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者农药”,你也要来一杯吗

郑金林/上海律师
2017-07-20 11:01
来源:澎湃新闻

2017年7月2日,山东德州,一名儿童正在体验一款手机游戏。视觉中国 图

“敌军还有5秒到达战场!”这句话对手机游戏《王者荣耀》的玩家而言是再熟悉不过了。作为沉溺于法律世界,偶尔回望游戏世界的法律人,在近来有关《王者荣耀》的新闻占据门户网站新闻主页之际,笔者蓦然发现:许多人呼朋唤友的口头禅居然从“走,撸串去!”,变成了“走,王者农药打野去!”

经过《王者荣耀》玩家的点化,笔者得知,《王者荣耀》在游戏玩家口中被戏称为“王者农药”,即虽知有毒,依然上瘾。据悉,这款游戏在2016年11月就荣登2016中国泛娱乐指数盛典“中国IP价值榜-游戏榜top10”,是“老少咸宜”的爆款网络手游。

自一些媒体先后对《王者荣耀》带来的负面效应进行评价、报道之后,作为许多游戏玩家精神食粮的《王者荣耀》,一度被推上舆论的风口浪尖。

腾讯作为《王者荣耀》的终极开发商,被一家主流媒体在其社交账户指责为:“如此开涮古代名人,其对待古人的态度,只有轻佻,不见敬畏。当历史被毁容,乃至被肢解,不仅古人遭冒犯,今人受惊扰,更误人子弟,苍白了青少年的灵魂。”

面对未成年人甚至大学生沉溺其中不能自拔的“王者农药”之毒,面对舆论压力与一些民众的责难,腾讯于2017年7月2日发出游戏“限时令”:7月4日起《王者荣耀》12周岁以下(含12周岁)未成年人每天限玩1小时,并计划上线晚上9时以后禁止登陆功能;12周岁以上未成年人每天限玩2小时。超出时间的玩家,游戏将被强制下线。同时启动了限制登录时间、父母一键禁玩、实名认证等专门针对未成年人的防沉迷系统。

然而,防沉迷系统上线首日,游戏玩家们便迅速找到了破解办法。舆论的争端旋即从游戏开发商的道德缺失转移到了法律法规的不健全。

众所周知,上个世纪我国在环境治理和污染防治方面的惯常口号是“谁污染、谁治理”,后来渐渐转变为“污染与治理相结合”。笔者认为,游戏开发商在游戏程序的设置上也应该考虑到,未成年人作为游戏受众的一部分很容易沉迷其中难以自拔,因而在游戏上线测试的同时即应防患于未然,在集中精力推广游戏本身以期实现经济效益的同时,应当带着“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同理心去设置有效的“防沉迷系统”,而非在游戏运行火爆、严重影响未成年人身心健康、成为众矢之的后才推出游戏玩家轻而易举即可破解的防沉迷系统。

美国怎样规制网络游戏

对舆论有关网络游戏方面法律法规不健全的质疑,笔者相当认同。目前我国法律关于网络游戏与未成年人身心健康方面的法律规定并不像诸如美国等发达国家那样健全。

美国作为网络发展较早的国家,在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方面有诸如《儿童在线保护法》、《网络免税法》、《儿童互联网保护法》、《通信端正法》等法律,借以防范未成年人接触网络上的淫秽、色情、网络游戏暴力等有害内容。

美国政府为了规制网络游戏行业,为未成年人营造良好的网络环境,专门对联邦通信委员会中的消费与政府事务局(Consumer &Governmental Affairs Bureau)、执行局(Enforcement Bureau)进行了具体的职权划分。其中,消费与政府事务局的职责是制定与消费者有关的规章制度和政策,通过消费者中心处理咨询和涉及不利于未成年人身心发展的网络游戏的投诉,同时在应急预案和执行新技术等方面与州政府及当地政府进行协调。执行局的职责是执行相关法律、联邦委员会的相关规定和政策。

美国联邦调查局在监督网络游戏企业是否违反网络游戏相关法律法规,对违法犯罪行为进行起诉的同时,也制定了相关指导性文件,并组织实践活动,指导家长控制孩子使用网络。其中,《家长互联网安全指南》(A Parent’s Guide to Internet Safety)建议家长:多利用空闲时间陪伴孩子,这样可以既减少孩子玩网络游戏的机会,也能及时了解他们经常访问的网站有哪些网络游戏;将电脑放在客厅等公共空间以便更好监督孩子的上网情况;使用网络服务提供商提供的家长控制程序或类似过滤软件,阻碍内容不适宜的网络游戏的运行;以真实案例让孩子了解网络游戏的消极作用,使孩子深刻体会到网络游戏的隐患,接受如何适度玩网络游戏的教育。

