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韬志略丨俄红场阅兵首展极地武器,与美在北极博弈日趋激烈

澎湃防务特约撰稿 方晓志
2017-05-14 08:02
来源:澎湃新闻

热点新闻:据俄塔斯社报道,5月9日上午,俄罗斯在莫斯科红场举行纪念卫国战争胜利72周年阅兵式,共有1万余名官兵、114件武器装备参加了阅兵,俄罗斯总统普京出席并致辞。

点评:红场阅兵是俄罗斯胜利日最重要的庆祝仪式,承载着其回顾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历程、展示国家实力和尊严、表达国家意志和民族精神等诸多使命。俄罗斯高调庆祝胜利日,不仅是为了向世人展示其大国形象和增强民族凝聚力,同时也通过展示先进武器装备,达到威慑对手的目的。在此次阅兵上,俄罗斯首次展出了用于极地作战的武器装备,不仅发出了对北极地区重视程度加大的信号,而且也显示了其海陆空力量的当前战备状态和未来发展重点。

参阅武器更具针对性,体现未来战略发展方向

作为俄罗斯庆祝卫国战争胜利日的传统项目,盛大的阅兵式历来是俄罗斯展示军事实力的重要平台。例如,2015年俄罗斯在纪念卫国战争胜利70周年阅兵式上,就首次展示了包括T-14“阿玛塔”坦克、“台风”装甲车、“亚尔斯”洲际导弹等在内的194件陆军机械化装甲装备、21类143架固定翼飞机和直升机以及相关战略战术导弹等,对西方形成了巨大的震撼。

从参演武器装备的数量来看,今年的阅兵参演装备为近3年来最少,甚至不到2015年的一半,但却更具针对性,且最大亮点在于俄罗斯极地部队人员和装备方阵首次亮相。与传统墨绿色的俄制重装备相比,“通体雪白”的俄极地部队重装备在阅兵式中极为显眼。

俄罗斯北极军事装备首次亮相阅兵式。中新网 图

在此次阅兵中,最先展出的北极武器装备为“道尔-M2DT”防空导弹系统。“道尔-M2DT”是俄罗斯在“道尔-M2”的基础上研发的适应北极恶劣环境的中程防空导弹,装有两个9M334发射模块,可配备16枚9M9338导弹,采用垂直发射方式,最大射程16千米,能在复杂空情和干扰条件下有效对付中空、低空和超低空飞行的飞机、直升机、导弹等武器,具有在火力和无线电电子对抗环境下抗击密集空袭的作战效能。据悉,目前该系统已装备俄陆军五个旅的五个营。

紧跟在“道尔-M2DT”防空导弹系统之后通过红场的是“铠甲-SA”防空火炮导弹系统。该系统基于“铠甲-S1”弹炮合一防空导弹系统打造,配有1RS1-1E型矩形平面相控阵雷达,对空探测距离超过30千米,最多能同时跟踪12个目标,可引导导弹同时攻击其中5个目标,具有火力密集、机动性好等特点,号称能摧毁20公里范围内的任何空中目标。“铠甲-SA”系统已经完成了在极寒环境下的所有测试,目前已交付俄军,计划2017年底装备部队。

作为这两款极地防空导弹系统的运输工具,“DT-30PM”铰接式履带全地形运输车是专为在沼泽、雪地和沙地等环境中移动而设计的,由710马力的V-46-5多燃料发动机驱动,装有加温器,零部件都经过了防寒处理,可在零下30至零下50度的严寒下,以50千米/小时的公路速度和5千米/小时的水上速度行驶,行程可以达到500千米。由于该车具有良好的越野能力和极地冰层机动能力,能够在北极复杂的气候条件以及完全没有道路和远离保障基地的情况下,轻松翻越冰山,执行相关任务,因此被称为“北极蜈蚣”。

作为本年度红场阅兵的亮点,俄首次展出专门用于北极地区作战的武器装备,鲜明地体现出俄罗斯越来越重视北极地区的军事力量建设,并将其作为未来发展重心的战略考虑。

加强对北极地区军事控制,缓解西方战略压力

俄罗斯一直将自己视为北极地区的核心国家,近年来积极推动北极战略计划,加强北极军事建设。2013年乌克兰危机之后,西方国家对俄罗斯实行全面制裁,北约又不断加快东扩进程,极大地压缩了俄罗斯向西南发展的战略空间,因此俄罗斯更加希望通过加强对北极地区的控制,以缓解来自西方的战略压力。

2013年9月,俄海军北方舰队启动了新西伯利亚群岛军事基地恢复工作。同时,以导弹巡洋舰“彼得大帝”号为首的10艘俄军军舰,在4艘核动力破冰船的伴随下,完成了跨北冰洋的航行。2014年10月,俄罗斯国防部长绍伊古在出席会议时表示,将于当年内在北极地区部署多兵种军事力量,包括建立一支破冰舰队,并为步兵部队配备新式装备,以提高在北极地区作战的能力。2014年12月,俄罗斯宣布成立北方舰队联合战略指挥部,隶属于俄罗斯总参谋部和国防部,主要目的是保护俄罗斯在北极的利益,以及该地区的军舰、民船以及自然资源安全,北方舰队、北极旅、空军和防空部队都将被编入该机构。

