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的文脉与底蕴,看这一难得的民间文献联合展清晰可见

澎湃新闻记者 陆林汉
2017-07-21 07:39
来源:澎湃新闻

地方文献的搜集整理与研究水平是衡量一座城市文化发展程度的重要坐标。

近一个半世纪以来,温州在搜集整理刊印地方文献方面有着诸多亮点。孙衣言、冒广生、黄群曾先后组织整理地方文献,刊印《永嘉丛书》《永嘉诗人祠堂丛刻》《敬乡楼丛书》。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民间收藏意识的加强,越来越多的收藏家、学者及地方文史爱好者加入其中,以民间的身份从事保存、保护、研究地方文献。

 7月20日上午,“温州民间文献联合展”在温州市图书馆开幕。“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在现场看到,前来参观的文献爱好者络绎不绝,不少人表示展品难得一见。

此次展览由温州图书馆和《瓯风》编辑会主办,展品分别由杨瑞津、杨瑞明、沈迦、林晓克、郑金才、方韶毅、沙开胜提供。展览分为名家手札、海外文献、古籍珍本、专题版本、摄影史料等五个部分。展览汇集了如刘绍宽、夏承焘、刘节等温州近现代名家雅士翰墨、孙诒让批校的《捃古录金文》、弘一法师持诵的《占察义疏》、刘廷芳家族文献等。

策展人方韶毅告诉“澎湃新闻”,此次展览的策划及收集文献花了一年半的时间,展品中古籍珍本和海外文献较难收集,名家手札的收集也实属不易。

展览现场

第一部分:名家手札

名家手札是历史文献重要的组成部分,具有史料价值。此部分主要以刘景晨,刘节家族的来往信件为主,展出符璋、刘绍宽、高谊、黄式苏、刘景晨、马公愚、孙梦晋、严琴隐、洪式闾、梅冷生、夏承焘等五十位温州近现代名家雅士翰墨,内容涉及历史掌故、社会情况、学术研讨,信息丰富,耐人玩索。所展手札以作者年齿为序,并附人物简介,供读者参考。

刘绍宽手札

刘绍宽(1867—1942),字次饶,号厚庄,平阳白沙(今属苍南县)人,

是近代温州地区社会活动者。致力于编修《平阳县志》,校刊《敬乡楼丛书》。著有《东瀛观学记》《厚庄诗文钞》《厚庄日记》等。

黄式苏手札

黄式苏(1874—1947),字仲荃,号胥庵,晚年改名迂,别号迂仲、迂叟,乐清县西乡西岙村人。他诗才横溢,著有《慎江草堂诗集》。

刘景晨手札

刘景晨(1881~1960),字贞晦,永嘉区(今温州鹿城区)人,校印《敬乡楼丛书》,著有《刘贞晦印存》、《大若岩志》、《贞晦先生诗集》等。

夏承焘手札

夏承焘(1900—1986),字瞿禅,晚年改字瞿髯,别号谢邻,温州城区人。是现代词学的开拓者和奠基人。胡乔木曾经多次赞誉夏承焘先生为“一代词宗”、“词学宗师”。著有《夏承焘词集》。

刘节手札

刘节(1901-1977),字子植。著有《洪范疏证》、《中国古代宗教移植史》、《中国史学史稿》等。

第二部分:海外文献

温州开埠已有一百四十年,来来往往了许多西方人,有外交官、传教士、商人等。他们留下了不少珍贵的文献记录。此部分展出英国传教士苏慧廉及其家族成员著作二十一种。

《论语》,苏慧廉译英

苏慧廉曾在温州工作生活二十四年,这些著作不仅涉及温州的历史风貌,而且还有些脱稿于温州,这对于认识近代温州的时代变迁乃至整个中国的社会变革都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中国与西方:中西交通史大纲》,苏慧廉编撰

第三部分:古籍珍本

名家批校本、手稿本是文献收藏中的重器。手稿本更是能看出学人的研究历程。此部分展品有孙诒让批校的《捃古录金文》、弘一法师持诵的《占察义疏》、戴家祥批校的《籀庼述林》等,弥足珍贵。

《玉介园存稿》

《嘉靖瑞安县志》清钞本,孙诒让宋慈抱批校

《占察义疏》,弘一法师诵持本

谢磊明篆刻作品手拓本

第四部分:专题版本

这部分展品由三个主题组成,分别是郑曼青著作及研究材料、刘廷芳家族文献(含有其父刘星垣、弟刘廷蔚著作及其他材料)和乐清人著作。

《曼髯写意》郑曼青著

郑曼青擅长诗、书、画、医、拳,人称“五绝”。今年是郑曼青诞辰一百十五周年,特展出其中西文著作、画册及相关研究材料,以示纪念。

《郑子太极拳十三篇》郑曼青著

《太极拳》郑曼青著

刘廷芳家族文献

刘廷芳是中国现代基督教史上一位重要人物,在“本色化”发展及基督教文化事业等方面贡献卓著。刘廷芳又是一位心理学家、诗人、翻译家。其兄妹皆受过良好的教育,且婚配均当时贤才俊彦,一门五博士。但他们著述散落各种报刊。

这里展出的只是极少的一部分,除刘廷芳著作、论文、藏书、签赠本等文献外,还有其父刘世魁(星垣)的译作、其弟刘廷蔚的诗集和纪念集等。

《泰西眼科指南图解》

《山花》刘廷蔚

乐清人著作

乐清有一千六百多年的历史,文人辈出,留下了一大批珍贵的乡邦文献。此次展出的乐清人著作只是沧海一粟,但蕴含了乐清深厚的人文历史,更是研究温州历史的宝贵资源。

《天一笑庐诗集》

《小小十年》叶永蓁著

《人间杂记》陈适著

第五部分:摄影史料

本部分展品围绕近百年温州摄影史展开,有目前发现最早的温州照片,有记录温州风貌的相关中西文书刊,有不同时期的温州照相馆所摄作品等,丰富多彩,不仅是重要的地方文献,还可见证其时代的变迁。

温州早期影像资料

晚清民国温州照相业

一九四九年后的温州摄影史料

此外,当天上午,在温州图书馆举行了一次座谈会。温州当地及外地赶来的多位专家出席,就文献的收集,整理和研究进行了探讨。

原温州市社科联主席洪振宁在会上谈到了“文化”不光是“文(文本)”,还要不断的“化”。他表示,还原历史的关键是还原文献,将文献公开。将如今社会网络的普及以及地方特色融入到文献收集中去,同时他还强调了加强图片的共享,才能做好地方文献的汇编。

座谈会现场

华东师范大学教授丁小明表示,文献收藏在收藏领域中偏“冷”,需要有所奉献。此外他还表示目前收集文献的眼光朝海外看的同时,还应当注意地方文献的深度挖掘。同在华师大教学的艺术研究所副教授张索先生也强调了对于文献资料的收集和研究的深度,同时还提出了电子文稿收藏部的概念,有助于文献的收藏和研究。同时,作为本次展览海外文献部分的提供者,沈迦先生也强调了文献的研究。

展览现场

文献爱好者张维藩先生提出了各校史馆的文献收集以及口述资料的纪录。此外,温州市书法家协会秘书长陈胜武在会中提出,在网络时代,还应拓展音频,视频的资料。 

参展人员合影
    校对:徐亦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