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饭|《奇葩说4》还是下饭神器吗

兮酱
2017-04-20 17:32
来源:澎湃新闻

《奇葩说》第四季在愚人节前一天默默开播,第一赛段已经结束。相比预热型节目《奇葩大会》开播时周围人的讨论,显然正主的开局没有得到预期的热度。

导师换人、新人缺位、老人太多、赛制难动……这一季摆在面前的问题不少。恐怕按照目前节目的成色,很难说导演组给出了有竞争力的答案,尚且只能说,在缺少了高晓松这么个灵魂人物的情况下没有搞砸。

高晓松这一季不再做导师。

1

关于这个节目,从第一季开播以后,分析的已经太多,每一季都有增量变化。

第一季场面还很简陋,赛制也简陋,场上大多是只会辩论和只会聊天的人,靠蔡康永、高晓松和马东一次次把话题深入,打出价值观层面的牌。

第二季高晓松出走,金星救场,效果不尽人意。好在那一季还有邱晨、陈咏开、周玄毅,迅速和老咖们一起尝试在辩论里加入更多综艺感,场面上活跃很多,话题拓展也比第一季更大胆。不得不说,导师不够选手来补,在这一季起了大作用。

到第三季,马晓康三人组回归,除去黄执中、胡建彪几个伪新人,其他新人表现不佳。这次又还好有高晓松和蔡康永的完美组合,哪怕不看新人们讲话,听导师发言就足够赚回本。

三季结束,明眼人一看便知变化背后的潜在规则,辩手和导师这两种人设强弱是弥补关系,也是带动关系。辩题让导师有话说,比让选手有话说更重要。毕竟作为辩手,哪怕是综艺辩手,任何题目和持方都是应该能打的,技巧占了上风,就难有爆发点,制造话题的任务只好落到导师身上。

2

第四季开场,果不其然,最重要的变化是导师,最大问题也出在导师身上。

高晓松没有再来参加。张泉灵和罗振宇来了。

左起:马东、罗振宇、张泉灵、何炅和蔡康永

罗振宇很好理解,他有文化积累,重要的是常年还在用讲话说教他人,在技巧上完全不用担心。

从目前已经播出的六期来看,罗振宇会说的好处已经体现。前六场比赛,罗振宇下来五次,分别和马东、蔡康永都做过对手。

蔡康永的厉害不用说,第一期坐着就把张泉灵的票和面子抹杀得一丝不剩。但大多数观众哪可能像康永哥一样小时见惯大场面,大了又气质超群。

到了罗振宇这里,不管热鸡汤冷鸡汤,打出混社会这牌子,总能把鸡汤变成火锅,热辣辣吃下去不得不服。

蔡康永依然是话题制造和鸡汤之王。

罗振宇用“老江湖”的道理回击

最能看出这点的是讲美德那一期。蔡康永一番话把美德提升到令人深省的地步,哪怕生活全是乌七八糟的事情,想到自己也可以沐浴在美德这样的词里,就能感到内心的宁静。这样的自我说服充满幸福感,和高晓松那句关于苟且、诗和远方的名句一个路数。

到了罗振宇,你讲美德,我说社会道理,还要顺带把马东带出来夸奖一番。

罗振宇

笼统地讲,蔡康永和高晓松都是怀旧的人,他们怀念往来无白丁的童年和青少年时代,说的道理中透着体面、温润和向往。

但毕竟不是人人有那样的背景。罗振宇和马东有相似之处,深谙社会潜在规则,罗振宇说打游戏对上司放水还不够,要“当众自残”。这样不体面又难堪的人生,对上蔡康永轻松游戏人间的态度,暗暗中增加了可看性。

