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桌|重看徐悲鸿美术思想,中国画教育出现了哪些问题

宗和
2017-05-02 08:28
来源:澎湃新闻

上海海事大学有中国唯一一家以徐悲鸿先生命名的艺术学院——徐悲鸿艺术学院。前不久,在上海海事大学徐悲鸿艺术学院绘画专业正式获批之际,“文心游艺”上海青年画家五人展在上海海事大学艺术馆展出。在展览举办的同时,结合徐悲鸿的艺术教育思想,徐悲鸿艺术学院邀请相关艺术界人士就中国画教育与笔墨话题进行了研讨座谈。与会人员认为,由于历史的原因,当下中国画的教育存在着不尊重中国画教育规律、过于强调西式美术教育方法等,在逐步树立中国文化自信的当下,有必要重新梳理徐悲鸿先生的美术教育思想到底是怎样的。

上海海事大学党委书记金永兴表示,海事大学是一所理工科为主的高校,成立徐悲鸿艺术学院正是看到在人文教育在当下高校文化艺术建设中的重要作用。这次展览与研讨会也是徐悲鸿艺术学院成立绘画专业后的首次大型艺术学术活动。

上海海事大学艺术馆“文心游艺”五人展现场

乐震文(上海海事大学徐悲鸿艺术学院院长):艺术教育不应“像集装箱里的产品”

这次在海大艺术馆“文心游艺”展的参展者包括朱忠民、顾村言、甘永川、牛孝杰、徐旭峰五位,从他们的作品可以看出笔墨的功力与造诣,结合他们的作品,我想就以中国画教育今后发展的途径,做些研讨,我一直在说艺术家包括我们同学们,在艺术学习与艺术创作的时候 ,除了技术以外,其实发现自己内心深处的灵魂是最重要的,只有把这些东西通过自己的表现语言表达出来,这才是可以打动人的。

汪涤教授之前说我们当下的美术教育规范性标准型很强,就像集装箱里的产品,我觉得艺术教育不应该这样,应当因材施教,这方面要向徐悲鸿学习,确实要重新回看徐悲鸿、刘海粟等先生的美术教育思想。现在美术类学生考学都必须考核素描色彩,这真是没办法。以上海国画教育而言,学生好像最在行的是工笔,其实这只是最基本的(技术),这也反映出中国画教育缺失的有很多。中国画教育有着自己的教育规律,应当尊重。

研讨会现场 ,上海海事大学徐悲鸿艺术学院院长乐震文(左)在发言

徐明松(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副总编):中国画教育不可能脱离传统文化

中国美术教育在当代经济背景下如何发展,这是一个大问题,但又是我们必须面对的一个问题,我来到这个展厅的感觉,从我走入校园的时候会发现现在艺术教育的硬件环境非常好,八十年前当林风眠在杭州创办美院的时候,面临资金,土地问题,更重要的还是社会问题。而艺术发展至今天,我觉得是有一个新的开始,要重新再出发是很重要的一件事,我想到了两件事,前不久乐震文先生在上海刘海粟美术馆曾有个展览,而刘海粟和徐悲鸿正是中国美术教育史上的两座高峰,他们是一个时代的标杆,是中国现代美术教育的奠基人,撇开这些来讲,他们都是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从来都是把中西文化融汇再发展的,我觉得徐悲鸿艺术学院在一个理工大学里面,要有新的出发,这个基础是什么呢,就是现在社会的一个跨界——文理兼通,我们现在的大学生需要很多东西比如一个艺术的滋养,另外一个就是艺术要真正走入生活,要时常回过头去,才有今天的路,今天的这个展览是注重笔墨也注重文脉传统的,这些有代表性的年轻画家,实际上是在对传统的的理解中找到一个立足点,我觉得美术教育中国画教育不可能脱离于我们生长的文化中,也就是说我们国画教育,如果我们放掉对传统的理解。在教育中,我们的老师与学生内心要有个准绳就是立足与中国传统文化的根基,文以载道的思想还是很重要的,所以国画的教学要找到这个理由,如果我们现在的美术教育仅仅停留在技术层面上,这不是一个长远的思想。第二个就是中国画发展流程当中,对传统不可能是一味作刻舟求剑理解的,今天这个时代如何把握这个传统,向传统致敬,在大学里尤其要强调。

上海海事大学艺术馆研讨会及五人展开幕活动现场

汪涤(华东师范大学美术史论副教授):当下美术院校教育是“西方式的”

我和美术教育其实非常有渊源,父母都是画家,现在我从事美术教育研究工作,我想先讲讲这次在海大举办的“文心游艺”展览,展出的都是上海非常优秀的中国画家,他们既有传统,又有自己新的理解。现在大家对传统文化已经不像二十年前,过去的都要否定,现在国家对传统文化包括中国画其实越来越重视,当然也有一个问题就是——这是一个最好的时候也是一个最坏的时候,老一辈怎么重视,年轻的这一辈怎么去更接近中国传统,都是问题。中国画有着自己的特点,比如,对外形是不像西方艺术那样要求那么高的。

