关系的“白武士”。

在美国参众两院以压倒性多数表决通过涉俄制裁议案之后,特朗普尽管颇有微辞但终究还是签字使制裁法案生效,这一事实向俄罗斯清楚地传递出“特朗普无力改变美国对俄政策”的信号。所以,俄罗斯对待特朗普的态度也发生改变,它在抨击美国制裁政策的同时,也直白地指责“特朗普政府以一种可耻辱的方式把行政权力拱手让给国会”、特朗普作为一个“不称职的玩家必须被淘汰”。俄罗斯现在对特朗普的批评与2017年初希望特朗普平稳就职的态度形成鲜明对比,表明俄罗斯不再相信特朗普能够突破国内政治限制,进而扭转美俄关系的下滑态势,或者说,俄罗斯至少已开始怀疑特朗普在改善美俄关系上有所作为的能力。

而且,俄罗斯还要准备应对“俄罗斯干预2016年大选”的后续调查给美俄关系带来的新不确定性及其冲击。今年5月,美国司法部任命罗伯特·穆勒(Robert Mueller)担任独立检察官,负责“俄罗斯干预2016年大选”案件的相关调查。近日,穆勒正在组建新的大陪审团,以加快调查进度。尽管独立检察官的调查目前尚未结束,但是,按照美国众议院外交事务委员会主席罗伊斯(Edward R. Royce)的说法,“美国情报机构已经清晰地表明前克格勃特工(指的是普京)试图干预我们的大选”,而且国会也将“俄罗斯干预美国大选”当做了实施新制裁的重要依据。也就是说,“干预大选”这项指控至少已经被部分“证实”。

接下来的相关调查很可能更加聚焦于特朗普团队的“通俄门”。如果调查继续提供“俄罗斯干预2016年美国大选”的证据,并“证实”特朗普竞选团队“通俄”,那么,俄罗斯很可能将迎来美国更严厉的惩罚措施;如果调查不能提供特朗普团队“通俄”的证据,那么,仅是已被“证实”的“干预大选”一项就足以使美国继续推行对俄制裁;如果调查最终出现反转,推翻“干预美国大选”的指控,那么,美俄关系仍难以快速绕开诸如乌克兰、叙利亚、人权等具体问题导致的障碍,实现好转。所以,对俄罗斯来说,谨慎回应美国的新制裁,做好接受进一步冲击的准备是更加务实的选择。

俄罗斯不得不与中国更加接近

当然,美国的对俄制裁新法案实施也面临不少挑战。在内部,尽管特朗普已经签字,但他对新法案限制政府权力极为不满,声称新制裁法案将使美国政府更难达成对美国人民有利的协议。

在外部,由于新制裁涉及俄罗斯-德国的“北溪2”输气管线等能源合作项目,导致不少欧盟国家十分不满。虽然美国在推出新制裁法案过程中早已与有关国家进行过沟通,并在法案相关条款中加入了照顾盟国的内容,即针对能源管道项目的制裁在实施前要与有关盟国进行协商。但是这未能平息受影响欧盟国家的不满,奥地利总理、德国外长、欧洲委员会主席等公开批评该制裁将影响欧洲能源安全;奥地利总理甚至指责美国此举是逼迫欧洲从美国“进口价格更好的天然气”。

在国际战略层面,不少专家认可特朗普的看法,即新法案将促使俄罗斯与中国、朝鲜更加接近,从而不利于美国外交战略。在美国国内主张对俄强硬的声音占上风,乌克兰危机、叙利亚危机等解决进程尚不见起色的情况下,这里提到的各项因素尽管会影响美国对俄政策的考量,但不会阻碍美对俄制裁政策的实施。

在这样的情况下,俄罗斯的确可能会与中国更加接近。一方面,通过加强俄中战略互助实现对美战略平衡;另一方面,推动俄中经贸合作,借助中国的市场、资本缓解美国制裁导致的经济困难。对中国而言,稳定中俄战略合作是一项基本策略,维持有利于发展的国际格局是一项战略任务,而当务之急是引导中国公司应对美国制裁带来的潜在风险。

(作者系复旦大学国际问题研究院俄罗斯中亚研究中心助理研究员。本文首发于“中美友好互信合作计划”微信公众号,原标题为《马斌:白武士“黑化”与美俄关系基调的回归》,澎湃新闻获授权转载,现标题及文内小标题为编者所拟,内容有所删改。)

    校对:栾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