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办:中国经济前景光明,不会陷入所谓的“中等收入陷阱”

澎湃新闻 综合报道
2017-07-27 15:26
来源:澎湃新闻

7月27日,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杨伟民在国新办“就当前经济形势举行新闻发布会”上表示,中国经济发展的前景是光明的,不会陷入所谓的“中等收入陷阱”。

杨伟民说道,对上半年经济形势总的判断是,稳中向好,结构调整深化。

为什么说经济稳中向好?杨伟民提到,一是经济运行比较平稳,上半年经济运行的主要指标都在合理区间,甚至好于预期。国内生产总值增长了6.9%,比上年同期提高了0.2个百分点。这也是2015年第四季度以来的最高值。二是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提高,财政收入增长了9.8%,规上工业利润增长22%。三是人民生活持续改善,城乡新增就业735万人,同比多增18万人。物价水平总体保持稳定,CPI同比上涨1.4%,与一季度持平。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扣除价格因素以后实际增长7.3%,继续高于经济增长的速度。脱贫攻坚成效显著,生态保护、环境治理等都取得一些新进展。

为什么说结构调整深化?杨伟民说道,从三方面结构来看:一是从需求结构看,消费、投资、出口实现了比较均衡的增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0.4%,消费需求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增强,贡献率为63.4%。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8.6%,特别是民间投资增长7.2%,比上年同期加快4.4个百分点。进出口总额增长19.6%,其中出口增长15%,进口增长25.7%,国际收支状况良好,经常项目保持顺差,外汇储备保持在3万亿美元以上。

二是从产业结构看,服务业继续保持较快增长,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持续推进,工业结构有所优化,特别是过剩产能继续得到化解,创新驱动的效应开始显现,适应消费升级和技术进步的行业增长都比较快,高技术产业增长13.1%,装备制造业增长11.5%,快于工业、快于整个GDP的增长。同时产业组织结构也在改善,竞争性产业集中度在提高,大中小企业分工在深化。房地产市场调控效果开始初步显现。

三是从区域结构看,区域协同联动效应开始显现,“一带一路”、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三大战略深入实施,成效明显。从东中西来看,东部地区向好的态势更加巩固,中西部地区发展的空间在拓展,东北地区也出现了筑底回升的迹象。

杨伟民进一步说道:“怎么看经济形势,有一个思想方法的问题。对这个问题,习近平总书记一直强调,要有辩证思维,眼光要长远。就是说,看经济形势既要看当前,也要看长远;既要看指标,也要看预期;既要看到成就,同时也要看到问题。从中长期和预期的角度来看,中国经济发展正在出现积极的变化,经济发展的基本面是好的,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变,供求关系正在发生实质性变化,企业的预期和市场的信心正在逐步好转,经济发展动力在增强。这些不仅对中国经济的增长,也对全球经济的复苏起到了重要的拉动作用。”

“更为重要的是,新的发展理念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日益深入人心,特别是一些地方政府和企业的行为正在发生变化。这种理念的变化是一种更深刻的变化,是一种更强大的力量,将引领中国经济发展走向发展方式转变、经济结构优化、增长动力转换的新的更高形态”,杨伟民说道,“我认为,中国经济发展的前景是光明的,不会陷入所谓的‘中等收入陷阱’。”

不过,中国经济仍处在结构调整的过关期,结构调整的这道关并没有过去。杨伟民认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还处在深化的阶段,这将是一个充满挑战的过程。虽然上半年经济稳中向好,但是也存在一些问题。当然这些问题有些是长期存在的,比如实体经济的循环不畅问题仍然比较严重,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的任务还比较艰巨,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的长效机制还没有建立,企业成本上升压力也在加大。此外,区域、产业、企业走势分化在一定程度上也在加剧。“再加上中国经济已经和世界经济深度融合在一起,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尽管今年上半年世界经济有所改善,但是仍存在一些不确定性,也会给中国经济带来一定的不确定性。”杨伟民总结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