说到中国画的教育,其实现在几乎所有的美术院校,都是西方式的,而不是传统中国画的院校。当下的美术学院就是一个西式的教育模式,在这样的一个环境下,中国画的发展本身是比较困难的,但是又需要高校教育,你又不可能完全按照院校里面。因为我们又需要想办法去传承,所以这是一个两难,一是学校中国画教育要尊重中国画的规律。二是这针对现在的学生,要有继承,另一方面老师也要有开放的态度,这的确是个两难。

钱保纲(上海工程技术大学设计学院副教授):注重中国画的阴阳虚实等原则

学习中国画是个漫长的过程,回过头来想想这个过程真的是很有意思,在文化的改变过程当中是非常有意思的。我觉得今天在这里的老师的带领下,还有各位画家都带领大家体验笔墨,然后就是这个笔墨或者说这个技术在各个方面在今天是很有必要的,需要看到中国笔墨的基本原则与程式,这意义巨大。

因为个人能力有限,但我想,对于中国画,古人讲虚实,讲阴阳,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则,而这些理念在西式的教育中是缺失的,比如说当下设计专业的学生也想做一些传统的设计市场,但是缺少对这些理念的理解,也因之缺乏一个手段,从思想到具体的技术环节都缺乏中国传统文化的氛围,从原则到原理,一直到技术上,在绘画方面都有讲究。从中国画的教育来说,阴阳、虚实等,对于我们的美术教育国画教育乃至设计教育上都是一个不可缺的话题。

展览现场的朱忠民作品

朱忠民(参展者):中国画教育应当姓“中”

因为中国画的教学离不开示范,其实在美术院校里面对老师的要求是很高的,一个老师的示范很重要,艺术它也是不用教的,是自己学的,老师的示范是最好的学习方法,所以在院校里面,好的老师的示范是指路。中国画教育应当姓“中”,这是第一个概念;第二,中国的绘画离不开中国的文化,中国画的基因不能缺失,很多的新时代的绘画都体现传统这一方面,所以在中国画的教育过程当中,这个是根本,不可缺失的东西;第三,我想中国画的作用不仅仅是绘画,其实也是培养人,通过中国画的教学,它对一个人的心智和品性的一种磨练和修炼,来达到一个人的自我的完善。所以在中国的教学过程当中呢,它不仅仅是技巧,更多的是一种人文,比如说我们在绘画当中,以虚实的关系去做画,临时加入一样东西,但是它在中国画里面,它不仅仅是虚实,它是一种虚实的转换,更多的是一种由物理变成心理的一个过程,一种精神上的东西,它是用虚来概括实,所以这里面不难理解它是一种文化的体验,还有一个,中国画离不开书法,那现在院校里面相对于书法来说比较的落后,很多学生在课程设置里面很多时候书法只有两个星期,那这两个星期根本解决不了问题,因为我们学生考进来的时候基本都是以西方的方式,考素描,考速写进来的,他对这个毛笔很陌生,所以要这个课程方面需要加强。

展览现场的顾村言作品

顾村言(参展者):美术教育的座标出了问题

因为这里是上海海事大学,我想到海洋是一种自由的象征,而这次展览的“文心游艺”主题,来自于孔子的“依于仁,游于艺”,其实孔子让弟子各言其志时还有一句”吾与点也“,从这句话的背景我认为孔子终极指向其实也是指向心性的自在与自由。

中国画之所以从匠人画发展到文人画,中国书法之所以发展到草书,都可以从心性自在与自由的指向进行理解。回到中国画的教育,因为在徐悲鸿艺术学院,我觉得当下确实很有必要梳理徐悲鸿先生的美术教育思想到底是怎样的,需要重新梳理,才会对当下有很多启示。现在的美术教育是必须考素描、速写、色彩三门的,但徐悲鸿主政北平艺专时,对于教师与学生的要求并没有现在这样的只重视素描、速写、色彩。当时徐聘请并尊重的中国画教育方面的教师,比如齐白石、寿石工,都可以看出徐的美术教育思想是宽博开放的,既重视传统,又重视西式基础。当然,囿于当时”拿来主义“的风气,徐悲鸿先生对传统中国画的认识也仍然有一些不足,这在当下仍需要辨析。

