韦力︱汤显祖、冯梦龙、孔尚任的墓或故居是真的吗?

韦力
2017-04-21 10:49
来源:澎湃新闻

编者按:《上海书评》将持续发布藏书家韦力对中国古代文人遗迹的实地寻访笔记,本文为“觅曲记”系列,旅途照片由作者提供。

(一)我觉得自己跟汤显祖有缘

汤显祖是明代戏曲史上极具名气的人物,被誉为“曲仙”,总计有四部曲作(《紫钗记》《牡丹亭》《南柯记》和《邯郸记》)流传后世,因为这些剧作的情节都跟梦有关,故被称为“临川四梦”。

汤显祖在江西当地至今仍然很有影响,我从金溪县打的前往抚州市,沿途看到许多四梦酒广告,当地把汤显祖的著名剧作进行了如此的商业化,不知道汤的后人有没有找相关部门主张权利,但不管怎么说,能以他的名剧作为酒名,以此来广而告知,也足见抚州人民也认为汤显祖是值得骄傲的一位前贤。

汤显祖之墓

汤显祖墓位于抚州市城北的人民公园(西湖公园)的东北角,是公园内的一个独立单元,用围墙包了起来。从外观看,此墓作了新的整修,其制式有着元代人墓葬的味道,墓的正前方写着“汤显祖之墓”,三面有半圆形的墙围,封闭的墓顶上有一颗圆形的宝珠,上面刻着祥云图案,而墓的后方则用碑石的形式介绍着汤显祖的生平。而墓的后方,有一个新修的小亭,里面坐着一些游客,在那里歇息谈天,一眼望去,颇具祥和气氛。

拍照完毕之后,我注意到前方有牌楼式的入口,这个牌楼的上方写着“遗爱人间”四个篆字,两边的对联则为汤显祖著名的词句:“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而今细读他的这两句词,感觉这位伟大的曲作家能够长眠于此,恰恰符合了他在词句中所咏叹出的意境。

汤显祖塑像

汤显祖纪念馆位于抚州市临州区文昌大道1325号。该馆占地面积很大,但没有一棵老树,说明都是新近刚建成的,前行不远就看到了汤显祖的立姿塑像,塑像的正前方有一座带亭子的拱桥,拱桥的护栏上说这个桥就是三生桥,穿过三生桥,对面有一个环形的建筑,建筑的门洞是一个不规则的入口,里面有汤显祖坐姿像,门楣上的匾额写明这个建筑叫“破茧山房”,旁边有一个说明牌,上面说汤显祖自号“茧翁”,原意是“弃官返乡后想象茧俑那样不问世事,宁死其中”,但最终还是在这个地方完成了他那影响具大的作品“临川四梦”。这座建筑是露天的,等于是建了一组环形的回廊,而汤显祖坐在回廊中露天的部分,我觉得这个建筑附会得不好:怎么可能建一组房子,没有屋顶呢?

破茧山房

破茧山房的后方另有一个园中园,名“南柯梦境”,园中园的墙上嵌着许多新刻的石碑,录的是汤显祖文章中的诗句,以及剧情场面,在里面转了一圈,没有找到跟汤显祖有关的实物性物体,再回到大门口,却留意到该馆的匾额是出自舒同的手笔。

关于汤显祖的遗迹,我还意外遇到了一处。

老槐树

那是某次我在扬州时,前往驼岭巷寻访金农故居,金农故居在驼岭巷的尽头,穿过驼岭巷时,无意间看到一棵长相奇特的槐树,细看槐树下方的说明牌,竟然有着这样一段文字:

槐古道院遗物,传为“南柯一梦”中的“南柯”。

唐·李公佐《南柯太守》记:淮南节度使门下小官淳于棼宅前有棵古塊,遮天蔽日,淳于棼常与朋友槐下酣饮。一日酒醉入梦,被大槐安国国王招为附马,后又任南柯郡太守,威势越来越大,享尽荣华富贵,最终引起大槐安国国王的疑惧,被遣而归。醒后,竟是“南柯一梦”,淳于棼有感于此,遂杜绝酒色,出家为道士,捐屋为道院。现道院不存,而古槐依旧。

明汤显祖据此传改编为剧本《南柯记》,成为著名的《临川四梦》之一。当代伟人毛泽东名句“蚂蚁缘槐夸大国”即典出于此。

读罢这段文字,让我有点小兴奋,至少我觉得自己跟汤显祖有缘,虽然他写的都是梦,但梦不也同样很美好吗?