此外,俄罗斯还在北极周边积极进行基础设施建设,以强化对北极地区的控制。目前,俄罗斯已经重启了在苏联时期关闭的7个军用机场,在克拉斯诺达尔和列宁格勒地区修建的两座警戒范围为6000千米的“沃罗涅什”级雷达也已经投入运行。预计到2020年,俄罗斯还将在北极周边部署七座该型雷达,并计划研制新一代全自动无人操作导弹预警雷达,部署到克拉斯诺雅茨克、阿尔泰和奥伦堡地区,以替换老旧的“第聂伯河”和“达里亚”级雷达,“填补俄罗斯边境上所有的雷达探测漏洞”。而就在不久前,俄罗斯又宣布“北极三叶草”军事基地完工,成为世界上最北端的军事设施。

同时,俄罗斯还加强在北极地区的兵力部署。目前,科拉半岛上已驻有独立摩托化步兵旅“第200旅”,营区设在靠近俄罗斯与挪威边境的佩琴加镇。在卡累利阿共和国的卡缅卡市,也驻扎着摩托化步兵旅“第138警卫旅”。而此次参加阅兵的第61独立海军陆战旅,则隶属于北方舰队下属的北极作战部队,配备有雪橇和其他极地作战装备,是一支拥有较强空降能力的俄军精锐部队,目前驻扎在北极圈内离挪威和芬兰边境不远的巴伦支海岸边地区。

俄罗斯希望通过不断增强在北极地区的作战实力,获得在任何军事政治态势下都可展开各类行动的能力,从而有效威慑敌人,并向外界发出信号,显示其在北极利益问题上绝不退让的意志和决心。

俄美加紧北极主导权争夺,战略博弈日趋白热化

北极地区具有特殊的地缘战略位置、丰富的战略资源储备、潜在的政治经济和军事战略价值等因素,正成为当前世界地缘政治的焦点,也是各国战略博弈的新高地。

目前,除俄罗斯外,宣称对北极拥有主权还有美国、加拿大、丹麦和挪威等极地周边国家,尤其是美国,在北极争夺中尤为积极,试图通过强化前沿存在及加大军事演训,独享北极地区战略主导权。

对于美国来说,其北极战略的首要关注点是国家安全和航道自由,因此对正在不断扩大军事存在的俄罗斯持强硬立场,并采取相应的对抗措施,包括在北极地区部署防空和远程预警系统,增加用于侦察监控北极地区卫星的数量,以及加快在北极陆地和海面基础设施建设的步伐等。目前,美国在阿拉斯加已经拥有数个军事基地,并装备了战略核潜艇,可在北极冰面下潜航并发射弹道导弹,将飞行路径至少缩短1000多公里,大大削弱了俄罗斯的反应时间和报复能力,拓展了美国的战略纵深。

针对美国的战略挤压,俄罗斯也采取了针锋相对的举措,竭力维持其在北极地区的传统军事优势,同时积极寻求战略突破。为了强化前沿作战能力,俄罗斯不断在北极地区试射洲际导弹,加大在该地区的演训活动力度。俄罗斯多次派北方舰队旗舰“彼得大帝”号核动力巡洋舰赴北极海域执行战略巡航任务,并先后在北冰洋地区举行空军飞行战术演习、三军联合演习,出动了包括图-160、图-95MS在内的各型战略轰炸机,作战训练内容逐步实现规模化、集群化和常态化。5月3日,就在阅兵举行前夕,俄罗斯还派出2架图-95“熊”式轰炸机,在2架苏-35战机的伴随下,飞行至阿拉斯加海岸附近对美实施侦察,并与美国空军2架F-22战机进行了首次顶级战机的正面交锋。

从未来俄美对北极地区的争夺态势来看,虽然俄罗斯在北极的海岸线最长,传统力量存在最为强大,单纯从军事角度来说可能会占有一些先机,但考虑到综合因素,美国除具备更强的综合国力外,在国际事务当中也具有更多的发言权和号召力,可与加拿大、丹麦等北极沿线国家一起对抗俄罗斯,因此在与俄罗斯的对抗中还会占据主动优势。随着北极地区战略地位的不断上升,俄美两国围绕地区主导权的战略博弈还将日趋激烈。

兵韬志略是由南京国际关系学院外军研究中心副主任方晓志为澎湃防务栏目开设的个人专栏,盘点一周重大防务事件,评点信息背后暗藏的玄机,剥茧抽丝、拂尘见金,每周一期,不见不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