考虑到对未成年身心健康的保护,美国除了通过相关法律作出禁止性规定,行业协会、组织团体、网络游戏巨头与软件出版商还联合制定了各种行业伦理规则。例如,美国计算机伦理协会制定的“计算机伦理十戒”,其部分内容对网络游戏企业有所告诫,如:不要利用计算机去伤害他人;认真考虑你所写入的程序和设计的系统产生的社会效应。

为过滤不适宜未成年的网络游戏,美国网络游戏行业还组织建立了网络游戏分级和过滤系统。其中比较有名的是由1994年创办的非营利组织“休闲软件顾问委员会”(RSAC)提出的分级标准,该标准根据暴力、性、裸体或不雅言论的表现程度对在线网络内容进行分级,分级后的网络游戏将在网页中的显著位置标识。

由美国软件协会成立的“娱乐软件分级委员会”(ESRB)制定的另一个网络游戏分级标准具体规定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网络游戏生产商必须在游戏产品包装的背面用描述性词组标明该产品所涉及的内容,如暴力、血腥等;二是根据娱乐软件分级委员会对年龄划分的7个等级,在游戏产品正面标明属于哪一等级。为避免未成年人沉迷于网络游戏,影响身心健康发展,美国微软公司官方网站安全中心的“家庭安全”一栏还推出了《各年龄段孩子的上网指南》。此外,美国还有诸如“支持保护儿童网站协会”等公益组织专门对含有儿童色情内容的网站向联邦调查局进行举报与查证。

美国通过法律规范和行业自律,通过网络游戏开发商、软件出版商和社会组织的协作,建立起了全方位的过滤系统、分级系统,对未成年人会接触到的网络游戏进行过滤,降低了美国未成年人沉迷于含有不良内容的网络游戏的概率。

中国的巨大立法落差

在了解美国法律对未成年人接触网络游戏进行保护方面的规定之后,转观我国法律,虽然不能说存在空白,但明显可以感觉到存在巨大落差。

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办公厅2016年发布的《关于实施“中国原创游戏精品出版工程”的通知》提到,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决定组织实施“中国原创游戏精品出版工程”。通知强调,要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进一步加强内容建设,引导游戏企业为广大人民群众特别是青少年提供昂扬向上、丰富多彩、寓教于乐的精神食粮;要强化游戏企业社会责任意识,推出更多“既叫好又叫座”的精品,实现两个效益的良性互动、相辅相成、共同增长。

腾讯作为中国游戏领域的领头羊,一直在努力做大做强,但其社会责任意识并未与其发展一样越来越强。《王者荣耀》作为以中国传统英雄人物为基础形象的“中国原创游戏”,风靡全国,“叫座”奇高,却未见“叫好”之声。与历史真实相悖的人物形象设定、换肤、升级,以及装备的吸金设定,使“王者农药”距离“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相统一”的要求相去甚远。

早在2011年3月召开的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就有人大代表团提出(第169号议案),随着我国网络游戏产业的快速发展,针对虚拟财产的法律纠纷及犯罪现象日益增多,建议制定虚拟财产保护法。

全国人大财经委员会附议认为,从国际国内经验看,对网络游戏,特别是虚拟财产方面都还没有成熟的立法模式。网络游戏业发达的国家和地区,如美国、日本、欧盟和香港等,大都从加大互联网知识产权、网络安全保护力度等方面保护虚拟财产。制定专门的虚拟财产保护法需要进一步研究、积累经验。目前国务院正在组织修改的电信法草案,已包括网络与信息安全及虚拟财产保护等方面的内容,建议加快进度,争取早日提请审议。

令笔者深感震撼的是:一方面,人大代表们对公私财产的保护意识确实与日俱增,连网络游戏的虚拟财产保护问题都已提上立法议程;另一方面,对物质领域的日渐关注更反衬出对精神层面的忽视,未成年人作为国家精神文明的传承者,在物质丰富的21世纪,其精神的健康发展更显弥足珍贵,然而,关于未成年人沉溺于网络游戏、身心健康严重受损、如何开展保护措施的相关议案却鲜有人提。