(二)冯梦龙故居是假的

从创作业绩看,冯梦龙更像一位编辑家,他所编纂的“三言”(《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在中国小说史上有着广泛的影响;而他收集整理的民间小调(《挂枝儿》《山歌》),也是近百年来受到相关学者广泛关注的著作。

冯梦龙村

冯梦龙纪念馆位于江苏省苏州市相城区黄埭镇新巷村。此次寻访由卜若愚、叶剑青、张琦陪同,在该村的入口处,看到大牌子上写着“冯梦龙村”,可能是为了宣传,本村已经改成如此直接明了的名称。标牌的侧方有该村的规划图及简介,细看此图,故居和纪念馆不在同一个位置,于我而言,探访故居当然最好,于是在上面看清路线,朝故居的方向行驶。然而在这些小路上,完全没能看到跟冯梦龙有关的指示标牌。

杜十娘

开到故居旁边,在一片草地上见到几尊铜雕像,最前面的一尊,是一位妇女捧着个盒子,不用说,这肯定是杜十娘。走近细看,果真旁边的标牌上写着“杜十娘怒沉百宝箱”。这尊雕像制作得还算精良,但毕竟杜十娘的故事已然深入我心。端详这尊雕像的面庞,跟书中的描写差了好几条街:

生得浑身雅艳,遍体娇香。两弯眉画远山清,一对眼明秋水润。脸如莲萼,分明卓氏文君;唇似樱桃,何减白家樊素。可怜一片无暇玉,误落风尘花柳中。

这句描绘中的“遍体娇香”,虽然无法体验得出,但余外的描绘总还是希望能够从雕像的形象中表现出来。

我还是觉得杜十娘手捧的那个宝盒的体积有些小,按照书中的描绘,那个宝盒像个聚宝盆一样,里面有无尽的珍宝。当然,人不在大小,马不在高低,盒儿小不等于珍宝少。念及这一层,更替那薄情的李甲感到惋惜。如此数量的人间稀世之珍,就这样倒入了水中,而他却未曾念及因其没钱时差点儿被老鸨杜妈妈赶出之时,杜十娘对他是何等的呵护。最终的故事,大家都知道了,如此美艳的一位杜十娘,李甲却不能跟她有一个她的归宿,这也算是天命吧,但我总觉得此时将珍宝抛入水中的杜十娘,应该是一脸的悲愤,而这尊雕像却未能表现出她那一刻的心情。

广场上放着“三言”

这个小广场的正前方,用大理石刊刻出三本打开的书,不用说,肯定是“三言”各一本,走近一看,果然。而广场正中的后方,则是冯梦龙的雕像,此雕像的手法颇具现代味道,只是不知冯梦龙形象的所本出自何处。

冯梦龙雕像

在雕像的左右两侧,各有一个小亭,每个亭内立有一块竖形的刻石,不知这种建亭的方式有着怎样的寓意。而雕像的右侧,也有两组雕像,一是水漫金山中的白娘子,而另一位则是“卖油郎独占花魁”中的男女主角。

冯梦龙故居

从外观看,冯梦龙故居乃是用旧料建造而成的,这份认真在今天的名人故居景点中颇为难得,唯一的小缺憾,是门楣上挂着的“冯梦龙故居”几个字乃是左读。

匾额是左读

在入口的侧边,有售票亭,向内望去,未见工作人员,而右侧墙上挂着的参观须知则又标明“冯梦龙故居向公众免费开放”。信步走入门内,看到前厅的装修却是用木条板来作墙壁,颇具今日装修的田园风格,这一点似乎也缺乏点儿古风。在前厅的墙壁两侧,以展板的形式介绍着冯梦龙的生平,其中一个展板把他称为“文学泰斗”,这样的称呼方式,颇有拔高之嫌。

拍照之时,无意间瞥到左厢房有人的影子,本来安静的院落,有这样一个人影倒是吓了我一跳。定神细看,乃是两尊塑像,其逼真程度可谓达到了惟妙惟肖。向内望去,这间房乃被布置成了灶间加餐厅,里面有一位长者正让小朋友吃鸡腿,不知这是要表现怎样一个场景。卜兄说:“看来这家人日子过得蛮好,你看那小孩儿,看着鸡腿直皱眉头。”而我却注意到,这里所垒起的炉灶看上去颇为特别,上面的彩绘很有民俗风味。

炉灶

再到右厢房探看一番,这里也同样挂着一些展板,主要是介绍冯梦龙和“三言”。而院中的另一侧,有一个木制的半亭,这个半亭未曾着彩,亭的正中摆放着一块尺寸颇大的古砖,看式样,应当是仿制的秦砖,不知有怎样的寓意。安静的小院满着石条,至少那些石条基本上是百年前的古物。在院子的另一侧,则有两个小朋友玩耍的雕像。

正堂外观

穿过院落则为正堂,正堂的右侧布置成了私塾的形式,里面依然有三个人形彩塑,是老师教学生的场景,而这三人面前的书桌上,均摆放着一本线装书。见到线装书,当然让我最感亲切,于是我轻手拿起翻看这些道具。学生面前的书本,除了打开的那一页,余外的都是白纸;而老师面前的那一本,反倒是每页均有字,顺手一翻,原来每一页都印着同样的字,看来这个道具制作得不专业。而书堂的侧旁陈列的书架上也有一些线装书,我打开其中一部《喻世明言》,里面也同样全是白纸。走入正堂,正前方的墙上挂着冯梦龙的官服像,而两边的墙壁上,则是放大了的“三言”插图。而正堂的另一侧,则被布置成了卧室的样子。

