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联播|谁在我的婚礼上搞事,我就和他拼命

澎澎和湃湃
2017-06-12 21:26
来源:澎湃新闻

“打扰一下,我是@陕西高小琴,我实名举报赵某和杜某在一场婚礼上对我进行强制猥亵,有视频为证!”

“希望大家不要觉得刷屏很烦,这个号已经被封了,当事人已经转到@陕西高小凤,请大家先继续关注!”

在刚过去的一个周末里,“北电侯亮平”这个ID不停出现在网络上。不管是南方下暴雨了,卡塔尔断交了,纳达尔十冠了,卡佩罗来中国了;还是萌宠博主晒照片供网友云养猫了,就连养苟的评论栏里也有到处刷评论的。

目前,北电回应已经责成纪检等相关部门依法依规进行调查处理。澎澎和湃湃也会继续关注,请澎友们不要在文后刷屏。

因为我们今天要讲的也是一件很重要的事。

6月8日,一条“婚闹伴娘被袭胸猥亵”的视频开始在网上传播,视频中两名男子对一名伴娘上下其手,撕扯猥亵,内容不堪入目。在多地网警的转发之下,10日,视频中涉嫌猥亵伴娘的两名男子已经到案。

一个个案例中,有人借着“闹婚”的由头,干着流氓的举动。这里面有市井百姓,也有娱乐明星。

说起婚闹,被闹得最多的还是伴娘。

据《仪礼•士昏礼》记载,在婚礼当天,陪伴出嫁新娘的是一位“姆”和数位“媵”。“姆”是新娘的老师,负责教授新人礼仪和行房知识。

“媵”则一般由新娘的侄女或妹妹充任,她们跟随新娘到夫家,协助操持婚礼。后来变成新娘的婢女,也随新娘一同嫁给新郎,但无名无分。

比如《红楼梦》中亦仆亦妾的平儿,就是王熙凤的“陪嫁丫头”,贾琏的“通房大丫头”。

《笑林广记》中就有一个故事。

幼女出嫁,喜娘归。主母问:“姑娘连日动静何如?”答曰:“头夜听得姑娘哭,想是面生害怕。第二晚不想官人哭。”母骇问:“为何?”云:“姑娘扳痛了屁股。第三夜随嫁丫头又大哭。”母曰:“更奇怪。”喜娘曰:“我曾问来,他说这样一个好姑娘,口口声声只叫要死。”

如果有朋友没看懂,没关系,看不懂是好事,澎澎给你解释就好。

这个故事给人们两个启示。一是“姆”的重要性,在古代有些事不是无师自通的,还是要学习,不然会扳错地方;二是那时的“媵”已经是随嫁了。

但到了现在,随着大量影像资料的流传,“姆”已经不需要了。但这不代表随便哪个男的就可以跟着资料上面学,结婚的又不是你。就算是,大庭广众之下大行侮辱之事,还美其名曰“热闹”一下,你怎么不学蜡笔小新给亲朋友好们跳个舞助助兴?

闹婚的本意是让新人放松心情,缓解尴尬。比如上面这个故事中就提到,“新人哭,想是面生害怕”。但有的人一闹,气氛更尴尬了。

《笑林广记》中还有一则故事。说新婚夜,送亲席散。次日,厨师检点桌面,不见一顶糖人。各处查问,新人忽大笑不止。喜娘在旁,问:“笑甚么?”女答曰:“怪不得昨夜有一个人舌头是甜津津的。”

这就厉害了,闹的不仅是伴娘,还闹到了新娘嘴上。

当然,古人也许有夸大自嘲之意,“当然是原谅她”这种梗那会还玩不起。但到了民国,那就不好说了。

“你的顶亲亲的小摩摩”徐志摩,这位诗人生前是陆小曼的丈夫。但在这之前,他只是一个伴郎——军官王赓和陆小曼婚礼上的伴郎。

但后来,徐和陆走到了一起,举办婚礼。这次,陆的前夫王赓成了伴郎。

但无论人家怎么结怎么离,婚礼上的斯文还是有的。

不管是包贝尔伴郎团那些个西装革履、外表光鲜的“腕儿”,还是普通婚宴上喝得两眼迷离的醉汉,任何妄图借着喜庆趁机揩油、占别人便宜的人,其本质都是一样的——毫无尊重,踏破底线。

目前,涉事伴娘由于和两名男子认识,她并不打算追究两名男子的责任。

想想当时的柳岩,作为受害者却要出面道歉?这可悲的世俗,这令人厌恶的人情!

但网友不必悲观,更不用去指责她。伴娘个人是否决定追究其民事责任,并不影响公诉。而且每一次民间和官方对恶俗婚闹的集体声讨,都是一次对公众的普法和教育行动。

澎澎:等我结婚,你给我当伴郎可好?

湃湃:说好不闹婚,我就去当。

澎澎:(深情款款)谁敢动你分毫,我就跟他拼个你死我活……

    校对:张亮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