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逐步建立网络安全人才立体化培养体系,重视职业道德教育

澎湃新闻记者 陆兵 实习生 任天宝
2017-04-20 21:47
来源:澎湃新闻

在巨大缺口下,上海正加速网络安全人才培养。

近日,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记者从上海市信息安全行业协会(下称“行业协会”)获悉,到2020年,中国的网络安全产业人才缺口将达140万人,而上海一所高校的信息安全与管理专业开设10年,毕业生仅481人。

为加速人才培养,上海近几年已逐步尝试建立了覆盖中小学生,中高职学生,本硕博高校学生的立体化培养体系。

业内人士强调,上海在培养网络安全人才时,不仅看中实用技能,也把人才的职业道德素养放在重要位置。

网络安全人才缺口大

一份来自网络安全服务平台的调研显示,中国内地企业网络安全管理与文化,均落后于印度。内地企业44%的网络安全事件与数据泄露、员工操作不当、安全意识薄弱等有关,远高于全球16%的平均水平。

根据《中国信息安全》杂志统计,截至2020年,中网络安全产业人才缺口达140万人。但据业内人士透露,目前每年高校培养的信息安全人才仅在5万名左右。

上海市信息安全行业协会成员宋国徽表示,按照这一缺口,假设一个学校每年有400名信息安全专业学生,需要覆盖3500家院校。

在上海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信息安全与管理专业开设至今已有10年,毕业生人数仅为481人。该专业主任张月红告诉澎湃新闻记者:“别看这个人数体量不大,但在上海市高职高专的信息安全专业毕业人数中已经占40%,可见在这方面的人才缺口之大。”

上海网络安全人才培养成体系

上海市信息安全行业协会副秘书长黄磊介绍,面对这么大的人才缺口,近几年,行业协会联合协会成员单位,逐步尝试建立立体化的网络安全知识、技能的培训与培养体系。

针对不同阶段和不同能力等级,对网络人才的教育和培养也有所侧重。黄磊表示,“对于一般民众的教育,可以理解为全民安全意识的通识教育;接下来是一些专业的基础人才培养,覆盖了中小学生,中高职学生;而本、硕、博高校学生培养,在上海交通大学有网络空间安全一级学科。”

行业协会主编张林才介绍,目前,为市民举办专题讲座的模式在上海已经初步建立,这些专题讲座往往围绕市民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误区和问题展开。

而针对中高职,信息安全行业协会成立了“职业教育专业委员会”,加强师资培训、实践课程建设和技能性人才培养,

以同济大学为代表的本硕博一体化的研究、实战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针对在职人员,每年举办“安全技能竞赛”和“管理运维赛”,不断提升安全人才的实战水平。

以上海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为例,2013年起,该校信息安全技术专业在公安部的指导下,与企业共建了“信息安全学生工作室”。成立三年来,工作室成员在校内教师和企业技术骨干的指导下共完成了企业安全检测项目三十余项,如“上海市118所中高职院校网站的安全扫描”、“国内快递公司的业务安全检测”等。

“信息安全从业人员很容易受诱惑”

上海在网络安全人才的培养上,把职业道德放在重要位置。

不少业内人士认为,虽然网络安全人才的培养强调“工匠精神”,应用型人才非常吃香,但对行业人才的职业素养的要求也尤为重要。

“前段时间的京东50亿条公民信息泄露事件就敲响了警钟。”张林才告诉记者,信息安全从业人员很容易受到诱惑,因为与从黑色产业链获得的价值相比,通过正当途径所得到的回报完全不对等。

“一个安全漏洞上交给公司,公司可能顶多给你一个很小的奖励,而拿到黑色产业链去卖,根据不同的安全等级明码标价,价格高的漏洞甚至超过10万美元。”张林才表示,所以要培养一个正确的观念,从业人员不能去踩这条红线。

张月红也认为,网络安全人才是一把双刃剑,该校从学生入校开始,就重视安全法律法规的宣讲,使专业学生对网络和信息化工作方式有正确认识,并通过在实践教学中引用安全案例,提高专业素养,主张教学互动,让学生主动搜集相关安全案例并分享交流。

    校对:张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