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京文艺散步

2017-04-18 21:16
上海

徐颖

在世界上最繁忙的50个地铁站中,有46个位于日本。在这46个当中,又有27个在东京。2015年,《经济学人》把“世界上最安全的城市”称号赐予了东京。2016年,米其林宣布东京的米其林三星餐厅从12家增加到13家,而在它的老家巴黎,三星餐厅的数目是11。现如今,东京首都圈生活着3800多万人,当之无愧为全球最大的都会区。

位于新宿神乐坂的La Kagu由新潮社的一栋仓库改造而来,成为集咖啡店、时尚买手店、家居店、展览空间、讲座大厅和书店为一体的综合体。 本文均为 徐颖 图

生活在这样一个庞然大物的肚子里,人们害怕失控。多到难以计数的选择,带来和与荒野截然不同的迷失感。

森冈书店的森冈督形坐镇店中。

有一家书店彻底治愈了都市人的选择障碍,那就是森冈书店。这家书店位于银座的一个小巷子里,一不留神很容易错过。它一次只卖一本书,每周更新一次。建于昭和年间的老建筑,配上一本书的陈列,很像一场展览。店主人森冈督形期待以这样一种形式打破人们对于书店的固有想象。在我拜访的那一周,碰巧售卖荒木经惟的新画册,四周的墙面因此也配合做了个小型图片展。

位于银座的森冈书店一次只卖一本书,每周更换一本。

森冈督形本人原本只是一个二手书店的店员,曾就职于神保町的一诚堂书店20年有余。一次,他参加了由某个设计机构举办的活动,活动允许每位参与者提出一个方案,方案必须在一页纸内表述清楚,如被采纳就会有人投资助他实现。森冈提出的想法是“书店的原子再生——一本书,一座店”。这个想法被微笑集团总裁的远山正道看中并且买下,在组织方takram设计机构的协助下, 属于森冈个人的森冈书店于2015年7月开业了。森冈自己每天上午11点到晚上8点坐班店中。

因为媒体的报道,不少人把森冈书店当作景点专程拜访。森冈本人坐在两米宽的收银台后,棉布衣服配黑框眼镜,既不与人主动亲近,也不拒人千里,看上去有点书生气。 

位于银座的伊东屋Itoya是一家综合性的文具店,上下根据手艺、旅行、桌面、回忆、家居、café、野菜工场等不同主题,一共13层。

书店还是个沙龙场所,时常举办一些文艺活动,读者之间相互讨论书籍,甚至是与作者进行交流。因为一次专注只卖一本书,所以可以用多种手法将一个主题深化,读者大呼过瘾。多年的书店从业经验,也让森冈对于选书有着 不一般的敏感和品味。表面上看,他是个有点疯癫的理想践行者,但实际上他会花很多时间查看社交数据,上网分析读者的喜好和潜在兴趣,最终敲定一本。

La Kagu 里售卖的杂志书。

东京姑娘小林则选择住在涩谷附近。那里生活方便,商业繁荣,毗邻大学区,年轻人聚集。小林是个漫画家。她告诉我,相比较大型书店,她更喜欢那些小书店,就像她家附近的 Shibuya Publishing Book SellersUtrecht,还有不远的目黑区一家二手书店 Cow Books。问起原因,她想了想回答我说,她喜欢小书店主人贴在书架上、夹在样书里的手写卡片,上面记述了店主本人对某本书的读后感或评价,特别有人情味,东京人热衷于这种不动声色的交流。这和只在显著位置摆放畅销书就算推荐的“大书店做派”有所区别。

英国时尚品牌Margaret Howell 在涩谷附近开了一家咖啡店,提供西式简餐。

Shibuya Publishing Book Sellers,东京人简称其为SPBS,创始人和CEO福井盛太创立书店的初衷是为了“向孤单的人传递快乐和惊喜”。这家书店位于涩谷一个安静的居民区,它的特别之处在于,这是一个集合咖啡店、书店、迷你画廊和编辑部办公室为一体的空间,业务分为出版、组织活动、场所租赁以及书店本身。

在文具区,透过一面落地玻璃,能看见三五个编辑正对着电脑在忙碌,不太理会外面那些翻看书籍、四处闲逛的好奇客人,同样身为编辑的我其实很好奇他们是否能专心工作。这样的场景有点像开放式厨房,只不过编辑们手头上正在忙活的是书,不能现场印出来端到读者面前。福井盛太之所以想出这个创意,的确和食品工业有点关系,比如时髦的“fresh from the farm”,从农场到餐桌,灵感来源听上去有点古怪,不过福井认为自己吸引的客人多是那些好奇心重的、在交流和情感上有更多需求的爱书者。

书店的室内设计由中村拓志建筑事务所操刀。中村拓志是日本新一代明星建筑师,最负盛名的作品是位于广岛的“丝带教堂”。他还擅长在拥挤的都市营造透气的空间和丰富的视野,难怪书店常被时尚杂志借来拍摄大片。

