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糖治糖”:这思路治糖尿病是不是“脑洞”够大
黄艾娇 王春/科技日报
2017-05-18 07:52

据了解,正常情况下,肝脏会将多余的葡萄糖转化为肝糖原存储起来,并在需要时将肝糖原转化成葡萄糖,该过程由胰岛素进行调控。受此启发,同济大学高分子材料系和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教授杜建忠课题组设计了一种可“呼吸”糖的高分子囊泡(也称为纳米“糖海绵”),它能在血糖浓度升高时自动“吸入”葡萄糖并存储起来,而在血糖浓度降低时自动“呼出”葡萄糖,从而维持血糖稳定。动物实验表明,注射一次囊泡可维持两天血糖平衡。而通常情况下Ⅰ型糖尿病病人每天要多次注射胰岛素。该囊泡的血糖调控功能由囊泡上的糖聚合物和血液中的葡萄糖同囊泡上的凝集素的动态置换实现,即“以糖治糖”。该囊泡与肝脏有类似的血糖调控功能,对不同类型的糖尿病都具有长效血糖调控效果,且不依赖于胰岛素。此外,该囊泡在“呼吸”葡萄糖过程中有明显的大小变化,可用于血糖的灵敏监测。
这种不打胰岛素、不吃降糖药的囊泡开辟了“以糖治糖”的糖尿病治疗新思路。
(原标题:“以糖治糖”:这思路治糖尿病是不是“脑洞”够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