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芝麻街》大鸟叔叔:大人需要学习如何让孩子来指导你

澎湃新闻记者 尹琳
2017-04-18 07:43
来源:澎湃新闻

“孩子遇见陌生人时,该怎么做?”这是沪上以桌上木偶为主要表现模式的偶偶剧场近日正在演出的剧目。该剧场与上海刑侦总队打拐办合作,内容关注孩子的行为规范和安全教育。它的创作负责人是原美国《芝麻街》中文版“大鸟”的扮演者,澎湃新闻跟他聊了聊与孩子相处这件事。

大鸟叔叔在演示木偶表演。

在上海,越来越多家长喜欢带孩子去看儿童剧,你们为什么会想要把内容聚焦在行为规范和安全教育方面?

之前在《芝麻街》的工作经历,让我感觉,给小朋友看的影视作品应该是表达世界是美好的,是温暖的。特别要注意内容不要有暴力,这个暴力包括身体的暴力和语言的暴力,比如说“你很笨”、“你很傻”等。我在写故事时,也希望给小朋友一个纯净的世界,就像宫崎骏的动画一样,小朋友在看木偶剧时开开心心、欢声笑语不断。《芝麻街》是一个影视木偶剧,我们在自己做的时候就借鉴了这种做法,跟上海刑侦总队打拐办合作,由他们提供素材,我们拍了一个系列影视木偶剧。前面8集是讲小朋友的行为规范,后面8集是小心陌生人。再后面会做交通意识、交通规则,内容主要跟小朋友的日常生活相关。比如,在说小心陌生人方面,我们会告诉孩子,陌生人不都是坏人,要分清楚什么是需要警惕的陌生人,什么人虽然陌生,但是可以成为我们求助的对象。目的是不要让小朋友对这个世界不信任。这个做法也照顾到一些家长的需要,家长总是希望孩子可以通过看剧有所收获、学到东西、寓教于乐。不过我还是觉得乐更重要,如果除了快乐,孩子还能从里面自己发现什么,这就是意外收获。在剧场中,我们巧妙地带入一些知识,让小朋友自己去发现,这是最好的。

扮演“大鸟”的经历,让你在木偶剧演出中有哪些经验和感受?

我最喜欢的一点是,《芝麻街》巧妙地把热点、社会新闻结合进幼儿的节目中。它是希望大人能够陪着孩子一起看,不觉得太无聊。在我自己的演出剧中,我会有意识地融合一些流行语、一些有趣的梗,当然这些梗对小朋友的成长来说是无害的。让我开心的是,家长看的时候也会笑。其实就是在做儿童剧时,既要照顾到小朋友的需要,同时也要给大朋友一些空间,让家长也能陪着孩子享受。而不是孩子看,大人在一边刷手机。我在演出到笑点的时候,会有意识地观察大人是不是也在看。如果他们也笑了,我就觉得成功了。

小朋友的心理是这样的,如果爸爸妈妈在做别的事情,而只有我在看,那么看着、看着就会无趣了。如果大人能陪着孩子一起看,孩子就会越看越有意思,越看越认真。

偶偶剧场的演员们和孩子、家长一起制作亲子手工。

偶偶剧场演出中。

你刚才说到设置笑点,这方面有什么心得?

你不要觉得自己比小朋友聪明,你要让小朋友来指导你。我们在演的时候,会提出一些简单的问题,让演员故意答错,这样小朋友就有机会纠正你,他们会觉得很有成就感。

家长让孩子学加减法,他可能不愿意学,这是因为他们没发现这些知识的用处。在演出的时候,举个例子,角色会问:“3650天是多少年?是一年吗?是三年吗?”这个时候小朋友就开始热闹了,有人说:“不对,是5年。”,有人说:“不对,是十年。”小朋友很兴奋,觉得自己学的东西是有用的。还有一类比较低端的笑点,就是当角色遇到一些尴尬、难堪的时刻,小朋友们就会哈哈大笑。比如角色走路的时候摔一脚,爬起来没站稳再摔一跤,大人可能觉得这有什么可笑的,但是小朋友就会笑翻全场。当然,这种笑点我会控制,出现一次、两次就可以了。更多的笑点还是通过问问题,让小朋友觉得自己在指导我们,他们比我们大人聪明。