代官山附近的街道。

在涩谷周围的居民区,走着走着就会忘记身处东京。茂密的绿植中间,放学的孩子满头大汗地奔跑,牵手的恋人在蝉鸣中散步,恍然间仿佛一脚踏入电影场景。Utrecht书店,以荷兰地名乌得勒支命名,就位于这样一个幽深的角落。因为太过安静,进门的时候感觉自己是个不速访客。书店 2014年由代官山搬到涩谷,一开始专注摄影集和二手书,后来转而侧重艺术类的书籍和出版物。

Utrecht 不光是一家书店,还会做出版、翻译、引进的工作。让店长自豪的是,德国访谈类杂志《mono-kultur》的日文版是他们引进的,他们自己也会出版 10-30 页左右的独立小杂志(zine),在装订方式上也有所创新,比如不用钉子, 而是采用橡皮筋固定,这样每一页都可以完整地取下,当作海报张贴。另外,Utrecht 还策划主办每年的东京艺术书籍展,是文艺界的一股活跃的力量。

因为网上购物和移动端阅读的盛行,在全日本人均购书年支出最高的东京(131.99美元,2011年数据),实体书店也是生存不易。一些书店变身为“带书架”的生活方式综合店,位于新宿神乐坂附近的 La Kagu书店在这个方向上走得更远。

La Kagu一楼的咖啡区域与家居、时装区彼此没有分割。

乘坐地铁东西线,神乐坂站下车,刚出地下铁,就能看见被阔叶树遮挡的La Kagu。这是新潮社仓库改造而来的书店及生活方式综合店。喜爱日本文学的人对新潮社可能有所耳闻。新潮社与很多著名作家保持长期紧密的联 系,比如三岛由纪夫、川端康成、杉浦日向子、大江健三郎、 向田邦子、村上春树等。三岛由纪夫的第一部作品《潮骚》就是由新潮社出版的,川端康成的大部分作品也都是由新潮社出版。前几年,这家文艺气息浓重的出版社将自己的一座栋2层楼闲置仓库,邀请隈研吾工作室进行改造,摇身一变成为集咖啡店、时尚买手店、家居店、展览空间、讲座大厅和书店为一体的综合空间。

La Kagu在一楼的吧台提供生啤。

La Kagu的二楼预留了很大的空间,摆放了多排椅子,几乎每周都组织活动。过去的这个夏天,新潮社利用自身的资源优势,策划了一次很有看头的展览,主题是“120周年纪念写真展”。大量知名作家的珍贵罕见照片得以曝光,其中包括得悉川端康成获得诺贝尔奖,三岛由纪夫即刻前往恭贺时二人的合照。这两人,一位刚烈凄美,一位哀愁隽永,在那次难得的同框三年后,一前一后相继选择自杀,这张照片,也变成二人唯一的合影。

展览还提供音频装置,可以聆听新潮社自1975年到2006年收集的作家对于自己作品介绍的音轨,每个3分钟左右,一共1000位作家2000份录音。这是出版社自己开书店得天独厚的优势。当然把好的想法执行地这么有诗意,也是教人佩服。

因为曾经是仓库,所以La Kagu的内部空间看上去很充足。一楼能看见背着孩子的爸爸来买午餐,约会的情侣喝着啤酒聊着天,穿着和服的年轻女孩独自逛时装区。空间没有分割,场景彼此交融。每个人都能看见其他人在做什么,然而被看见的同时又不觉得隐私被侵犯。在我看来,La Kagu 就是那种好的商业场所范本,它把城市生活的妙处放大,同时尽可能弥补城市的缺憾。

下北泽附近的气氛很特别,比较年轻化,小剧场和古着店不少,书店B&B 就位于一条小巷的二楼。

不过在书店里卖啤酒,倒也不是La Kagu一家的独门秘籍。在街头文化繁荣的下北泽,开着一家名字叫 Book & Beer 的书店,店名把书和啤酒并列,将B&B的套路玩出了新意,不知道是不是因为店主人认为书籍和啤酒是绝配。 因为地处下北泽,书店的风格也深受影响,所有的书架和桌椅都来自北欧的二手家具,角落里贴着价钱,表示都可出售。店内有专门介绍世田谷地区风土历史的小杂志,印刷得不甚豪华,然而版式制作看上去很用心,如果想要做深入的探索,以本地人的视角来了解这个地区,可以买上一本细细研究。

Cow Books 书店擅长搜罗高质量的二手书和时尚杂志。

小林姑娘钟爱的Cow Books,则是“书+咖啡”的践行者,不仅靠售卖有品位的旧书在圈内获得声誉,还是一家文艺气息浓厚的迷你咖啡店。因为面积不大,所以店内并没有林立的书架,而是在正当中摆上了一张共享咖啡桌,同时也方便选书的人在此翻看一会。Cow Books 的标志是一只大奶牛,主营1960至70年间社会思潮类的书籍,以及当代 知名作家被人遗忘的初版书。店主人是《生活手帖》的前任主编松浦弥太郎。

