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漫步|寻访鲁迅在上海虹口的足迹,路上观察者招募

澎湃新闻特约撰稿 陈祖恩
2017-06-16 14:43
来源:澎湃新闻

编者按

“城市漫步:追溯与重构”第二期现在招募“路上观察者”。6月25日,我们将和招募到的5位“观察者”一起,跟随“在地者”陈祖恩老师的视角,重走鲁迅在上海生活期间住过的三条路。具体的招募信息及报名方式请见文末。本文追溯了以鲁迅先生为代表的左翼文人与“上海日本人街”的渊源,并记述了陈祖恩老师对这片二十年来无数次走过的区域的亲身感受。

鲁迅的最后十年是在上海的虹口度过的,而其三个故居分别位于横浜路、多伦路、山阴路地区。

鲁迅在景云里寓所内。本文图片除注明外均由作者提供。

横浜路的景云里是鲁迅在上海的第一个故居。这条里弄位于“越界筑路”的华界一侧,虽是刚刚建成的新房,但是没有卫生设施,也没有煤气,并不是上海中产阶级青睐的居所。鲁迅以其当时的经济力量,也只能选择这样的地方。他是在1927年10月3日来上海的,初在共和旅馆暂住,10月8日起入住景云里23号,同日与许广平结婚。此后先生移居18号、17号。在景云里居住的二年后,鲁迅的孩子周海婴在福民医院出生。“因为是在上海生的,是个婴儿,故名海婴。”

鲁迅在景云里寓所的前门

1930年5月3日,鲁迅移居多伦路旁的拉摩斯公寓(北川公寓)A三楼4号。这个公寓是英国人建造的,钢筋水泥四层建筑,算是当时的高级住宅。但是,由于所居的正房朝北,不利于海婴的健康,1933年4月,移居今山阴路大陆新村9号。这是独门独户的三层新式里弄住宅,煤气、卫生、冰箱俱全,也是上海中层阶级富裕生活的象征。

拉摩斯公寓

虹口的横浜路、多伦路、山阴路地区,正是租界时代所谓“越界筑路”地段,用夏衍的话来说:“也是日本人集中居住的地区,名义上是公共租界,实质上归日本人统治,这儿很少有白人巡捕,也没有印度‘三道头’,当然,国民党警察也不能在这个地区巡逻。”这一地区的特殊性,成为以鲁迅为代表的左翼文人活动的自由天地。在虹口,他参加中共领导的“中国济难会”,购读大量马列著作。与郁达夫合编《奔流》。与柔石等组织新文艺团体“朝花社”,创办《朝花》、《艺苑朝花》,编辑《近代世界短篇小说集》。与冯雪峰合编《萌芽》月刊,后成为“左联”机关刊物。1930年2月,发起参加“中国自由运动大同盟”和“中国左翼作家联盟”,被推选为“左联”主席团成员、常务委员。在虹口,鲁迅也与许多文学青年结成友谊,如柔石、殷夫等。自此,鲁迅成为中国左翼文化运动的旗手,而虹口正是他活跃的土地。

千爱里

鲁迅选择虹口,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即虹口拥有上海特殊的日本文化,这是留日学生在上海相对适应的生活环境。虹口的日本人街有吴淞路与北虹口之分,吴淞路地区聚集一般的日本百姓,以商业著名,而北四川路横浜桥以北地区的北虹口,是日本人的高级住宅区,配备了学校、医院、书店、剧场、神社等具有浓厚日本民族风情的生活、文化设施。很多留日学生都选择在北虹口生活,鲁迅也不例外。例如,他看病的医院,都是虹口的日本人医院,如福民医院、石井医院、篠崎医院、须藤医院等。鲁迅在上海,很少去公园,但前往日本人白石六三郎经营的“六三花园”却有数次记载。

福民医院

在北虹口,拥有一些从事文化交流的日本友好人士,其中的代表人物就是经营内山书店的内山完造先生。1927年10月,鲁迅入住景云里以后,就去内山书店购书,与店主结下深厚的友谊。从首次购书到1936年逝世止,他去内山书店500次以上。他不仅是内山书店文艺漫谈会的常客,与中日文化人会面,还与内山合作,举办“世界版画展览会”、“现代作家木刻画展览会”、“俄法书籍插画展览会”等,推动中国新兴木刻运动的发展。同时,他与内山在上海举办暑期木刻讲习班,这是我国现代第一个木刻技法讲习会。