所以,张泉灵呢?只在第一期出场做了一次导师,场面不忍直视。显然是,没做好功课,也太轻视对手,轻视节目选手。

她唯一出场的这期讲单身妈妈可不可以自己带孩子,持方是可以。站起来说的第一个理由竟然是“目前国内家庭里,大部分爸爸是缺位的”。不论技巧如何,这样不太负责任的总结,对那些对夫妻关系有自己见解的年轻人来说,完全是无效信息。

张泉灵

在央视从记者做到人尽皆知的主持人不太多,张泉灵算是能力出众的一个,大概也是马东的关系,邀来救高晓松的场。

可能节目组在第一期后意识到情况不好,后面五场里张泉灵没下来做对抗,几乎就是罗振宇和蔡康永的战斗。

其实马东还是很可惜,花了人情又花了钱请来何炅主持,本来就是为了能自己更自由地表达观点,但目前看来,马东的主持人惯性很难改变,常常都不同角度思考问题容易导致观点不够鲜明,性格不够突出,并没有找到合适的人设标签。

听到有不少人认为,把导师捧到“上神”地位不符合《奇葩说》原本的精神本质,应该让辩手们也能反驳导师,也能和导师开撕。但如果真的让这种事情发生了,大概那一季的导师就真的太弱了。所谓“上下”之分,并不是地位上有分别,而是分工不同。留心蔡康永的每次发言就能发现,他不是把已经跑偏的辩论方向拉回来,就是开拓思路、升华议题。这就是导师的“地位”。

如果对导师发言真有不认同不妥当,权当只听了选手发言就好,不用苛责一个节目里每个人每句话都必须够正确够深刻。

3

除了导师以外,《奇葩说》另外两个重点是选手与赛制。不过今年情况与去年没有太大不同,没什么太多好说的。无非一样还是新人不行,赛制也没有看点。

图中赵大晴持方是“该”,票数统计是发言前和结束时。好几场比赛中都出现这个情况,新人发言后对其持方票数完全是反作用。

不过今年这个比去年更弱的新人配置,倒让我想通了两点。

一是其实这种情况下,做个《奇葩大会》是明智的做法,现在就知道这个“先导”节目的好处了,这些新人不擅长辩论,一上场就犯怵,但这些人有自己其他方面的闪光点。

在集体水平不行的情况下,这些闪光点成为入选《奇葩说》的理由也就情有可原了。

卡姆在《奇葩大会》上是人气较高的直接晋级的新人,到了辩论场,效果也很弱。

二是实际上我们没必要苛求新人一定要好,要厉害。完全指望老咖们不是很好?当mc是认同度很高的明星时,能继续用是最好选择,跑男、极限男人帮,一换人引发的震动是巨大的。把看马薇薇、黄执中、肖骁、颜如晶……当做目的,就不会想不通为什么节目组要在前期比赛里多配老人了。

说到底,这是个综艺辩论节目,不是辩论选秀节目。

至于赛制上,在不同场合不同网站上看到很多人要求节目组改赛制,觉得现在延续去年的做法没有新意,难以激起大家观战兴趣,如果不是为了看喜欢的导师讲话,看几个明星辩手上来说几句,这个节目吸引力正变得有限。这跟赛制有很大关系。

前期六场比赛,三个星期,如果能在其中加上新人1对1的辩论,上下半场相互交换持方再开撕,又或者延长自由辩论时间,让后方选手们也认真撕起来,都是不错的选择,会非常有看点。

小部分给予新鲜的改变,能把老奇葩们的惰性和优势重新调动出来,而不是放他们轻松赢过新人。毕竟像大王这样,完全没有看点、没有任何作用、连写好的台本都演不好的人,凭什么能够次次坐在后排,靠调侃几句肖骁就得到那么多镜头关注?

这个节目还是下饭神器吗?其实说话辩论这事情,虽不及唱歌优美,但同样能高山流水觅知音。伴上康永哥一碗酸甜苦辣的鸡汤,入味。

P.S. 写完之后回头想想,好像张泉灵老师也不是完全没有金句,至少这几句,深得我心。

    校对:刘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