2016年修订的《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管理条例》第十八条规定,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经营单位和上网消费者不得利用网络游戏或者其他方式进行赌博或者变相赌博活动。该条例仅对利用网络游戏赌博进行了禁止性的规定,其关注点亦重在防范经济犯罪、保护物质利益,而过多未涉及对青少年精神层面的保护。

网络游戏确实容易诱发未成年人犯罪

2015年9月18日,最高人民法院召开新闻通气会,河北省高级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专职委员柴建国发布了发生在河北校园内的19起刑事犯罪典型案例。其中提到,随着我国社会的不断发展,校园未成年人犯罪呈上升趋势,越来越多地成为寻衅滋事罪的犯罪主体。这些未成年人大多对该罪主观上没有认识,对犯罪行为的危害性没有认识,甚至有被告人并不认为自己的行为有何不妥。

据柴建国对其中一起案件的剖析,诱发未成年人成为寻衅滋事犯罪主体的外部信息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类。(1)影视剧多存在暴力情节,并多以所谓“义气”为正面讴歌的主题。这就使得尚无完全辨别能力的青少年产生模仿心理,当现实生活中出现类似的情况时,他们很容易“寄情于景”,从而诱发犯罪。(2)网络资信泛滥,缺乏监管。网络的发展与普及一方面给人们获取知识带来便利,同时也产生了一个很严峻的问题:信息审核不严,导致各种信息泛滥,不良信息严重侵蚀未成年人的思想。(3)网络游戏多血腥、暴力。网络游戏中的虚拟世界在极大满足青少年感官刺激的同时,也极大影响着他们单纯的心理和行为。一旦在现实生活中遇到类似游戏中的情形,游戏中的“我”与现实中的“我”发生重合,极易引发犯罪。

据《广州日报》发起、886名网民参与的“沉迷《王者荣耀》谁之罪”调查,《王者荣耀》玩家群体的年龄阶段以20~25岁为主,超过40%;其次是14~19岁,占26%;剩余33%的玩家群体不乏已为人父人母的中年人。人尽皆知《王者荣耀》为“王者农药”,但调查发现,不同年龄段的人都愿意饮下这杯“农药”。

怎样让未成年人的未来有希望

从此次《王者荣耀》引发的“未成年人沉迷网络手游”归责争议风波来看,立法和相关管理部门、企业、家庭在保护未成年人身心健康、预防网络游戏沉迷方面都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首先,立法和相关管理部门未就网络游戏的内容、形式、题材等进行明确的禁止性规定。一些游戏引入的历史人物虽然扭曲了国人心中英雄的传统形象,但也并未触犯法律底线。国家法律、法规未明确规定何种游戏适合何种人群,更未对包含血腥、暴力等不适合未成年人接触内容的游戏进行甄选。法律固然不可能做到面面俱到,但也不能面面缺失。未成年人身心保护与网络游戏的分级、过滤与甄选等相关法律、法规的出台已成为民众的呼声。

其次,游戏开发商作为企业,虽然以追逐利益为出发点,但是不能抛开道德与良心的底线。追求经济效益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抛开一切仁义礼智信去追求经济效益。或许不是每个游戏沉迷者的家长都能成为游戏开发者,但每个游戏开发者都可能成为游戏沉迷者的家长。与其一边疲于追求经济利益一边遭受道义上的谴责,不如从全民利益的角度出发,打造民众喜闻乐见的优秀、健康的网络游戏,以实现经济价值与社会价值的双赢。

最后,家长作为未成年人的法定监护人,有义务做好家庭教育的方方面面。很多时候,未成年人沉溺于“王者农药”大多是因得到家长的明示与暗许,甚至有的家长也沉迷其中,因自己玩“王者农药”而拖孩子下水。因为工作忙、孩子调皮,因为想自得清净等等原因,就把孩子交给手机网络游戏,待孩子沉迷其中无法自拔之时又反责他人。这种饮鸩止渴后的指桑骂槐,与法与理皆无迹可寻。

法律是需要众人遵守的法律,企业是需要有良心的企业,游戏是不能逾越底线的游戏,还要有称职的家长——生活在这样的环境中,未成年人的未来才有希望。

    校对:栾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