鲁迅与内山完造(在内山住宅)

经过内山介绍,鲁迅在虹口与日本研究者增田涉、作家佐藤春夫、横光利一、金子光晴、改造社社长山本实彦等相识,促进了中日文化交流。特别是与山本实彦的会面,促成鲁迅与改造社的直接合作。鲁迅向日本介绍一些中国现代文学作品,并作《中国杰出小说》的小引。1936年6月,《改造》开设“中国杰出小说”专栏,陆续发表鲁迅推荐的中国青年作家的作品。首篇发表的是萧军的小说《羊》。1937年该社出版《大鲁迅全集》。

内山书店漫谈会

从横浜路、多伦路到山阴路,因上海日本人街的研究需要,二十年来,我不知走过多少遍。遗憾的是,那三条马路的街景与近百年前并没有多大的变化,景云里的住宅里依然没有卫生设备,空气里总有一种怪怪的味道,重复着当年华界的落后景象。山阴路作为高级住宅区的建筑依存,只是长年来违章搭建大刹风景,也没有见到有什么纠正的成效,好像华贵的夫人披着破旧的衣衫。尽管如此,当年的鲁迅从横浜路的景云路移居到山阴路的大陆新村,是从落后向先进住宅区的自然迁移,是人们追求居住质量的本能反应,1949年进城的干部也不是以原租界的花园洋房和高级公寓为居住的目标吗?

东照里

漫步在那三条马路之间,特别是看到山阴路的日本人居住的建筑,常常会引起一些历史的思考。作为上海日本人街的重要象征之一的山阴路,无论是千爱里、东照里,还是花园里,其建筑的外表都是洋式的,寓意日本文化与上海国际都市的融合,但是,在其内部,却充满着“榻榻米”式的日本风格。“外洋内和”,日本明治以来的基本国策,在上海的日本人街得到充分的显示。

多伦路文化名人街上仿制的“景云里”牌坊。图片来源于网络。

在那里还可以看到一些所谓改造的败笔,多伦路就不是一个成功的例子。以那里的内山完造的雕像为例,那是鲁迅的日本友人吗?一位坚持中日文化交流的杰出人物,竟被塑造成旅馆老板娘低头哈腰的形象。有关历史建筑的说明,简单而刻板,没有故事细节,更有挂错牌的怪事。历史街区的文化保护,首先要懂得历史文化,这正是最基本的道理。

城市漫步:追溯与重构 | 观察者招募

“寻访鲁迅在上海虹口的足迹“

在“城市漫步:追溯与重构”这个系列项目中,我们需要追溯地方历史,感受空间经验如何影响人,并重新建构地方和人之间可能存在的关系。

6月25日,摄影师徐杰将和此次招募到的“路上观察者”与陈祖恩老师一同从景云里出发,追寻鲁迅和那一代左翼作家、日本文化人等在1930年代的上海虹口频繁交往的痕迹。7月2日,陈祖恩老师和徐杰还将就“从景云里到左翼文学”做一回老照片观映及对谈。最终徐杰将完成一次对地方故事的“重构”创作,发表在“市政厅”。

在地者简介:陈祖恩,专注于中国近代史和上海历史研究,曾任上海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特聘研究员、上海东华大学人文学院教授,精通日语。

创作者简介:徐杰,摄影师,近代史研究者,文学爱好者。

本次招募“路上观察者”人数:5位。

如果你:对虹口历史感兴趣,想亲自探访鲁迅先生曾经生活、写作、看病、避难、与同道交流的地方,也愿意和“在地者”分享你的记忆和在地的感受,和“创作者”一起收集素材,欢迎你的加入。

报名方式:请以“鲁迅-漫步报名”为邮件主题,发送“姓名+职业+电子邮箱+电话号码+一句话报名缘由”至邮箱 shenjw@thepaper.cn

名额有限,报名成功者将收到包含了集合时间和地点的确认邮件。超出名额的报名者将收到7月初“从景云里到左翼文学”讨论会的信息,欢迎届时参与。

    校对:栾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