另外,问问题的方式也让我们去发现儿童的思维,他们是怎么想的。有些问题我们大人自己是有答案的,但是当我们去问小朋友的时候,才会发现,原来小朋友是从一个不一样的角度去理解问题的。这让我们回忆起自己小的时候考虑问题的角度和方法。这对我们的创作也很有帮助,我们需要从他们身上去学习。

木偶剧是给孩子们看的,在招演员方面,你有什么想法?

我招演员不要求表演科班出身。我本身也不是科班出身。年轻时我有明星梦,那时候是1997年,我去读了银都艺校。美国芝麻街拍中国版的内容,当时他们跟上海电视台儿童部合作选演员,不要求有专业背景,只要求演员有表演背景、有演出经验就可以了。当时许多人去应聘,400多个人中选了4个演员,我很幸运出演了“大鸟”这个角色,等于一只脚踏入了木偶剧这个圈子。

美国版的“大鸟”演员已经70多岁了,他演了40多年。他选择我,是因为我的声音跟他很像、经历也很像。我自己招演员也不要求是正规专业的院校毕业,只要你真心喜欢木偶,只有喜欢才会真心投入。我会教他木偶的操作、台词的训练。我现在使用的木偶和《芝麻街》的木偶不一样。《芝麻街》的木偶是手偶,我这个是有一次在国际木偶艺术节上看到欧洲的团体演出时用了这种木偶,我觉得它的表现性很强,适合视频拍摄和小剧场。我就开始自己捉摸这个东西。

我一直跟演员开玩笑,我们就是很专业的过家家。专业的意思就是要活起来,要重视手上的训练。另外,就是需要有表演的基础,排练时通常演员要真人演一遍。人所有能做的动作都反映在木偶身上时,这个木偶就活了。

我喜欢木偶,因为木偶跟小朋友很贴近,每一个小朋友都有很多木偶,这个是最亲切的。一旦木偶能够活过来,对孩子来说,那就是很大的惊喜,给了他们很大的想象空间。

做了多年的木偶剧演员,你是怎么跟孩子们互动的,包括跟自己的孩子?

现在的小朋友跟我们小时候不一样,接触的东西更多、更广。对我来说,问个问题,听到他们的反馈,就是一种娱乐,我有时都会笑场。这也是我为什么乐意做儿童剧的原因。我记得有一次演出,第一个故事讲了桌上的镜框被弄坏的情节,等到第二个故事时,木偶要跳到桌子上帮妈妈擦东西,还没有碰到镜框,结果下面就有一个小观众说:“又要闯祸了,又要闯祸了?”于是,所有小朋友都跟着喊:“又要闯祸了!”结果下面的家长也跟着哈哈大笑起来。这是我们完全意想不到的观众的反应。我就想,笑就笑吧。最后演员就和小朋友互动起来,完全超出了剧本的设置。但是,这种突破反而让小朋友更有代入感。本来台上演、台下看是相互隔离的,故事是不能随意被打破的,但是因为这些出人意料的互动,让台上台下融合了。我们会给这些出其不意的互动一些时间,但是不会破坏掉整个剧情。

现在上大部分儿童剧都是录播,录播的好处是控制时间、不会出错。儿童剧演员流动性比较大。不过我们的木偶剧全部是现场讲台词,演员必须非常投入,这样才可以跟小朋友的反应进行互动,接住台下的“包袱”。

在家里,我和女儿也会用木偶来讲故事。我感觉这种方式对孩子的语文成绩听有帮助的,尤其是造句、表达。我们没有一本正经地讲故事,经常会讲歪了。她拿一个玩偶,我也拿一个,互相说话,她扮演妈妈,我扮演孩子。现在孩子的压力都太大了,我还是觉得快乐很重要,要让孩子们有更多机会去感受快乐。

    校对:施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