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国时代》(后更名为“了园”并持续至今)郑国谷,2004-2013,文献图片,影像记录,地契,红木窗户。龚胥耀 图
关于“回顾”,展览空间采用了剧场般的演绎方式,重现了凝碧轩、世界书店等阳江艺术地景中不可或缺的空间节点。现场除了作品说明以外并无其他解释文字,而是让庞杂多元的作品分布其中,直接、无保留地交给观众,由此引出对于空间中的人、事、物、以及创作之间的关系探讨。而将其串联起来的线索,隐秘的是交错的时间,是时代布景的变迁与“青年”逐渐走向“中年”时充满矛盾、冲突的处境,而显露的则是一条贯穿不同空间设置的长“街”。“叱咤于街中”展览现场,前方灯箱为冯倩钰摄影作品《旅馆》。龚胥耀 图
当我走上“街”,“街”的氛围首先是亢奋的。在“丰收酒吧”砸过啤酒瓶以后,阳江组的“饭后书法”继续汁水飞溅,发出“最后一搏”的大卖场吆喝,而郑国谷在街头展演,搂着一个女孩,假设一场婚姻、一段蜜月、一次越轨行为,蹲在一个疯子的旁边拍照,便宣称疯子是“我的老师”。这是一种现在进行时的回顾,还原了某种阳江青年身上可被称为“时代气质”的精神现场:ta们自嘲、戏仿、随机、嚣张,时刻充满旺盛的激情和创作生命力。恰是这种无由的激情及其呈现的时态,在时隔二十年以后来看,让人不禁反思作品背后的问题意识及其对社会环境的回应方式,以及我们在进行回顾的时候,应与现场保持多远(或多近)的批判距离。《叱咤于街中》展览现场,图中作品包括冯倩钰的摄影作品《性别的恐惧》、何赞的作品《华侨新村一路住宅》(建筑模型,文献图片)、沙业亚的作品《办公桌》(玻璃、钢制结构家具)。龚胥耀 图
若是在“回顾”中拉开距离,会看到,新世纪的乐观精神之后,世界却迎来高开低走的二十年,而阳江青年的破坏性无疑更能在当下带来创造力的“启发”。这种“启发”所持续推动的对话是多义的,复杂的。如黄丹怡、何辉、冯俊华、李宇,几位阳江新青年再度上街,再度游戏,1996年的“一小时”变为了2006年更具不确定性的《一炷香的时间》。创作者无法控制路人的游戏速度,也无法控制风的走向,或许有某种抵抗性的消极替代了乐观,但在方法论层面,反思和介入变得更加直接。而44月报自2016年以来探索的合作方法,则进一步挑战了艺术创作“共同体”的边界。直面疫情隔离状态的同时,来自五湖四海的创作者,接替进行的跨地域流动创作,甚至让“街”在疫情时空下具备了某种超验性,“街”成为了真正的“公共”。展期:2022年3月12日-5月15日
地点:广东时代美术馆
详情请关注广东时代美术馆微信公众号
1994年,阳江世界书店的鲁毅通过广州博尔赫斯书店和陈侗取得联系,并于1997年成立出版工作室,出版名为“午夜文丛”的系列丛书。该书是午夜文丛·阿兰·罗伯-格里耶作品选集之一,作者阿兰·罗伯-格里耶是法国“新小说”代表作家和理论家、电影编剧和导演。
书|《陈劭雄:万事俱备》早在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陈劭雄就已参与广州地下艺术及实验艺术。自上世纪九十年代后期,陈劭雄创作了一系列作品形态,包括影像、装置、摄影蒙太奇、绘画、表演、以及集体参与等,而主题也开始越来越关注中国社会在全球化进程中所遭遇的各种挑战。与此同时,他对于历史表现形式的再创作也进入了其创作领域。
书|《华南的乡村生活:广东凤凰村的家族主义社会学研究》该书全方位记录和分析了广东凤凰村的人口、经济、政治、教育、婚姻和家庭等,是广东最早的人类学纪录之一。作者自创了核心概念“家族主义”(familism),并认为“家族主义”是一种社会制度,所有的行为、标准、思想、观念都产生或围绕着基于血缘聚居团体利益的社会制度。
书|《省港澳大众文化与都市变迁》该书是一本论文集,讨论了省(广州)港(香港)澳(澳门)三地城市规划和社会流动等都市变迁方面,以及粤剧、粤语、粤曲、香港电影、体育运动等大众文化的发展,探讨19-20世纪省港澳三地大众文化与都市变迁的共性、流通以及日后衍生的差异。
线下活动推荐详情请关注设身触缔微信公众号
北京·放映|2022BXQ春季展映计划详情请关注凹凸空间aotuspace微信公众号
广州·讲座|宋轶“赤脚策展”详情请关注广东时代美术馆微信公众号
广州·漫步|双城记:从阳江到广州详情请关注广东时代美术馆微信公众号
广州·展览|兔子在跳,人在漫游详情请关注广州在地文化微信公众号
广州·展览|先于语言 林江泉详情请关注觀空间JUSTARTSPACE微信公众号
成都·展览|兜风详情请关注脏未来微信公众号
杭州·招募|“杭嘉湖”地区的桑田、茧站、航道与丝厂“FANGZHI纺志&方织”将作为2022第四届杭州纤维艺术三年展《缓存在/Being Theoria》的特别在地项目,其中杭嘉湖的走访在4-5月启动,以行走(陆路或航船)-驻留-招募-采访等方式展开考察,在空间上制图某种“地方的流通性”——由港口、运河逆流而上,追溯桑蚕作物的产地,勾连起桑田、纱厂、绸庄、蚕种场、共育室、茧站、档桥、市场、码头……等场所记忆中的“纤维姻缘”。
详情请关注方志小说微信公众号
详情请关注大屋顶微信公众号
昆明·展览|在·野:云南建筑传统研究展详情请关注UniDesignLab微信公众号
线上活动推荐详情请关注同济城市评估与开发研究中心微信公众号
线上沙龙|无意义沙龙详情请关注如果青年微信公众号
线上戏剧|《时轮》&《夜鹰》详情请关注LOOKLIFE来福微信公众号
线上展览|东盟国际当代艺术展——对话东南详情请关注艺术什么鬼微信公众号
线上讲座|不见硝烟的战争:晋察冀抗日根据地的“货币战”详情请关注小镇读书会微信公众号
线上招募|“画说”2022儿童公益画展作品征集详情请关注画说ARTspeaks微信公众号
(如果您想联系我们,请发邮件至dongyl@thepaper.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