五十年代以来,美术学院何以成为汪涤所言的“西式的美术学院”,除了高等美术教育的一系列问题,还要看到当下中小学的美术教育的不少问题,我觉得是美术教育的座标出了问题,因为这个座标是西式的。比如,如果一个单纯学中国画的孩子,在当下中学的美术教育体系里,上升空间是非常逼仄的,即使通过书画考入美术学校,他会发现周围的主要考核依据依然是西式的,原因何在?这些一方面是受到左的思想影响,另一方面也是因为不尊重中国画教育的规律,以西式美术考核作为一个主要的考核标准,而且流于工具化、功利化,以至于出现了“国画专业本科生不会拿毛笔”这样的怪现状。看民国时期的北平艺专与上海美专国画专业的招条简章与课程表,可以看到对于古诗文修养、金石书法有着十分明确的要求。 其实中国艺术虽然注重传承,但也一直是开放性的,近代以来,徐悲鸿、林风眠、刘海粟、关良等因为有深厚的中、西画素养,多方面探索,也确实开拓了中国画的新境界。

但中国画教育真正出现问题其实是在这半个多世纪 ,尤其是苏式素描教育成为一套准则以后,通过与考试的结合,渐渐趋于八股化。中国画的教育确实有自己的规律,比如过去是师徒相承式加自学的方式,但现在实施高等教育,而且招收的学生大多是通过苏式素描考核进来的,这里面的接轨其实是有很大问题的。中国画的教育除了笔墨,培养的观照方式也很重要,中国画是主观的,讲究澄怀观道,山水也有咫尺千里的视觉,传统的西式美术观照是透视式的。这一点,比如英国艺术大家霍克尼因为受到中国绘画的启发,就多次谈及西方绘画“焦点透视”的缺陷。

中国画的写意性与书法密不可分,中国人在艺术方面很早就摆脱了对物象的奴性成分,注重内在的情感与抒发。然而,如果站在中国文化发展的立场来看,这几十年来的中国画教育是并不成功的,也是有太多反思之处的。要改变,这也是一个系统工程,在这方面,徐悲鸿艺术学院终于拥有了自己的绘画专业,是不是可以做些探索。

路燕(上海朵云轩集团副总):朵云轩力推“文心游艺”的背后

这次“文心游艺”展览之前是在朵云轩举办的,也是朵云轩首次自主举办的年轻中国画家的群展。先说朵云轩,这是一家文化的百年老店,到去年为止,我们已经117年的历史了,刚刚突然想到我六年前走过这条路,当时去的航海博物馆,其实航海博物馆里面有一些作品让我想到了与我们之间的关联,上海海事大学从事着航海、技术等专业性的教育,这些年能够独具慧眼的开设艺术学院,确实是一个了不起的壮举。中国人现在的很多的一些生活方式,并不是说一开始我一定要创造一种什么样的生活方式,可能是大家在开心的时候,做一种表达,可能就后来流传下来了。我觉得当下很多方面似乎过于沉重,如果我们把它回归到一种本心,回归到生活的出发点,以一种“游于艺”的心态表达内心的时候,我觉得可能会有一种不一样的东西来。

就朵云轩而言,从去年七月份开始推出注重传统笔墨的展览,然后再到现在的“文心游艺”展览,其实在艺术界已经传递一种信号,对传统文化必须要真正重视起来。今后我们想把“文心游艺”作为朵云轩的一个品牌。

石娟(上海海事大学徐悲鸿艺术学院党支部书记):不要把中国画教育工具化利益化

孔子追求的确实是一种文心,这次研讨会提出重新看徐悲鸿的美术教育思想,这对我们当代的美术教育都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教育的公平化是中国从古至今一直强调的问题,而我们也要从徐悲鸿的思想中探讨他的思想到底是什么,他的目的到底是什么。而当时的另一位画家齐白石的想法就很简单,他就是想画画,但齐白石其实还有文人追求的一面。现代中国画的教育应当是开放的,但是不要把它工具化与利益化。

许承兴(上海海事大学徐悲鸿艺术学院副院长):在传统文化复兴的背景下反思

现在上海很多学校都开展绘画专业,投资也比较大、海事大学徐悲鸿艺术学院是经历千辛万苦才建立起来,学校对艺术学院一直重视,比如这样的展厅,给大家提供了一个展示艺术的非常好的空间,包括学校对绘画专业的申请,也一直大力支持。我想当下对传统文化的重视前所未有,在传统文化复兴的大背景下,我们坐在一起反思中国画教育的话题,希望今后与朵云轩等机构合作,继续多举办这样的活动。

牛孝杰作品(局部)

牛孝杰(参展者、上海海事大学徐悲鸿艺术学院教师):形成文人精神的教育体系

随着社会转型,传统的文人阶层包括文人画的传统,或许已经不存在了,但是文人画的精神要继承,所以我感觉“文心”这个词现在提出来,涉及一个教育的改革,对传统,对文人画,所以我们当代对于文人,文人画的这种精神的教学,它这个就是时代的一种精神,像吴昌硕齐白石,他们的绘画个性这么张扬,其实与精神相关。在当下,通过梳理中国画的教育,我想我们更应该形成文人画、文人精神的教育体系。以徐悲鸿艺术学院来说,绘画专业已经申请了,今年中国画专业的学生也要进来,希望在乐震文老师及其他老师的指导下,做成一些事情。

研讨会现场

    校对:余承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