正堂

总体看上去,这处冯梦龙故居建造得颇为用心,唯一的遗憾,是我未能在这里找到相关的介绍文字,因为我想了解这处复建的故居是否是在当年的原址之上。近一个小时的参观过程中,没有遇到其他游客,也同样没有遇到管理人员,因此我的疑问无处去请教。即使如此,能够在冯梦龙的家乡找到他的故居,这对我的寻访而言,已然算是完美。

回到苏州之后,在卜先生的热情安排下,我等一同来到了一个雅静的场所,又见到了马骥兄,以及苏州博物院的李军先生,同时我还请来了苏州才子王稼句兄。王兄问及我今日的寻访情况,我向他逐一汇报今日的所得,当他听到冯梦龙故居时,竟然张口就告诉我:“那是个假的!”

他的这句话让在坐者都吃了一惊,我马上向他请教细节。王兄告诉我等,苏州有一位老干部对冯梦龙特别痴迷,他搜集了跟冯梦龙有关的大量史料,唯一的遗憾就是无法确认冯梦龙故居原在哪里。虽然在此前也有不同的说法,比如说在苏州的某条小巷之内,但那些说法却得不到资料佐证,而这位老干部就多方联系,希望能建起一所冯梦龙故居,最终黄埭镇接下了这个项目,于是就在那里建起了这处故居。

稼句兄的这个说法让我大感沮丧,跑了这么远的路,竟然是这样一个结果,然转念细想,苏州当地这么多人研究冯梦龙,至今都无法确认他的故居以及他的墓葬,而这样一位著名的文学家,怎么也不应该了无痕迹地消失在这片大地上,能有这样一处故居去寻访,不也是对这位前贤很好的一种纪念吗?一念及此,所有的沮丧瞬间消散。

(三)孔尚任在尼姑庵里写出《桃花扇》

孔尚任是《桃花扇》的作者,该剧被后世誉为清代戏曲史上的名品。孔尚任去世后,葬在曲阜的孔林内,我前去孔林寻访他的墓葬,在那里朝拜了孔子,却未曾找到孔尚任,这个遗憾只能今后再予以弥补了,好在他在泰州时居住的故居得以修复了起来,那里就成了我的寻访之处。

孔尚任故居大门

孔尚任故居在今桃园景区内,位于江苏省泰州市东南园10号,然而这个故居并不能单独参观,要想入内则须购买凤城河风景区通票,票价四十元。此景区的路径太过商业化:停车场及售票处的大门是出口,而前往出口,则必须经过长长的商业街,尤为可气的是,里面的孔尚任故居就离出口处不远,因此,我买票后前往此故居要走一个完整的回环。故居在眼前而不能入,显然让人不舒服,于是我跟出口的门卫讲明情况,说自己入内不游览仅是拍这个故居,可否从出口进入,而这个门卫坚决不干。无奈,那也只好兜一个大大的U字型。穿过貌似琳琅满目但实则全国旅游点万人一面的小商品街,绕到孔尚任故居。

《陈庵记》

此故居从外形看是典型的北京四合院,进门一扇石影壁,刻着孔尚任所写的《陈庵记》,讲述着这个院落的来由故事。

正殿佛像

正殿是开敞式,供着观世音菩萨像,右侧厢房有孔尚任的塑像,他坐在桌子前执笔在写《桃花扇》,左手扶案,右手执笔,可惜握笔的姿势像是拿着钢笔,塑像穿衣戴帽,的确栩栩如生,旁边的博古架上还摆着几摞线装书,我很好奇是什么书,可惜不让进入。

孔尚任塑像

忽闻后院有古筝声,虽然比忽闻水上琵琶声差强人意,但毕竟也让人顿发念古之忧思。顺声来到后院,原来是几个妇女在练习合奏古筝,但我总觉得古筝的这种急管繁弦不若古琴的大音稀声更让自己受用,也许这是一种偏好,但我还是站在旁边听了一会儿她们认真的合奏。正听得入神,旁边的一位工作人员问我有何事,我以攻为守,反问他为什么孔尚任故居供着菩萨,果真他忘了对我的追问,告诉我说这个故居原来是一位陈姓财主的旧居,因为信佛,后来捐出来,把旧居变成了尼姑庵,孔尚任就是在这尼姑庵里写出了《桃花扇》。这个说法倒很有意思,虽然说《桃花扇》创作的具体时间并不明细,但既然这部传奇如此的完美,那也说明孔尚任创作该剧有着长时间的修改过程,说不定他正是在这间房内起笔开写者,这倒是一个重要的纪念地。

继续参观这个纪念馆,后院的墙壁上挂满了南山寺的展板,而南山寺与此处旧居有着怎样的关系?这成为了我第二个疑惑,于是我又找到那位管理者,向他提出了这个疑问。管理者说,南山寺不在此处,他们只是临时占此地办公,现在正在恢复南山寺的建设。

延伸阅读:

    校对:余承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