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剧宗师筱文艳版“秦香莲”再现舞台,习武从军亲斩陈世美

澎湃新闻记者 潘妤
2017-06-20 14:03
来源:澎湃新闻

舞台上的秦香莲不再是那个凄凄惨惨的弱女子,她在寻夫不成险些丧命后被神人救走,不仅上山习得一身武艺,而且投军杀敌,战功赫赫,最后亲审陈世美并斩于大堂。这是淮剧经典传统剧目《女审》的剧情,剧中英姿飒爽的秦香莲,也是淮剧一代宗师筱文艳的舞台经典形象。

日前,为纪念淮剧表演艺术家筱文艳诞辰95周年,上海淮剧团推出了一系列纪念活动,复排了这出《女审》,并计划随后全国巡演。该剧由上海淮剧团著名演员王萍领衔。

阔别舞台半个世纪,完整版的《女审》6月16日晚在逸夫舞台上演时,观众的热情超乎想象,现场掌声如雷。这出今天观众看来依然“脑洞大开”的改编作品,也是“淮剧皇后”筱文艳当年艺术改革创新的众多成果之一。

筱文艳版《女审》剧照

筱文艳是淮剧历史上里程碑式的人物,因为她一系列的剧种革新,使得淮剧和京剧、昆剧、越剧、沪剧一起成为上海舞台的五大剧种之一。

6月17日,在纪念活动的专家座谈会上,13家淮剧院团的院团长、众多淮剧艺术家和研究学者以及筱文艳家属聚在一起,对筱文艳的艺术精神感慨不已。大家都表示,希望通过研讨,把筱派艺术传承下去,也研究出淮剧艺术在新时代的发展道路。

筱文艳版《女审》剧照

筱文艳版《女审》剧照

筱文艳是淮剧一代宗师,淮剧“筱派”旦角表演艺术创始人。原名张士勤的她1922生于江苏淮安,年少时命运坎坷。五岁随父母逃荒至上海,被辗转卖与戏院中人张姓、刘姓为养女。她15岁开始登台演戏,16岁成名。

1939年,当时只有17岁的筱文艳同乐师共同研究,从“老拉调”发展而来,新创出了旋律婉转、行腔自如的“自由调”,从此成为淮剧流行的三大声腔之一,也被誉为“筱文艳调”。

筱文艳之后还首次采取了角色分腔的表演方法,这在淮剧史上又是一个开创性的改革。

1953年筱文艳担任上海市人民淮剧团第一任团长,把淮剧幕表制改革为导演制,发源苏北的淮剧艺术从此登堂入室,成为上海的五大剧种之一。

和筱文艳相交几十年的编剧乔谷凡说,筱文艳在17岁就能创造出“自由调”,偶然中有必然,她唱过京剧、徽剧、昆曲等,博采众长,融会贯通,厚积薄发。其实当时,“自由调”出来的时候是受到抵制的,被认为是野路子,但她依然遵从艺术,这是一条很正确的路。

筱文艳版《女审》剧照

有意思的是,筱文艳在新中国诞生之初整理改编《女审》这出剧目时,也曾经面临过各种争议,但她依然坚持着自己的艺术主张。她一改传统剧目中秦香莲悲悲切切的形象,让这个被丈夫抛弃的女性从军屡建奇功,位升提督,升堂问案,痛斥陈世美罪状,亲斩陈世美,最后剑劈圣旨,与朝廷决裂,反出皇城。

1959年,《女审》首演于黄浦剧场。这个当时让人觉得意外的改编,在文艺界褒贬不一,报刊上发表了各种争鸣文章,但筱文艳从未动摇,她认为传统戏可以有不同的整理思路。而剧中秦香莲在公堂痛斥陈世美的【淮调】“三大板”慷慨激昂,深受观众喜爱,这段唱腔此后成为淮剧的传世经典。并在1960年由上海海燕电影制片厂拍摄成电影。

筱文艳弟子王萍主演了复排版《女审》。祖忠人 图
复排版《女审》剧照。祖忠人 图

半个多世纪以来,除了最后一折“三大板”,完整版的《女审》几乎已经绝迹舞台。此次复排重看,筱文艳当年创造的声腔艺术和表演艺术,让所有人惊叹,而她大胆的艺术革新,更让今人备受启示。

专家们表示,今天研究筱文艳就应该总结她的艺术风格、演剧精神,她是淮剧的一面旗帜、一代宗师,要传承继承并开拓创新,从中找到淮剧发展的新方向。

    校对:余承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