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晓群︱五行占:大风拔树

俞晓群
2017-04-21 14:46
来源:澎湃新闻

此类风称“常风”。班固《汉书·五行志》,将恒风归于土发生变异名下。并称:“雨旱寒奥,亦以风为本,四气皆乱,故其罚常风也。”汉代刘向认为:“于《易》,‘巽’为风为木,卦在三月、四月,继阳而治,主木之华实。风气盛,至秋冬木复华,故有华孽。”云云。

班固论说“常风”,则以春秋故事“六鸟退飞”为首引,阐释其观点:釐公十六年“正月,六鶂(yi,四声)退蜚,过宋都”。《左氏传》曰“风也”。刘歆以为风发于它所,至宋而高,鶂高蜚而逢之,则退。经以见者为文,故记退蜚;传以实应著,言风,常风之罚也。象宋襄公区霿自用,不容臣下,逆司马子鱼之谏,而与强楚争盟,后六年为楚所执,应六鶂之数云。京房《易传》曰:“潜龙勿用,众逆同志,至德乃潜,厥异风。其风也,行不解物,不长,雨小而伤。政悖德隐兹谓乱,厥风先风不雨,大风暴起,发屋折木。守义不进兹谓耄,厥风与云俱起,折五谷茎。臣易上政,兹谓不顺,厥风大焱发屋。赋敛不理兹谓祸,厥风绝经纬,止即温,温即虫。侯专封兹谓不统,厥风疾,而树不摇,谷不成。辟不思道利,兹谓无泽,厥风不摇木,旱无云,伤禾。公常于利兹谓乱,厥风微而温,生虫蝗,害五谷。弃正作淫兹谓惑,厥风温,螟虫起,害有益人之物。侯不朝兹谓叛,厥风无恒,地变赤而杀人。”

接着,班固《汉书》列举汉代四个刮大风故事,均起因于诸王叛乱:(一)淮南王:文帝二年六月,淮南王都寿春大风毁民室,杀人。刘向以为是岁南越反,攻淮南边,淮南王长破之,后年入朝,杀汉故丞相辟阳侯,上赦之,归聚奸人谋逆乱,自称东帝,见异不寤,后迁于蜀,道死廱。(二)吴王:文帝五年,吴暴风雨,坏城官府民室。时吴王濞谋为逆乱,天戒数见,终不改寤,后卒诛灭。(三)楚王:文帝五年十月,楚王都彭城大风从东南来,毁市门,杀人。是月王戊初嗣立,后坐淫削国,与吴王谋反,刑僇谏者。吴在楚东南,天戒若曰,勿与吴为恶,将败市朝。王戊不寤,卒随吴亡。师古注:“僇,古戮字。”(四)燕王:昭帝元凤元年,燕王都蓟大风雨,拔宫中树七围以上十六枚,坏城楼。燕王旦不寤,谋反发觉,卒伏其辜。

《后汉书》记载大风,依然事出有因:

其一,太后摄政:安帝永初元年,大风拔树。是时邓太后摄政,以清河王子年少,号精耳,故立之,是为安帝。不立皇太子胜,以为安帝贤,必当德邓氏也;后安帝亲谗,废免邓氏,令郡县迫切,死者八九人,家至破坏。此为瞉霿也,是后西羌亦大乱凉州十有余年。二年六月,京都及郡国四十大风拔树。三年五月癸酉,京都大风,拔南郊道梓树九十六枚。七年八月丙寅,京都大风拔树。

其二,安帝亲谗:元初二年二月癸亥,京都大风拔树。六年夏四月,沛国、勃海大风,拔树三万余枚。延光二年三月丙申,河东、颍川大风拔树。六月壬午,郡国十一大风拔树。是时,安帝亲谗,曲直不分。三年,京都及郡国三十六大风拔树。

其三,郊祭失礼:灵帝建宁二年四月癸巳,京都大风雨雹,拔郊道树十围已上百余枚。其后晨迎气黄郊,道于雒水西桥,逢暴风雨,道卤簿车或发盖,百官沾濡,还不至郊,使有司行礼。迎气西郊,亦壹如此。

其四,原因不明:中平五年六月丙寅,大风拔树。献帝初平四年六月,右扶风大风,发屋拔木。

点击下方链接,阅读俞晓群的“五行占”系列:

    校对:余承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