松浦弥太郎被冠以“全日本最懂生活的男人”,“生活美学大师”。我私下觉得,这些名号还真不知是在夸人,还是毁人。松浦年轻的时候喜欢旅行,自己也走访过很多欧美“书店+咖啡店”,对于开书店这件事很有心得。作为作家,他写过“不要当温柔的人,也不要当冷漠的人”,“时时更新自己的处事原则”,建议女儿尽早和最坏的男人交往,希望她通过积累不美好的回忆、受伤害、遭遇一些可怕的经历,由此来了解人性的险恶和软弱。松浦开的书店,不仅在选书上品味独特,位置也很特别,坐落在樱花遍植的目黑川。书店临河,门口的樱花树下,还摆着方便行人坐下休息的长凳,是我走访过的几家书店里 ( 包括代官山的蔦屋书店 ) 环境最美的一家。可在如此清新雅致的环境里,我一进门就被头顶上环绕书店一圈的滚动字幕条吓到了。红色的英文字不停地跳动 :Books say hello. How are you?你好吗?你好吗?我盯着跳动的字看了许久。真没想到松浦先生在如此冷淡平静的外表下,埋藏着这么一颗火热的心。

画材店Pigment在全国选取了很多制笔老字号的日本画笔。

把一种风格、一种专业做到极致,似乎是大部分人印 象中日本人的样子。年轻一代,因为有了全新商业模式以及互联网的助力,更是将专门化做到了令人吃惊的程度。位于东品川的 Pigment(像素),就是这样一家售卖画材、颜料的极致专门店。4200 多种矿物颜料,以一种能治疗晚期强迫症的秩序感,摆满整整一面墙。隈研吾工作室设计的具有弧度感的竹子屋顶,缓和了室内大部分的直线条,将极致有序带来的紧张感消弭于无形。店长藤原小百合女士告诉我,Pigment 的上级公司是专营艺术品交易、保管以及画廊业务的寺田仓库,因为想让更多人了解日本画的创作过程及它背后的文化,同时保护和保存正在消失中的日本画工具,因此开设了这样一家画材店。这里周末针对零基础学员开设日本画课程,一次4小时。只可惜目前大多数课程是日语授课。

Pigment 出售4200种取自自然界的颜料。

这里集中了不少老字号,如京都中里制笔、奈良墨运堂的墨,以及全国各地严选的和纸,像阿波和纸、山喜制纸所的越前和纸、小国和纸等。一般人都会觉得上网买东西的优点是货品全,能觅奇货。然而这家店发挥了仓库的优势,以一种一眼就能检索到全部物品的陈列设计,大方地提供各 种笔、颜料、纸的试用,某种程度上优势盖过互联网,不仅吸引专业外的人,也为专业内的人服务。

清澄白河是东京的下町,宁静朴拙,适合散步。

城市在膨胀,城市也在自我调适,东京城内的散步新地界清澄白河,就是这样一个安静的“调适地”。这里一无奇景,二无古迹,原本游客罕至,近期却受到本地年轻人追捧, 称其散步新热点。

过了墨田河往东,还有一条更小的墨田河支流,那就是清澄白河。在河的北岸,没什么高楼,房子建得又松散,不少探路者发现,把原本一些江户风情的零食店、美术馆 和新出现的咖啡店、家居店串联起来,是一条不错的散步路线。我言听计从地走了一番,发现这里像个被旅游手册遗忘的偏远小镇,虽不如南青山一带时髦,但宁静平和,带着下町特有的拙意。

清澄白河的Blue Bottle咖啡店,擅长单一豆种的手冲咖啡。

有咖啡店届“苹果公司”之称的蓝瓶咖啡(Blue Bottle Coffee)于东京的第二家店选址于此。相比新宿第一家店整天排队的网红劲儿,这里相当冷清。距离蓝瓶2分钟步程的深田庄,是一栋有50年历史的铁皮屋子,如今经过功能更新后,原始外观保持不变,一楼变成怀古味道的咖啡馆。因为地租相对便宜,清澄白河还吸引了大批画廊入驻,只是平日里若不预约,很有可能遭遇铁将军把门。

清澄白河的深田庄位于一栋50年的铁皮屋子内部,除了咖啡,也提供甜点。

说它适合散步,是因为这里并没有那么多步履匆忙的人。走在小路上,无论是犹豫不前还是停下探究,都不会有人报以奇怪的目光,也不会听见身后敦促的脚步声。这里还保留了几家昭和年代的老店,店主人的打扮像从昭和穿越而来,身着时代气息浓厚的衣服,矜矜业业地扮演着自己,抑或是想象中的自己。能在繁忙东京找到这样一个安静祥和的“城中村”,实在是个惊喜。

更多前沿旅行内容和互动,请关注本栏目微信公众号Travelplus_China,或者搜索“私家地理”。

    特别声明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s://renzheng.thepaper.cn。