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大经︱3月、4月读书记

易大经
2017-06-19 14:42
来源:澎湃新闻

《谢稚柳先生书简》,可居室编印,限量六十册,线装本

可居室主人王贵忱先生自印的“可居题跋”一至四集,师友书札如汪宗衍、潘景郑、李可染等,现在均已成为新善本。这些题跋集和书札都可以看出贵老在收藏、文献上的功力,尤其是结交老一辈学人、艺术家,善于学习的精神,近世最稀。最近因为工作关系,编辑岭南派画家黎雄才画集,拜读了贵老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写的黎雄才评论,富于创见,述评亦到位、得体。他在艺术上的眼光、品位、视野,很大程度上也是来自于老一辈交往中的侵染与影响。早在七十年代,贵老就写了《谢稚柳画师小传》,本书收录的十八通信札,也是岭南艺林的重要文献。谢稚柳写给岭南另一位艺术家吴子玉的信札,前两年结集为《谢稚柳书信集》出版,这两种书札里穿插不少,可以对照读。

《中国古籍拍卖述评》(上下),韦力著,紫禁城出版社2011年9月版,158元

韦力先生勤于著述,这套书却是旧作,梳理了自2004年到2009年间,中国古籍善本的拍卖情况,现在大概没有人再这样细致、全面地整理了。又因为作者经历过这些拍场,因此所谓的述评并不仅仅是资料,而是有他的看法。记得有一次听版本学家沈津先生说过图录的价值,并且有一家图书馆受他建议,已经形成规模。从中同样可以见到有心人的眼光。

《珍物:中国文艺百人物语》,《生活月刊》编著,上海译文出版社2017年1月版,98元

对于清单,我有种偏爱。有一段时间买一本香港出产却落脚大陆的文艺杂志,就是因为有一个文艺人士的清单栏目。如果真有什么生活美学的话,就是人跟他最亲近的东西的关系,看看他能否说得清楚。《珍物》这本书里人物众多,对他们而言,重要、特别的东西也不少,尤其是都很偏重精神层面,这些故事都很有意思。我最喜欢的是诗人黄灿然的“保温杯和牛仔布袋”。

《喝了吧,赫拉巴尔》,龙冬著,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2016年10月版,32元

十多年前,读书界流行说“过于喧嚣的孤独”,这股赫拉巴尔风,就是本书作者龙冬刮起来的。赫拉巴尔在中国的译介、出版、推广,龙冬功不可没。本书收录的游记、日记、讲稿、信札,都与捷克和赫拉巴尔有关,从侧面介绍了翻译出版的缘由和经过。我和龙冬也是因为评介赫拉巴尔而认识的,读他这本书,再次想起了印象中他对出版赫拉巴尔的无限信心,不是那种要全部人都知道的自信。最难得的就是这位文学编辑的品位。赫拉巴尔在中青社的先后两个系列我都买了,并且一度是我每年都要重读的作家之一。这是我在孔夫子买下这本签名本的原因。

《燕子最后飞去了哪里》,沈书枝著,人民文学出版社2017年1月版,43元

读沈书枝的散文,清晰绵密的叙事让人对记忆产生敬畏,也感到庆幸。在她笔下的童年与乡村,是非常具体地组织起来的,那个空间,无论是否生活其中的人都会心平气和地对待。虽然我们一想起乡村,都会有正在加速发展的感觉,但这部书里呈现的是一个正常的生活形态。常见的那些“故乡陷落”等等以头抢地式的写作真是太要命了,以前是觉得这类浅薄,现在看,他们大概是从没有过具体的故乡生活,特别是留下了愉快回忆的,结果只有一个宏大的命题可供“大声疾呼”。

《水印》,布罗茨基著,张生译,上海译文出版社2016年7月版,30元

布罗茨基于诗歌的地位肯定是无以复加的。他为曼德尔斯塔姆遗孀之回忆录所写的序言,对诗歌与散文两种文体作了成就上的区分,即使那是一本如此重要、优秀的散文。读他这部散文集,实有助于理解他的文学观念。他前后有十七年在威尼斯待过,而这本关于威尼斯的书却只有五万馀字。整部书的结构、写法、语言都是苦心经营的,几乎可以说他是以写诗的方式来写这部散文集,炼字炼句,完全具有诗歌的纯度。如果结合几部关于威尼斯的有名的书,如《威尼斯日记》(阿城)、《威尼斯画记》(李黎),更能体会到这种纯度。

《琉璃厂杂记》,周肇祥著,北京联合出版公司2016年9月版,138元

有人曾经剖析过藏书家眼中的书店老板,好的时候叫书友,不好的时候叫书估、估人,且形诸笔端。印章、瓷器、玉器、书画、造像、拓片、镜、砖……周肇祥几乎什么都收藏,书是收得最少的,这样的大藏家,他与琉璃厂书店老板的关系,远比前人要复杂,基本上没有好话,但是,像对某些小器作的批评:“无事时,急于觅事,有事时,不拿事当事”,不是深入打交道的,不会这么深刻。这也超越了一般好与不好的粗浅评价了。

另外值得留意的是,周肇祥不只是写他的收藏清单,他对名胜古迹,尤其是寺庙道院,有着浓厚的兴趣,所以兴之所至,写了不少短小的游记,不仅文字清新可诵,其中的访古,也留下了北京寺庙的一些沿革与掌故。写北京的名胜,游北京的名胜,代不乏人,不过,就鼎革前后的这批人来说,这种行为似乎值得留意。《琉璃厂杂记》第一卷,便是写于1913至1914年间,加上周肇祥本身又在政府任职,他也记录了洪宪失败。“自辛亥之冬至于今日,不及五年,成败起灭,均在我辈眼中”,这是王国维写给罗振玉的信上说的。访古,也许更能切合当时“我辈”眼中的奄忽之感吧。

《谢无量自写诗卷》,中国文联出版公司1987年版,1.55元

前记《忘山庐日记》里有咏现代名物之诗,举夏敬观为例,偶然翻此书,原来还有谢无量。此书收谢无量《咏物》六首,分别为:棉花、钢铁、降落伞(写作繖)、潜水艇、广播电台、防毒面具等。看书前的记录,这本书购于曾经的文津阁——应该加上“实体店”三个字。读刘君惠的评介,很有旧时友朋文章的味道,即使以艺术评论而言,亦有卓识,不是今天只会搬运理论者可以想见也。
    校对:施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