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人神鼓名作《勇者之剑》:在鼓声中与勇气对话

澎湃新闻记者 廖阳
2017-06-24 18:31
来源:澎湃新闻

每个舞团都有各自的立足之处,有的靠芭蕾,有的靠现代舞,台湾“优人神鼓”却是以鼓起舞,因鼓闻名。

6月22日至23日,优人神鼓将名作《勇者之剑》带到了上海文化广场,舞者们负鼓击之,翩然舞蹈,观众们亦在轰鸣的鼓声中,寻到了内心的宁静。

《勇者之剑》剧照。

在鼓声中寻找内心的平静

“每个人对鼓声都有共鸣。”优人神鼓艺术总监刘若瑀说,“鼓声是一种原音。每个民族、每个文化系统中都有鼓,鼓声是人最早听见的声音。我们还在妈妈肚子里的时候,妈妈的心跳声就是鼓声。”

《勇者之剑》塑造了一位持剑的勇者的形象。因为持剑,他看到了自己的怯弱;也因为持剑,他找到了面对生命的勇气。

每个人在生命过程中总会遇到阻碍、挫折,如何渡过难关,要靠自身的力量。而当优人面对自己内在最深的未知时,他们选择用击鼓发问,让鼓声如棒喝——在棒起、棒落间探讨生命的起落与幻灭。刘若瑀说:“最后,勇者把剑指向了自己。因为,一个人最大的敌人就是自己。”

《勇者之剑》以鼓为演出重心,还配上了2米多的长棒。

鼓是优人们最常见的表演道具。《勇者之剑》同样以鼓为演出重心,只不过,还配上了2米多的长棒。这是“勇者”黄志群为《勇者之剑》首创的,全世界独一无二。

长棒将击鼓和武术融为一体,像是勇者手中的刀、枪、剑,又像渡河时的船桨,扮演着一个探索者的角色……每个优人在舞台上都像是一股移动中的安静力量,鼓在动、锣在动、表演者跳跃的身体在动,观众最后获得的却是内心的平静。

“勇者”黄志群这样理解这部舞蹈,“人在追寻生命价值的过程中,会有很多挣扎、矛盾,在超越自己之前,你会经历一个自我探索和质问的过程。后来你找到了剑,找到了信心,像狮子一样大吼一声,找出了勇气,带着勇气勇往直前,清除内在的烦恼。”

他们数十年如一日击鼓

优人神鼓1988年由刘若瑀创建于台北木栅老泉的一座原始山林里。如果说刘若瑀奠定了优人神鼓的气质,1993年入团担任击鼓指导的黄志群,则让这份气质转化为了“精气神”。

《勇者之剑》剧照。

伴着山林里的日月风雨、鸟叫虫鸣,优人们每日清晨六时练太极、八时打坐,午后击鼓、排练,女生束发,男生光头,生活简单,极为清苦。

然而却是这份简单,吸引了一批又一批年轻人长时间追随。刘若瑀说,团里16个演员,绝大多数人都在这里呆过11年以上。

大师兄黄焜明1996年加入优人神鼓,如今已有21年时间。进团之前,他做过水泥工,也做过出版社的行政人员,却始终看不清自己的未来。

有一次,他在山上看到优人神鼓的演出,连叹神奇,因缘际会下成了“优人”的一员。他跟着老团员们练功、打坐,慢慢找到了内心的平静,日常生活的修为也渐渐被影响,“打坐和觉知的能力越来越深入,你慢慢就舍弃了交际、看电视、玩电动的时间。”

刘品岑入团也有11年时间了,她外表柔弱,打起鼓来却丝毫不亚于男生。

刘品岑在研究生期间念的是出版和传播专业,一毕业却加入了优人神鼓。虽然肌耐力不如男生,但并不影响她打鼓的热情。在优人神鼓,她找到了二者相契合的点,“在优人神鼓,我很想观察自己,我对自己到底是怎样一个人、怎样一种状态很有兴趣。”

《勇者之剑》剧照。

罗振伟才25岁,但从国中(初中)开始,他就已然是优人神鼓里的“小优人”。从台北艺术大学灯光设计专业毕业后,罗振伟正式成了优人神鼓的一员。

年少时跟着老师们学静坐、打鼓、打拳,他笑说自己还会打瞌睡,十多年过去,他自觉在优人神鼓有了收获,学会了身心合一,“很多时候,我们的身体和心是分开跑的,但当你把二者放在一起认真感受时,你会发现它们可以合在一起。”

这是吸引罗振伟一直呆在优人神鼓的原因。偶尔,父亲会问他“你还要玩多久”,但罗振伟清楚自己在做什么。未来两三年,他希望自己能在训练中累积功力,成为一个更好的“优人”。

    校对:刘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